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敏
(河南省許昌市中醫院,河南 許昌 461000)
痙攣性偏癱是腦卒中患者肌張力過高造成的后遺癥,多表現為手指麻木、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完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治療[1]。本研究用解痙平衡針刺法及養陰通痹解痙湯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72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42~75歲,平均(58.43±4.73)歲;病程2~7周,平均(4.47±1.08)周;腦出血5例,腦梗死31例。觀察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42~76歲,平均(58.46±4.75)歲;病程2~8周,平均(4.51±1.10)周;腦出血7例,腦梗死2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西醫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2]中疾病標準。②中醫符合《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3]中陰虛風動證:主癥為半身不遂、舌強語蹇、肢體麻木;次癥為頭暈失眠、心情煩悶;舌紅,苔少,脈細弦。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完善;③均首次接受相關治療。
排除標準:①關節畸形;②合并顱腦損傷、腦膜炎;③治療部位存在皮膚破損;④合并胃潰瘍、胃炎等消化道疾病;⑤合并惡性腫瘤。
兩組均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Bayer Vital GmbH,批準文號H20130339,規格:100mg/片),1次1片,日1次;輔助患者進行關節活動、步行等康復訓練,1次20min,日2次。并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養陰通痹解痙湯。藥用葛根30g,威靈仙10g,伸筋草30g,天花粉20g,赤芍15g,黨參20g,生地15g,川芎5g,木瓜15g,桃仁15g,紅花15g,土鱉蟲10g,雞血藤10g,黃芪30g,地龍10g,當歸20g。日1劑,加400mL水煎煮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服藥4周。
觀察組加用解痙平衡針刺法治療。取三陰交、合谷、尺澤、極泉、血海、梁丘、照海穴,用40mm×3mm毫針緩慢進針,以針有松軟感,患者感到酸、麻、脹為度,得氣后均勻提插、捻轉,并留針30min,日1次,連續針刺6天后休息1天。連續治療4周。
中醫證候積分[4]:分別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對患者半身不遂、舌強語謇、肢體腫脹等臨床癥狀進行評分,每項按無癥狀、輕、中、重度記為0、1、2、3分,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運動功能:分別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采用運動功能評測法(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5]評定運動功能,包括上肢運動功能(66分)及下肢運動功能(34分)兩部分,運動功能越好則得分越高。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兩組治療前后FMA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FMA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FMA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腦卒中患者局部腦組織壞死易損傷神經系統,使其無法控制機體隨意性運動,導致機體出現固定、刻板、異常的運動模式,形成痙攣性偏癱[6]。西醫常采用康復訓練來改善患者關節活動度及肌力,但若訓練不到位易對患肢產生較大損傷,干預效果欠佳,需尋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
腦卒中屬中醫“中風”范疇。正氣虧虛、陰陽失調會引起氣血逆亂、脈絡淤阻、筋脈失養,造成偏癱。臨床治療原則為祛瘀通絡,養陰解痙[7]。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周后觀察組各證候積分均較對照組低,表明采用解痙平衡針刺法聯合養陰通痹解痙湯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可顯著緩解臨床癥狀。養陰通痹解痙湯方中黃芪益氣固表、托毒生肌,葛根升陽止瀉、養陰生津,共為君藥,益氣養陰;當歸滋養氣血,黨參益氣補中,天花粉清熱去火、益氣生津,共為臣藥,可強化君藥療效,共奏滋陰養血功效;伸筋草疏通經絡、祛風除濕,生地清熱生津,川芎、赤芍活血行氣、祛瘀通絡,木瓜活絡舒筋,桃仁、紅花活血祛瘀、散濕去腫,雞血藤、威靈仙舒筋活絡,地龍、土鱉蟲接骨續筋、清熱息風、破血逐瘀,共為佐藥,可祛瘀通絡、舒筋活絡。諸藥合用,共奏活血養陰,通絡解痙之效[8]。養陰通痹解痙湯可解除機體平滑肌痙攣,擴張血管,促進機體血流循環,還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減輕過氧化反應,預防骨骼肌損傷,促進骨骼肌細胞生長[9]。而解痙平衡針刺法中,尺澤穴屬手太陰肺經,具有清熱和胃、通絡止痛作用;合谷穴具有活絡通經,定神鎮痛的功效;極泉穴可寬胸理氣,活血通絡;三陰交位于小腿內側,可行氣活血、疏經通絡;血海穴是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針刺可緩解疼痛;梁丘穴可通經利節;照海穴可吸熱生氣;采用解痙平衡針刺法對上述穴位進行針刺,可促進肢體血液循環,緩解患肢痙攣,減輕臨床癥狀[10]。解痙平衡針刺法對患肢相關穴位進行針刺,可促進患肢組織代謝,促進血流循環,改善肌肉攣縮、組織粘連等,促進肢體運動功能恢復。二者聯合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可有效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輕肌肉痙攣,緩解肢體屈曲、腫脹、麻木等臨床癥狀,促進機體運動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解痙平衡針刺法聯合養陰通痹解痙湯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可緩解臨床癥狀,改善運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