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喜見
(河南省新鄭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河南 新鄭 451100)
消化道出血為臨床常見疾病,多數患者為上消化道出血,常表現為嘔血、黑便等,隨疾病進展可能導致貧血、失血性休克,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本研究用當歸補血湯輔治消化道出血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04例,均為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我院就診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2例。對照組男38例,女14例;年齡34~75歲,平均(51.62±4.15)歲;病程2~24h,平均(8.78±2.15)h。觀察組男37例,女15例;年齡35~76歲,平均(51.59±4.12)歲;病程2~23h,平均(8.74±2.11)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參照《實用內科學》[2]內消化道出血診斷標準。中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內脾不統血證,主癥為吐血反復、時輕時重、血色暗淡,次癥為胃脘隱痛、神疲畏寒、大便色黑、面色蒼白,舌質淡、苔白,脈弱。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存在嘔血、便血癥狀;③內鏡檢查提示消化道出血;④近期未接受其它相關治療。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②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③合并惡性腫瘤;④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⑤存在凝血功能異常。
兩組均用常規西藥治療。卡絡磺鈉注射液(安徽國森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304、20190702)60~8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湖州天峰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203、20190604)200mL中,靜脈滴注,日1次;口服西咪替丁片(福建東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201、20190904),每次0.2~0.4g,日2次,根據病癥可酌情加減。連續治療2周。
觀察組加用當歸補血湯。藥用黨參15g,黃芪30g,當歸6g。每日1劑,加水2碗煎至1碗,去渣,早晚空腹時溫服。連續用藥2周。
癥狀改善情況:記錄止血時間及出院時間。
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及血紅蛋白(Hemoglobin,Hb):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抽取空腹靜脈血5mL,以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深圳市盛信康科技有限公司,型號SK9000)檢測PLT及Hb水平。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記錄惡心、嘔吐、腹脹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s)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s)
?
兩組治療前后PLT、Hb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LT、Hb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LT、Hb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因素較復雜,消化道潰瘍、機械性損傷、腫瘤等均為誘發因素,可導致胃腔積血、嘔血、頭暈等,如出血量大,還會導致血壓下降、心悸惡心,甚至昏迷,嚴重影響患者健康。臨床治療消化道出血以輸血、藥物(卡絡磺鈉及西咪替丁)治療為主。卡絡磺鈉可降低消化道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毛細血管的斷端回縮,減少消化道損傷并控制出血[4];西咪替丁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可有效維持胃腸內電解質平衡,減少胃黏膜損傷,避免消化道出血癥狀加重[5]。西藥治療雖可起到較好的止血效果,但無法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且易引發惡心、腹脹等不良反應。
消化道出血屬中醫“吐血”、“血脫”范疇。病因主要在于虛與熱,脾胃虛弱、胃熱熾盛,以致脾不統血、絡破血溢。治療當清熱止血,健脾益氣[6]。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表明當歸補血湯聯合西藥治療可有效緩解消化道出血癥狀,縮短住院時間。當歸補血湯方中黨參可補中益氣;黃芪可補氣固表,當歸可活血補血。諸藥共用,可健脾益氣、養血止血。
PLT、Hb均為血常規指標,PLT具有止血作用,出血后機體會大量分泌PLT,促進血凝;Hb主要存在于血細胞中,可反映失血程度。研究顯示,治療2周后觀察組PLT、Hb均高于對照組,表明當歸補血湯聯合西藥治療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較好。黃芪內含黃芪甲苷、黃芪多糖等成分,作用于造血系統,可提高骨髓造血能力,并可調節消化道血液循環,修復受損的消化道組織,減少出血[7];當歸可刺激冠狀動脈,改善機體血運,減輕機體氧化損傷,同時能增強黃芪甲苷活性,提高止血效果[8]。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不大,表明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當歸補血湯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這可能與當歸補血湯各成分均為中藥,副作用較低,且具有提高免疫力有關。
綜上所述,當歸補血湯輔治消化道出血可減輕癥狀,縮短住院時間,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