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燕燕
(河南省新鄭市中醫院,河南 新鄭 451100)
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由于神經遞質在神經-肌肉接頭的傳遞功能發生障礙所致,發病后出現肌肉乏力、疲憊等癥狀,在傍晚或勞累后加重,可伴有胸腺增生、胸腺瘤,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1]。本研究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MG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就診的MG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38~65歲,平均(46.58±2.57)歲;病程1~7年,平均(3.24±0.54)年;體質量指數18~29kg/m2;平均(24.12±1.17)kg/m2;改良0sserman分型為Ⅰ型12例,ⅡA型18例。觀察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39~64歲,平均(46.61±2.60)歲;病程2~8年,平均(3.24±0.48)年;體質量指數20~28kg/m2;平均(24.32±1.14)kg/m2;改良0sserman分型為Ⅰ型13例,ⅡA型1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符合《重癥肌無力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中的診斷標準:骨骼肌無力、易疲勞,活動后加重,休息后減輕,晨輕暮重,可表現為眼瞼下垂、頸肌無力、四肢乏力,甚至呼吸困難;胸部CT檢查存在胸腺腫瘤或胸腺肥大,新斯的明試驗陽性,疲勞試驗陽性。中醫診斷符合《中醫內科學(第2版)》[3]中脾腎兩虛的診斷標準:全身疲勞,眼瞼下垂,言語困難,氣短懶言,面色萎黃,眼神呆滯,身體困倦,形寒肢冷,舌苔薄白,舌質淡紅,脈沉弱。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依從性較高,能配合完成本研究;③資料完整;④自愿參加研究。
排除標準:①精神疾??;②語言、認知功能障礙,無法正常交流;③近1個月內參加過其他藥物臨床試驗;④過敏體質。
兩組均給予常規西藥治療??诜暹了沟拿髌ㄉ虾I纤幮耪x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744),初始劑每次30~60mg,之后可根據癥狀酌情增加至每次60~120mg,每日3~4次。同時口服潑尼松(陜西孫思邈高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1020333),初始劑為1次60mg,起效后每2周減少5mg,直至降至每次2~5mg維持治療,每日1次。另行綜合運動鍛煉。①有氧健身走(跑):依據病情,可選擇有氧健身走或跑,每日1000~3000m,運動強度以患者耐受度為限,微微出汗為宜,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②肌耐力訓練:a.坐位訓練:協助患者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隨著患者肌力的恢復,可逐漸將支架去除,必要時可在床頭或床側上裝上圍欄,用繩索將患者雙手綁上,通過拉力幫助患者坐起。通過坐位不斷增強軀干肌力。b.借助輪椅訓練:由患者家屬站在輪椅后面,將輪椅輪子固定住,雙手握住輪椅扶手置于患者健側,由患者自己坐上輪椅?;颊呱先ズ螅^續練習椅上活動,左右旋轉和前后動。c.行走訓練:起初由康復治療師或患者家屬攙扶,逐漸過渡到獨自行走,行走過程中教會患者正確用力,糾正其行走時不正確的動作。訓練過程中做踝關節背伸動作和屈膝動作。d.關節活動度訓練:在康復治療師幫助下做關節最大活動范圍內的活動,逐漸根據醫生指導進行鍛煉。③平衡訓練:a.指導患者進行單腳站立、手腳反響動作及雙手擺動與提起腳作方向相反運動;b.先站立后蹲下,然后雙手撐起雙腳向后蹬直,雙腳再收回原地,最后站起。以上所有訓練應循序漸進,聽從專業人員指導,不可盲目訓練。
觀察組加用補中益氣湯。藥用黃芪50g,柴胡15g,黨參25g,甘草15g,白術15g,升麻10g,仙靈脾15g,仙茅15g,陳皮10g,當歸10g。由中藥房統一煎煮,制成每袋200mL,每次1袋,日2次口服。
兩組均連續治療6個月。
中醫證候:于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對全身疲勞、眼瞼下垂、言語困難、氣短懶言癥狀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0、2、4、6分,評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
AChRAb水平:于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抽取空腹靜脈血,采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測定AChRAb水平。
低頻刺激重復神經電刺激(RNS)動作電位波幅遞減值:于治療前、治療后采用刺激器以3Hz頻率進行電刺激,將刺激電極分別置于面神經支配的眼輪匝肌、腋神經支配的三角肌以及尺神經支配的小指展肌,記錄電極置于以上神經所支配的肌肉動作電位波幅。
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隨訪1年,統計復發率。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評估。判定值大于3/4為痊愈,判定值3/5~3/4為顯效,判定值1/3~3/5為有效,判定值小于1/3為無效。判定值=(治療前分值-治療后分值)/治療前分值。
兩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全身疲勞 眼瞼下垂 言語困難 氣短懶言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兩組治療前后AChRAb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AChRAb指標比較 (pmol/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AChRAb指標比較 (pmol/L,±s)
?
