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貞
(廣東省臺山市中醫院門診部,廣東 臺山 529200)
咳嗽變異性哮喘(CVA)的發病人群主要為小兒,主要特征為持續或反復發作咳嗽,一般認為,CVA為支氣管哮喘的早期階段或特殊類型,若早期診治不及時,則可能形成典型支氣管哮喘,嚴重影響其肺功能及生活質量[1]。本研究用孟魯司特鈉聯合射干麻黃湯治療CVA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66例,均為2017年1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治療的CVA患兒,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3例。觀察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3~12歲,平均(5.58±1.32)歲;病程2~19個月,平均(6.69±2.03)個月。對照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3~11歲,平均(5.63±1.27)歲;病程2~18個月,平均(6.71±1.97)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西醫診斷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治療指南(試行)》中標準[2];②中醫診斷符合《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制訂)》中標準;③監護人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其他疾病引起慢性咳嗽,例如慢性扁桃體炎、鼻竇炎;②心、肝、腎功能障礙;③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④對研究使用藥物過敏。
兩組均用孟魯司特鈉(國藥準字H20064828),睡前頓服,6歲以下劑量為每次4mg,日1次;6歲以上劑量為每次5mg,日1次。
觀察組聯合射干麻黃湯加味治療。藥用生姜、細辛、炙麻黃、射干、地龍、蟬蛻各10g,紫菀、款冬花各15g,大棗、五味子各5g。噴嚏加蒼耳子、紫玉蘭各13g,咽痛加牛蒡子8g,胸悶加瓜蔞皮10g,咽癢加僵蠶10g。水煎,每日2次。
兩組均治療4周。
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包括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4(IL-4)、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用SPSS22.0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顯效:咳嗽癥狀完全消失,隨訪2周以上未復發。有效:咳嗽癥狀明顯緩解,次數減少,咳嗽間隙延長。無效:咳嗽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IL-4(pg/mL)TNF-α(pg/mL)IgE(IU/mL)觀察組 33治療前38.95±12.25 126.67±23.33 313.33±79.67治療后15.50±3.03*△ 50.55±6.79*△ 141.41±57.66*△對照組 33治療前38.89±11.10 127.72±21.57 315.64±80.58治療后21.97±5.18* 87.67±7.17* 182.83±60.61*
CVA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但學齡前、學齡期小兒的發病率更高,一般認為,該病為潛在的哮喘隱匿形式[3]。由于無明顯癥狀體征,因此在臨床診斷時容易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CVA的發病機理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與氣道慢性炎癥反應有關,其中IL-4、TNF-α、IgE等炎癥因子被認為與 CVA關系最為緊密。孟魯司特鈉可抑制白三烯多肽活性,減少炎癥介質釋放,緩解支氣管痙攣及氣道高反應,是治療支氣管哮喘的常用藥物[4]。
CVA屬中醫“咳嗽”、“咳喘”范疇。與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調有關,主要累及肺、脾,治療應遵循健脾補腎、溫化水飲的原則。射干麻黃湯為《金匱要略》經典方。方中射干開結祛痰,炙麻黃散寒宣肺,五味子收斂肺氣,冬花、紫菀、細辛降氣化痰,生姜溫肺[5]。諸藥合用,可止咳化痰、宣肺平喘。研究結果顯示,總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治療后IL-4、TNF-α、IgE水平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見在孟魯司特鈉基礎上聯合應用射干麻黃湯可調節血清炎癥因子,治療效果更顯著。
綜上所述,孟魯司特鈉聯合射干麻黃湯治療CVA總體療效更好,且能夠下調血清炎癥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