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寧
(河南省寧陵縣中醫院內科,河南 寧陵 4767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臨床常見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殘死率均較高,且50%以上患者會留有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嚴重并發癥,降低生活質量,威脅生命安全[1]。臨床常采用溶栓、抗凝、降壓、保護腦神經等治療[2]。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屬中醫“中風”范疇。痰瘀阻絡型是由于痰濁內生、痰凝血滯、瘀阻脈絡,治療應化痰通絡、活血祛瘀[3]。本研究用化痰通絡顆粒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14例,均為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治療患者,隨機分為西醫組和聯合組各57例。西醫組男29例,女28例;年齡48~76歲,平均(61.87±6.61)歲;發病時間1~34h,平均(10.87±4.76)h;合并糖尿病16例,高血壓21例,高血脂13例。聯合組男30例,女27例;年齡49~77歲,平均(62.26±6.58)歲;發病時間2~35h,平均(11.56±4.65)h;合并糖尿病17例,高血壓22例,高血脂12例。兩組性別、年齡、發病時間、合并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急診急救中國專家共識(2018版)》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4],經顱腦CT、核磁共振(MRI)等檢查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醫診斷標準符合痰瘀阻絡型辨證標準,主癥為言語謇澀、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次癥為眩暈、胸悶痰多、飲水發嗆、舌淡紅苔白厚膩、脈弦滑。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腦血管疾病如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腦部外傷;合并肝腎功能障礙、造血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代謝障礙,精神或意識障礙,對研究藥物過敏。
兩組均用常規治療,包括甘露醇脫水降低顱內壓、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調脂穩定斑塊、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等常規治療,并根據不同并發癥給予調控血糖、降壓、抗感染等。
聯合組加用化痰通絡顆粒治療。藥用法半夏6g,三七粉30g,白術12g,天麻12g,香附10g,丹參30g,酒大黃3g。為免煎顆粒,每包12g,溫開水沖服,1日2次,連續治療2周。
眩暈、頭痛等癥狀消失,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降低90%~100%為顯效。癥狀有所改善,NIHS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降低18%~89%為有效。未達到“有效”標準為無效。
神經缺損情況采用NIHSS評分評估,共0~42分,分數越高表示神經缺損越嚴重。中醫證候積分包括頭暈目眩、言語謇澀、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苔白膩,每項0~3分,總分0~15分,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白三烯B4(LTB4)、細胞因子信號轉導抑制因子-3(SOCS-3)]。
血管內皮功能[血清內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
用SPSS22.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NIHSS評分 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前 治療2周后聯合組 57 17.26±2.43 5.26±1.12 10.12±1.65 3.12±0.57西醫組 57 16.75±2.65 8.43±1.23 9.67±1.53 6.23±0.89 t 1.071 14.387 1.510 22.216 P 0.287 <0.001 0.134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ng/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ng/L,±s)
組別 例 LTB4 SOCS-3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前 治療2周后聯合組 57 2276.78±342.98 1236.62±129.76 325.65±41.26 478.98±51.87西醫組 57 2212.90±337.12 1629.45±187.54 331.58±45.24 437.54±45.65 t 1.003 13.005 0.731 4.528 P 0.318 <0.001 0.466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s)
組別 例 ET-1(ng/L) NO(μmol/L)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前 治療2周后聯合組 57 84.91±8.20 60.47±6.48 49.56±4.41 67.25±5.24西醫組 57 85.27±8.31 72.39±7.26 48.91±4.53 58.28±4.89 t 0.233 9.248 0.776 9.449 P 0.816 <0.001 0.439 <0.001
中醫認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機為痰濁內生、瘀阻脈絡、痰瘀互結,應以化痰祛瘀、活血通絡為主要治則。化痰通絡顆粒中法半夏清熱化痰、理氣通絡,三七、丹參涼血活血、化瘀通絡,白術益氣健脾、利水滲濕,天麻熄風止痛、平肝潛陽,香附調理氣機、疏肝理氣,酒大黃通腑瀉熱。諸藥合用,可活血通絡、熄風化痰。
化痰通絡顆粒中有效成分具有明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強纖溶蛋白溶解活性,抑制血栓的形成[5],并減輕炎癥反應,改善內皮血管功能,從而恢復微循環,提高治療效果。
化痰通絡顆粒輔治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