兩組面神經、尺神經、腋神經RNS(3Hz)動作電位波幅遞減值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面神經、尺神經、腋神經RNS(3Hz)動作電位波幅遞減值比較 (±s)

表4 兩組面神經、尺神經、腋神經RNS(3Hz)動作電位波幅遞減值比較 (±s)
對照組 30 39.77±8.21 25.33±11.91 40.68±7.24 26.02±10.45 40.51±7.54 25.61±9.93觀察組 30 40.12±8.19 8.34±7.62 40.45±7.30 8.64±7.11 40.79±7.48 18.57±11.35 t 0.165 6.582 0.123 7.532 0.144 2.557 P 0.869 0.000 0.903 0.000 0.886 0.013
兩組不良反應和復發情況比較。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惡心嘔吐、腹瀉各2例、胃痙攣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67%。觀察組治療期間出現惡心嘔吐2例、腹瀉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10.0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44,P=0.448)。隨訪3個月、1年,對照組復發11例,復發率為55.00%。觀察組復發6例,復發率為22.22%。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47,P=0.021)。
現代研究表明,MG發病原因主要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等因素有關,導致突出后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受損,喪失產生引起纖維收縮的動作電位,導致骨骼肌受累,出現肌肉乏力癥狀[5]。
重癥肌無力屬中醫“痿證”范疇。《素問·痿證》提出五臟依靠于精氣的濡養,若產生肺燥,則不能輸精五臟,五體無以滋養,出現肢體痿軟。病因主要是由于飲食不節、感受溫毒、跌撲瘀阻、久病房勞,臟器虛損,經脈失養,軟弱無力。病位在經脈肌肉,病機為五臟虛損,脾腎虧虛。脾胃為氣血之源泉,氣血可滋養四肢百骸、五臟六腑,故痿證的發生、發展與脾腎功能密切相關,因而治療應以補脾益腎為基本原則[6]。
補中益氣湯出自《脾胃論》,具有補中益氣之效,為治療中氣下陷、脾胃虛弱的經典方,廣泛應用于治療體倦乏力、脾胃虛弱、中氣下陷等。大多數MG患者發病是由AChRAb介導的體液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的,其血清濃度與MG疾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治療后全身疲勞、眼瞼下垂、言語困難、氣短懶言評分較對照組低,治療后AChRAb水平較對照組低,治療后面神經、尺神經、腋神經RNS(3Hz)動作電位波幅遞減值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復發率較對照組低,表明補中益氣湯與綜合運動鍛煉聯合治療效果較佳,能緩解臨床癥狀,改善神經肌肉接頭功能,降低復發率,且無嚴重不良反應。補中益氣湯方中黃芪益氣固表,白術燥濕利水、補氣健脾,黨參健脾益肺、補中益氣,陳皮行氣寬中、健脾和胃,當歸調經止痛、補血活血,柴胡疏肝解郁、解表退熱、升舉陽氣,升麻清熱解毒,仙靈脾、仙茅補腎助陽,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補腎健脾之效,能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有助于臨床癥狀改善?,F代藥理研究顯示,黃芪具有強筋健骨、抗疲勞的作用;黨參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變學的作用;白術可促進胃腸道運動,并具有免疫調節的作用[7-9]。同時配合綜合運動鍛煉,能夠提高機體神經系統功能,激發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緊張性和反應性,加速機體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加速康復。且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治療,并未明顯增加不良反應,說明中藥治療安全性較高,可長期使用。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MG能緩解臨床癥狀,改善病情,降低復發率,且無嚴重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