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春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河南 周口 4667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etional dyspepsia,FD)為臨床常見病癥,研究發現,每年約15%~20%左右人群會經歷消化不良,臨床多表現為飽感早、上腹痛、惡心嘔吐、噯氣等癥狀[1-3]。本研究用加味四磨湯輔治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胃不和型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02例,均為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FD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各51例。中西結合組男31例,女20例;年齡21~58歲,平均(39.63±6.22)歲;體質量指數18.3~27.4kg/m2,平均(22.47±1.16)kg/m2。西醫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20~57歲,平均(37.73±6.54)歲;體質量指數18.9~27.6kg/m2,平均(22.81±1.04)kg/m2。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均經B超、MRI、X線、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等相關檢查確診為FD,屬肝胃不和證,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承諾書。
排除標準:心力衰竭,肝膽胰和腸道器質性病變,惡性腫瘤,依從性差,合并心、肺功能障礙,對本研究涉及藥物過敏,血液及內分泌系統病癥,臨床資料不完整,代謝性病癥,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
兩組均予以常規飲食指導及健康宣教,囑戒煙戒酒,少食多餐,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潘立酮片(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058)10mg,日3次;法莫替?。ê颖庇镭S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0836)20mg,日2次,均為口服。
中西結合組加用加味四磨湯治療。加味四磨湯藥用柴胡12g,檳榔9g,烏藥12g,黨參15g,沉香9g,茯苓12g,白芍9g,甘草6g。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溫服。
兩組持續治療30天后評估療效。
治療前、治療30天中醫證候積分:惡心嘔吐、上腹痛、噯氣3項,依照癥狀嚴重程度分別計入6分(重度)、4分(中度)、2分(輕度)、0分(無)。
治療前、治療30天血清膽囊收縮素(CCK)、一氧化氮(NO)水平,血清CCK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NO水平以硝酸還原酶法測定。
治愈:臨床體征、癥狀消失,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大于90%。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60%~90%。有效:臨床體征、癥狀好轉,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30%~59%。無效:未達“有效”標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CK、NO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CK、NO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CK、NO水平比較 (±s)
?
FD于臨床十分常見,研究顯示,我國FD發病率約為20%左右,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4-5]。多潘立酮片聯合法莫替丁為臨床治療FD肝胃不和型常用藥物,可促使消化道運動功能增強,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但停藥后易導致病癥復發,且長期服用易導致頭暈、頭痛等不良反應發生。
《素問·經脈別論》記載“食氣入胃,散精于肝”,肝和脾關系密切,互相依賴,相互影響,脾胃病可累及肝,肝病亦可傳脾犯胃。FD肝胃不和型屬中醫“胃脘痛”、“胃痞”等范疇。歸因于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勞倦過度、脾氣虛弱、肝氣郁結、胃失和降,當以疏肝解郁、理氣止痛、順氣開郁、寧心健脾之法治療[6]。加味四磨湯中沉香性微寒、味辛、苦,歸脾、胃、腎經,可納氣平喘、行氣止痛、溫中止嘔;柴胡性微寒,味辛、苦,可升舉陽氣,疏肝解郁;黨參性平,味甘,可補中益氣;茯苓性平,味甘、淡,可健脾安神、利水滲濕;白芍性微寒、味酸、苦,能平抑肝陽、柔肝止痛、養血斂陰;甘草性平,味甘,可清熱解毒,補脾益氣;檳榔可下氣消積;烏藥可順氣開郁、理脾胃之氣。諸藥配伍,共奏疏肝解郁、理氣止痛、順氣開郁、寧心健脾之功效。中西結合組總有效率較西醫組高,惡心嘔吐、上腹痛、噯氣中醫證候積分較西醫組低,可見加味四磨湯輔助治療FD肝胃不和型效果較好,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加味四磨湯方中柴胡具有抗菌、抗消化道潰瘍、保肝利膽作用,茯苓有保肝、調節免疫功能效果。
血清NO為胃腸道的一種神經遞質,其能抑制胃腸運動,于肝胃不和型FD患者機體中,其水平呈異常表達狀態;血清CCK屬腦腸肽,其水平較高時,會抑制胃排空,故下調血清CCK、NO水平,對緩解胃腸道不適具有積極意義。中西結合組血清CCK、NO水平較西醫組低,提示加味四磨湯輔助治療FD肝胃不和型可通過下調血清CCK、NO水平,緩解胃腸道不適。
綜上所述,加味四磨湯輔治FD肝胃不和型效果較好,可通過調節血清CCK、NO水平緩解胃腸道不適,改善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