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竇莉莉,李和平
(甘肅省中醫院皮膚瘡瘍科,甘肅 蘭州 730050)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病程長,易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目前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感染、環境、精神、飲食、藥物、代謝等有關。治療口服藥物有免疫抑制劑、維A酸等,外用藥物有維生素D3類似物、維A酸類、糖皮質激素等,但長時間使用副作用明顯。我院用中藥淀粉浴聯合青黛膏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血熱型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96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門診收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8例。治療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19.5~65歲,平均(49.50±1.82)歲;病程0.2~20年,平均(9.30±2.82)年。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18~65歲,平均(47.60±1.67)歲;病程0.5~19年,平均(8.90±2.6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學標準:參照《中國臨床皮膚病學》[1]尋常型銀屑病進行期的診斷標準:皮損早期可呈針尖至豆粒大小的紅斑、丘疹,范圍逐漸擴大,發展為邊界清楚的斑塊,且覆蓋白色鱗屑,刮除上覆鱗屑,可見淡紅色半透明薄膜(稱為薄膜現象),剝去薄膜可見篩狀出血點(稱為AUSPIZT現象)。皮損可發生于全身,呈對稱性,以四肢常見;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進行期皮疹發展迅速,有明顯的炎性浸潤,可有kobner現象。
中醫診斷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白疕、血熱證的證候診斷。表現為皮疹顏色鮮紅,鱗屑多,自覺瘙癢,伴見咽喉腫痛,心煩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滑。
納入標準:①年齡14~65歲;②符合上述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辨證診斷;③參與本治療前1月內未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或免疫抑制劑等治療;④簽署知情同意書,依從性好,能堅持完成治療。
排除標準:①血壓控制不穩定;②體力差,行動不便;③妊娠或哺乳期;④嚴重心臟疾病。
兩組均給予涼血消銀顆粒治療。口服涼血消銀顆粒(水牛角10g,生地20g,板藍根20g,草河車10g,山豆根10g,半枝蓮10g,山慈菇10g,丹皮20g,牛蒡子10g,蟬蛻10g,黃芩10g,土茯苓10g,赤芍10g),劑型為顆粒劑(由我院顆粒藥房配制,四川新綠業公司生產),每日1劑,每劑制備為2小盒,早晚各1盒開水沖服。治療4周。
治療組加用中藥淀粉浴聯合外用青黛膏治療。①先將中藥煎湯約5L備用(藥浴方藥為:苦參30g,白鮮皮30g,當歸30g,雞血藤30g,生地30g,丹皮30g),煮30min后倒入浴盆,加水稀釋至足夠整個身體浸泡,水溫約38℃左右,不宜過熱,加入適量淀粉使藥水呈乳白色但不粘手為度,攪勻后使用,洗浴同時可用毛巾蘸取藥液反復外敷;隔日進行1次,每次30min左右。清水沖澡后進行中藥淀粉浴,不可過度清潔,不使用肥皂及沐浴露等。皮損撓抓破潰面積大者外涂夫西地酸以防止感染,愈合后方可藥浴。藥浴過程中控制好室溫(22℃左右)避免受涼。淀粉浴后不再用清水沖洗。體弱、老年及行動不便患者需家屬看護,適當減少藥浴時間。治療期間囑患者貼身純棉寬松衣物,減少刺激。宜清淡飲食,避風寒,暢情志,按時作息。②外涂青黛膏,每日2次。將適量藥物均勻涂布于皮損處。青黛膏使用過程中針對皮損較厚處可適當厚涂,因其劑型為膏劑,厚重粘膩,再次涂藥時可蘸取少量植物油清潔局部方可反復涂抹,為避免污染衣物可用保鮮膜封包,2h后取下即可。治療4周觀察療效。
對照組用卡波三醇軟膏外用。卡泊三醇軟膏(為澳美制藥廠生產,國藥產品注冊證號HC20070013),每日2次,每次用藥約2mg/cm2均勻涂于皮損處,每周累計用量不超過100g。治療4周觀察療效。
記錄治療前后皮損評估情況。
根據銀屑病皮損面積和嚴重性程度指數(PASI)評分法,對比治療前后PASI評分變化。
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白疕的療效評定標準。治愈:皮損全部消退,瘙癢癥狀消失,療效指數大于等于95%。顯效:皮損大部分消退,瘙癢癥狀明顯改善,療效指數60%~95%。有效:皮損部分消退,瘙癢癥狀有所減輕,療效指數30%~60%。無效:皮損消退不明顯,瘙癢癥狀未見改善或惡化,療效指數小于30%。
兩組治療前后PASI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ASI評分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PASI評分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PASI評分對照組 48 治療前 25.74±7.63治療后 7.81±2.88*治療組 48 治療前 26.24±7.82治療后 9.14±3.0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尋常型銀屑病病程長且易復發,臨床治療棘手,目前治療主要以緩解臨床癥狀、減少復發為目的。中醫認為其主要病機為營血虧損、化風生燥,以血熱型較為常見。治療應遵循疏風清熱以及涼血消斑的原則[3]。中醫治療銀屑病除內服中藥外,臨床采用多種外治法。中藥藥浴、中藥外涂均是重要的外治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藥淀粉浴在傳統中藥藥浴的基礎上,不僅能夠使藥物直接作用皮損,并且通過藥水的溫熱作用有效促進藥物吸收、滲透,提高藥效。外用藥方中苦參、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當歸、雞血藤補血通經活絡、行血祛瘀,生地、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針對血熱型銀屑病紅斑明顯、鱗屑厚的特點,共奏通經活絡、涼血活血、祛瘀消斑之效。加之中藥淀粉浴中結合了淀粉浴的優點,淀粉能潤滑皮膚,有效緩解洗浴過程中腠理疏通后毛孔開放,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皮膚水分流失過快,再次加重皮損處皮膚干燥的問題,淀粉浴可防止水分的丟失,提高皮膚濕度,保護皮膚屏障。
青黛膏以凡士林為基質,藥物成分為青黛、冰片等,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之功效,同時起潤膚作用。青黛味淡,性咸寒,有清熱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等功效[4]。藥理研究其有抗癌、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鎮痛及抑制白血病等作用[5]。青黛的主要成分為靛玉紅,可抑制多數細胞的DNA合成,并能調節角質形成細胞的增殖分化[6];冰片味辛、苦、微寒,清香宣散、清熱解毒,與青黛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之效。研究表明在治療血熱型銀屑病中使用含青黛成分的制劑癥狀改善明顯[7]。在中藥淀粉浴后使用青黛膏對患處繼續治療可增強清熱涼血消斑之功。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的療效優于對照組,說明中藥淀粉浴聯合青黛膏治療血熱型尋常型銀屑病療效顯著。外治配合口服涼血消銀顆粒為中藥外治與內治相結合,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之效。可使皮損處紅斑明顯變淡,范圍減少,浸潤面積縮小,尤其紅斑處覆蓋鱗屑消退明顯,瘙癢感緩解,局部干燥癥狀改善,皮膚濕度改善,屏障功能得到修復,有利于皮損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