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祥
(河南省光山縣中醫院兒科門診,河南 光山 465450)
輪狀病毒性腸炎是兒童常見的消化道疾病,6個月~2歲兒童發病率較高,長期持續可造成脫水。目前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雖手段較多,但鑒于兒童體質較差,癥狀相對嚴重,應選擇一種高效的治療方式縮短病情康復時間。本研究用參術解毒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82例,均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南省光山縣中醫院兒科收治的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根據雙盲法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2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5歲,平均(3.52±0.32)歲;病程3~6d,平均(4.54±0.32)d;體質量11.4~24.3kg,平均(17.68±1.64)kg;出現脫水16例,發熱10例,嘔吐14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2~5歲,平均(3.54±0.33)歲;病程3~6d,平均(4.52±0.33)d;體質量11.5~24.4kg,平均(17.76±1.61)kg;出現脫水16例,發熱14例,嘔吐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兒家屬簽署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西醫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1]中關于輪狀病毒性腸炎的診斷標準;②中醫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風寒瀉證:主癥為大便色淡、帶有泡沫、腹痛腸鳴,次癥為鼻塞、流涕、身熱,舌苔白膩,脈滑有力;③入院前未接受任何治療。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消化系統疾病;②合并脫水性休克;③對研究藥物過敏;④合并其他傳染性疾病。
兩組入院后均給予補液、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基礎治療。兩組均給予穴位敷貼治療。穴位選取神闕、氣海、內關、天樞、足三里。中藥選取丁香9g,肉桂、吳茱萸各30g。各中藥磨制成粉末狀與芝麻油混合調成糊狀,取貼片將藥物涂抹至貼片中央,敷于各穴位,日1次,共治療7d。
觀察組加服參術解毒湯治療。藥用白及4g,陳皮、木香、甘草各6g,藿香、白術、半夏、白扁豆各8g,葛根9g,黃芩10g,茯苓12g,黨參15g,麥芽15g。水煎取汁100mL服用,日1次。共治療7d。
炎癥因子水平:治療前、治療7天后抽取3mL空腹靜脈血,以3500r/min速度離心10min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
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以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以配對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愈:全身癥狀消失,大便成形,經便鏡檢查無任何異常,病原學檢測為陰性。好轉:全身癥狀減輕,大便次數及水分減少,經便鏡檢查,偶見脂肪球或紅、白細胞。無效:癥狀未好轉或加重。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IL-10(pg/mL)治療前 觀察組 40 6.44±0.85 38.22±6.57 18.46±3.15對照組 42 6.48±0.82 38.19±6.52 18.52±3.18 t 0.220 0.021 0.087 P 0.827 0.983 0.931治療后 觀察組 40 2.38±0.42* 10.32±2.42* 8.25±0.94*對照組 42 3.12±0.44* 16.78±2.85*10.12±1.19*t 7.884 11.198 7.992 P<0.001 <0.001 <0.001時間 組別 例 CRP(mg/L)IL-6(pg/mL)
輪狀病毒性腸炎是由輪狀病毒(RV)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疾病,好發于兒童群體,秋冬季為高發季節,且具有一定傳染性。RV感染后,因年齡差異,臨床癥狀也產生一定差異,主要表現為腹瀉、低熱、惡心嘔吐等,2歲以下患兒可見脫水、電解質紊亂等癥狀,加強早期治療對患兒生長發育有重要意義[3]。
輪狀病毒性腸炎屬中醫“泄瀉”范疇。小兒發育迅速,臟腑相對嬌嫩,加之飲食不節、外感風邪后造成脾胃失養,故治療應以清熱解毒、運脾除濕、扶正祛邪為主[4]。穴位敷貼取丁香、肉桂、吳茱萸為敷藥。其中丁香可溫中、降逆,肉桂可通經活絡,吳茱萸可疏肝理氣、溫陽止瀉[5]。取神闕、氣海、內關、天樞、足三里進行穴位敷貼,可調和氣血、活血化瘀,穴位與中藥結合,可促進藥物快速吸收,促進康復,起到理想的治療效果[6]。參術解毒湯方中茯苓、白術健脾滲濕、靜心養神,黃芩可清熱解毒、固表益氣,黨參益氣生津,陳皮、木香健脾行氣,葛根升陽止瀉,半夏健脾養胃,白扁豆滲濕止瀉,藿香和中止嘔,麥芽健脾和胃、行氣消食,白及澀腸止瀉,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止瀉、健脾補氣、祛邪燥濕之功[7]。藥理研究認為,白術有抗潰瘍、抗應激反應的作用,還可增強機體免疫力;麥芽富含大量維生素,可改善消化功能,提供營養支持;丁香、吳茱萸、肉桂聯合使用可改善消化功能,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同時還具有抗炎效果[8]。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CRP、IL-6、IL-10水平較對照組低,可見穴位敷貼聯合參術解毒湯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療效顯著,可加強抗炎作用,促進康復。
綜上所述,參術解毒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可提高有效率,抑制炎癥反應,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