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河南省焦作市中醫院婦產科,河南 焦作 454000)
慢性盆腔炎為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癥,遷延難愈,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殖健康[1]。臨床表現為下腹部墜脹、疼痛,月經紊亂、白帶增多、腰骶酸疼痛,還可導致不孕癥及異位妊娠。本研究用中藥內服外用聯合深部熱療治療慢性盆腔炎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共78例,均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治療患者。符合慢性盆腔炎診斷標準,均為已婚婦女,主要表現為下腹部墜脹、疼痛,月經紊亂、白帶增多、腰骶酸疼痛。年齡31~50歲,平均(41.5±10.5)歲;病程2~7年,平均(4.5±3.5)年。隨機分為治療組35例和對照組43例,兩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學》[2]中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①臨床表現為下腹及腰痛,下腹墜脹,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后及月經前后加重,可伴有發熱、經量增多、月經不調、白帶增多、繼發不孕;②婦科檢查提示子宮常呈后傾后屈位,活動受限或粘連固定,在子宮一側或雙側可觸及條索樣物,并有壓痛或在盆腔一側或雙側觸及包塊;③B超檢查提示有盆腔積液、卵巢囊腫或混合性包塊。
排除標準:(腹部及子宮)有金屬植入物、電子設備,熱療區域內有感覺異常,熱療區域內有活動性出血,或動、靜脈血管閉塞,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或近期有生育要求的婦女,對中藥方組成成分過敏。
兩組均用中藥。桃仁15g,紅花15g,益母草15g,香附15g,當歸20g,赤芍15g,川牛膝15g,牡丹皮20g,蒲公英15g,敗醬草20g,紅藤20g,薏苡仁20g,土茯苓20g,桂枝10g,延胡索15g,甘草5g,白芍15g,黃芪l0g,烏藥10g,炮姜10g,黃柏1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用。7天為一療程,連續用藥3個療程。
治療組加中藥塌漬及深部熱療。月經干凈后予體外高頻深部熱療(體外高頻熱療儀,珠海市和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產品),選用最合適的探頭置于下腹盆腔部投影區域。每周2次,每次40min。功率:130W,40℃范圍,連續5次為一療程,共3個療程。治療前患者盡量少飲水,進行健康宣教,根據治療需要選擇合適體位平臥于治療床上,治療中注意詢問患者主觀感受,若皮膚出汗較多及時予干毛巾擦干,若出現不可耐受的情況及時暫停治療。深部熱療結束后將中藥渣(內服中藥的藥渣)盡量瀝干水分,用布袋包好,不滴水為宜,趁熱外敷下腹部,并予保鮮膜覆蓋,每次30min,每日1次,連用15天為一療程,每月1個療程,連續3療程。如遇月經來潮應停止治療,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避免辛辣之物。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無月經和白帶異常,無子宮、附件壓痛,附件炎癥增厚變輕,B超檢查無盆腔積液,隨訪1個月臨床癥狀無復發。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無月經和白帶異常,B超檢查提示盆腔積液減少大于60%。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B超檢查無好轉。
用SPSS19.0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慢性盆腔炎屬中醫“帶下”婦人腹痛”“癥瘕”等范疇。經行產后,胞門未閉,風寒濕熱之邪或蟲毒乘虛內侵,與沖任氣血相搏結,蘊積于胞宮,耗傷氣血而發病。虛實錯雜,纏綿難愈。病機為濕、熱、瘀、寒、虛。其中瘀為關鍵,病位主要在沖任、胞宮,涉及肝、脾、腎,故治當以活血化瘀、清熱利濕、散寒扶正為主。中藥方中桃仁、赤芍、紅花逐瘀止痛、養血活血,益母草活血祛瘀、調經消水,牛膝活血通經、引藥下行,香附調經止痛、行氣解郁,蒲公英消癰散腫、清熱解毒,敗醬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紅藤清熱利濕、活血散瘀,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黃柏清熱燥濕、除下焦濕熱,薏苡仁健脾利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當歸補血調經、活血止痛,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氣止痛,土茯苓活血化瘀、解毒滲濕,桂枝溫通經脈,烏藥、炮姜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清熱利濕,散寒扶正之效。
中藥塌漬使藥物直接作用于下腹部體表,使藥汁過玄府,入毛竅,通過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溝通表里,貫穿上下”,正如《理瀹駢文》所言“切于皮膚,徹于肉里,攝入吸氣,融入滲液”。中藥塌漬在濕敷過程中,表皮角化膨脹,局部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有利于藥物透入皮內,達到活血通絡之功效,可起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的作用。而深部熱療可以增強病灶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代謝,降低肌肉及結締組織張力,松解組織粘連、痙攣,炎癥早期可促進消腫、止痛,若后期則可加速炎癥組織修復和再生,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患者接受治療的依從性。
中藥內服外用聯合深部熱療治療盆腔炎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