黃 蕾,楊 貞,吳曉聰,孫軼貞,劉美瓊
(廣東省揭陽市人民醫院,廣東 揭陽 522000)
兩次月經中間即氤氳之時,出現周期性的少量陰道出血為經間期出血[1],即排卵期出血。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月經中期雌激素下降過多,或內膜對雌激素波動過于敏感,或內膜局部因素的異常,不足以維持增長的子宮內膜而出現少量的突破性出血[2]。中醫認為月經周期是氣血陰陽節律的重要表現形式,處于經間期是氣血陰陽轉變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由虛漸盛的階段,如陰陽失衡則無法順利適應該變化,從而誘發經間期出血。此疾病發生于女性排卵期,容易誘發不孕。本研究用加減一陰煎合二至丸加減治療腎陰虛型經間期出血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74例,均為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7例。觀察組年齡21~46歲,平均(29.6±1.3)歲;病程2~9個月,平均(5.6±0.4)個月。對照組年齡20~47歲,平均(29.5±1.4)歲;病程2~10個月,平均(5.5±0.4)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根據《中醫婦科學》[1]經間期出血腎陰虛證的辨證標準。主癥為兩次月經中間陰道少量出血或稍多,色鮮紅,質稍稠;次癥為頭暈腰酸,夜寐不寧,五心煩熱,便艱尿黃;舌體偏小質紅,脈細數。主要癥狀必備,次要癥狀具備其中2項或以上,結合舌象、脈象,即可診斷。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且年齡18~48周歲;②病程大于等于2個月經周期;③依從性好。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診斷及納入標準;②妊娠或哺乳期;③伴子宮內膜疾病如宮頸息肉; ④環下移及其他器質性疾病;⑤對治療所用藥物過敏。
對照組用常規西藥治療。即給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補佳樂,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38)。月經第7天開始口服,連續10天,每日1次,每次1mg。連續治療3個月經周期。
觀察組用加減一陰煎合二至丸加減治療。生地黃15g,白芍10g,麥冬10g,熟地黃15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知母10g,地骨皮10g,甘草3g。腰酸明顯加杜仲15g,續斷15g,菟絲子15g;心煩易怒、乳脹加郁金5g,柴胡9g,梔子9g;少腹疼痛明顯加延胡索12g,川楝子12g;氣短乏力加黨參18g,黃芪18g;納呆便溏去熟地黃,加砂仁10g,白術10g;出血多加烏賊骨20g,小薊炭12g,芥穗炭12g;濕熱加薏苡仁12g。于月經第7天開始服用,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分2次服,服至血止停藥,經間出血持續至經前期仍未止者止血藥不可用量過大,以免固澀留瘀。經水干凈后再調經。治療期間忌服辛辣刺激之品。連續治療3個月經周期。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顯效:經間期出血停止,維持3個月經周期或以上未復發。有效:經間期出血停止,不能維持3個月經周期或僅出血量明顯減少和伴隨癥狀減輕。無效:出血量及伴隨癥狀無明顯變化。
用SPSS24.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 例(%)
觀察組出現食欲減退1例,失眠1例,共2例,對照組出現食欲減退2例,惡心嘔吐1例,血壓升高1例,共4例。不良反應率觀察組5.41%、對照組10.81%。
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女科·胎前門》云:“天地生物,必有氤氳之時。萬物化生,必有樂育之時……”。《丹經》云:“一月止有一日,一日止有一時。凡婦人一月經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氳之候,于一時辰間氣蒸而熱、昏而悶、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狀,此的候也。于此時逆而取之則成丹,順而施之則成胎矣。”可見在明代之前,古人就已經認識到月經周期中有一日是受孕“的候”,即現今所稱之“排卵期”。
中醫認為經間期是繼經后期由陰轉陽,由虛至盛之時期;月經的來潮,標志著前一周期的結束,新的周期開始,排泄月經后,血??仗?,陰精不足,隨著月經周期的演變,陰血漸增,精血充盛,陰長至重,此時精化為氣,陰轉為陽,氤氳之狀萌發“的候”(排卵)到來,這是月經周期中一次重要的轉化。若體內陰陽調節功能正常者,自可適應此種變化,無特殊證候。若腎陰不足,或濕熱內蘊,或瘀阻胞絡,當陽氣內動之時,陰陽轉化不協調,陰絡易傷,損及沖任,血海固藏失職,血溢于外,釀成經間期出血。歷代醫家大多認為,本病的主要病機與腎陰虛有關[4-5],由于陰精的不足,難以達到充盛,氤氳之時,重陰轉陽,轉化不順利,影響子宮、沖任固藏,故出現經間期出血,陽氣不能恢復則出血可延續到經前期;反復出血,病情纏綿者,治療不及時可引起月經周期紊亂,月經淋漓不盡,甚或崩漏、不孕癥等。因此,治療重在經后期,以滋腎養血為主,補陰是前提,促使陰陽順利轉化也非常重要。
加減一陰煎出自于《景岳全書》。方中生地、熟地、知母滋腎益陰,地骨皮瀉陰火,白芍和血斂陰,麥冬養陰清心,甘草調和諸藥。二至丸出自《扶壽精方》。方中女貞子益肝補腎,旱蓮草補腎益陰、涼血止血,二藥平補肝腎,補而不滯,潤而不膩,久服不礙脾胃[6-7]。加減一陰煎與二至丸合用滋腎益陰,調養陰血,使陰陽調和,沖任得固,離經之血自止。
加減一陰煎合二至丸加減方治療經間期出血腎陰虛型療效較好,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