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俊
(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中醫醫院骨傷科門診,廣東 潮州 521000)
橈骨干骨折為前臂拇指一側骨折,伴有局部劇烈疼痛、患肢腫脹、活動受限等癥狀[1]。目前,臨床治療橈骨干骨折主要以手法復位為主,但由于關節活動受限時間較長,在骨折后期易出現關節僵硬、活動不利等癥狀,影響腕關節活動[2]。中醫認為骨折后期關節活動不利主要是因經脈、氣血運行受阻,瘀血阻滯經脈導致,治療應以舒經通絡、活血止痛為主,中藥熏洗可促進骨折關節恢復[3]。本研究在橈骨干骨折術后用活血疏經方熏洗,觀察其對腕關節功能及活動度的影響,報道如下。
共62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診于我院的橈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1例。觀察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41~69歲,平均(55.43±7.16)歲。對照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42~70歲,平均(55.68±6.3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參照《骨與關節損傷(第5版)》[4]。中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辨證為瘀血凝滯型。主癥為骨折未連、腫消未盡、疼痛,次癥為神疲乏力、口干舌燥、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浮數。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首次接受相關治療;③可正常溝通交流;④伴有腕關節活動障礙。
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合并骨質疏松;③合并類風濕關節;④病理性骨折;⑤存在肝功能異常、心血管等系統障礙。
兩組均接受手法復位及石膏外固定治療,于石膏拆除后第2天,給予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Novartis Consumer Health Schweiz AG,批準文號H20130312)外用涂抹腕關節,日2次;并協助患者進行背屈、掌屈、環轉等腕關節活動,日2次,1次20~25min。持續治療1個月。
觀察組加用活血疏經方熏洗。藥用海桐皮、羌活、獨活各30g,伸筋草、透骨草各20g,桂枝、乳香、蘇木、沒藥、艾葉,紅花各15g。日1劑,加2500mL水煎煮40min后,以藥液熱氣熏蒸患處10min,隨后用藥汁擦洗患處15min,藥液轉溫后用藥液浸泡患側腕關節20min,然后進行腕關節活動,日2次,早晚各1次。持續治療1個月。
腕關節功能: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采用Cooney腕關節評分[6]評估,主要包括疼痛、功能狀態、活動度、背伸/掌握活動度及握力,每項25分,共計125分。分值越高則腕關節功能越好。
腕關節活動度:采用量角器測量兩組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腕關節掌屈、背伸、橈偏、尺偏、旋前及旋后活動范圍。
兩組治療前后Cooney腕關節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ooney腕關節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ooney腕關節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1個月后比較,△P<0.05。
對照組(31例) 觀察組(31例)治療前 治療1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1個月后疼痛 9.40±1.48 20.16±0.36* 9.67±1.57 23.60±0.45*△功能狀態 6.16±1.50 13.56±0.97* 6.15±1.36 18.31±0.59*△活動度 8.48±0.57 12.61±0.20* 8.39±0.54 18.27±0.39*△背伸/掌握活動度 8.62±0.46 12.50±0.58* 8.18±0.72 18.20±0.41*△握力 0.40±0.28 13.33±0.49* 0.38±0.17 18.33±0.57*△總分 35.20±1.96 72.26±2.19*34.59±1.82 97.19±2.26*△Cooney腕關節評分
兩組治療前后腕關節活動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腕關節活動度比較 (o,±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腕關節活動度比較 (o,±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1個月后比較,△P<0.05。
對照組(31例) 觀察組(31例)治療前 治療1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1個月后掌屈 31.43±2.31 50.36±4.35*31.27±2.25 62.75±5.24*△背伸 28.54±2.08 47.55±4.85*28.71±2.11 55.36±5.02*△橈偏 11.33±1.75 22.96±2.60*11.28±1.72 26.07±3.26*△尺偏 15.16±1.42 27.85±3.14*15.30±1.47 38.31±3.06*△旋前 40.33±3.60 49.98±4.80*40.50±3.64 56.47±6.33*△旋后 31.07±3.03 59.67±5.81*31.76±3.13 67.13±5.42*△腕關節活動度
中醫認為,骨折后常因氣血紊亂,經脈血絡受損,血瘀阻滯而影響骨折愈合,導致腕關節活動不利,故治療應以活血止痛、散瘀通絡為主。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Cooney腕關節評分、掌屈、背伸、旋前及旋后活動度均高于對照組,表明橈骨干骨折患者采用活血疏經方熏洗可有效改善腕關節功能及活動度。中藥煮沸后產生的熱氣熏于骨折患處,可使關節周圍溫度升高,加快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代謝。且將患處浸泡于藥液中可使藥效滲入體內,直達病灶,更好地發揮藥效[7]。活血疏經方中重用海桐皮,源于《醫宗金鑒》中的海桐皮湯[8]。方中海桐皮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之功,為君藥;羌活可除濕散寒、通絡止痛,獨活可通痹止痛、除濕祛風,伸筋草可舒筋通絡、除濕祛風,透骨草可祛風除濕、解毒止痛,四者為臣藥,可強化君藥效果;桂枝可散熱解表、溫脈通陽、疏經化氣,艾葉可溫經散寒、活血止痛,蘇木可祛瘀活血、消腫止痛,乳香可消腫止痛、活血生肌,沒藥可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紅花可活血通經、散瘀止痛,六者為佐藥,具有活血散瘀、溫經通脈、消腫生肌之功。諸藥合用,共奏活血散瘀、散寒通經之功[9]。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桂枝可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還可抑制炎性因子的釋放,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減輕機體炎癥反應,促進骨折腫脹的消退;乳香可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刺激新生血管的生長,從而刺激骨生長因子的分泌及合成,對于早期骨折愈合效果更為明顯,加速骨折愈合;活血疏經方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促進血腫吸收,提高骨細胞活性,促進骨折愈合,進而有利于腕關節功能的恢復[10-11]。
綜上所述,活血疏經方熏洗用于橈骨干骨折術后可有效改善腕關節功能及活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