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才,郭飲源,韋運浦,陳春波
(廣西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廣西科技大學附屬婦產醫院/兒童醫院,廣西 柳 州 545001)
腰椎間盤突出癥[1](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好發于30~50歲的體力勞動者,男性多于女性。表現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下肢疼痛、性功能障礙等癥狀臨床上多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共64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科收治患者,按隨機數表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22~55歲,病程2周~5年。治療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21~55歲,病程1個月~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制定。①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或受寒濕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發生于中青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④脊柱側彎,腰椎生理弧度變小、消失甚至反弓,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并向下肢放射;⑤腰部活動受限,以前屈、后伸受限明顯;⑥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有感覺過敏或遲鈍;⑦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膝、跟腿反射減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減弱;⑧或檢查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納入標準:①符合LDH診斷標準;②年齡20~55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能堅持治療至療程結束。
排除標準:①年齡歲小于20歲或大于55歲者及孕婦;②有中度及以上骨質疏松;③合并有馬尾神經損傷大、小便排泄異常等;④合并有腰椎管狹窄;⑤合并腰椎骨折、滑脫、骨結核、腰椎失穩、腫瘤、骨質破壞、炎癥感染;⑥合并有嚴重內科疾病及精神病。
兩組均給予電針治療。取腰椎夾脊穴、秩邊、環跳、承扶、委中、陽陵泉、飛揚、承山、阿是穴,患者俯臥位,常規進行皮膚消毒,用一次性使用針灸針(0.3mm×75mm或0.3mm×50mm)直刺并提插、捻轉得氣,平補平瀉,得氣后選取4組穴位用華佗牌SDZ-Ⅱ型電子針療儀進行加電,留針20min,每日治療1次。
對照組加用腰椎斜扳法[3]治療?;颊吒┡P,先用滾、揉、按、拿等手法施于腰部,使肌肉放松?;颊邆扰P,腰部稍彎曲,下邊的下肢伸直,上邊的下肢彎曲,用一只手扶住患者的臀部,另一只手扶住患者的肩前部,兩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用力使腰部旋轉,此時常聽“喀喀”的響聲,左右各1次,先扳患側再扳健側,只要規范操作,無彈響聲也不用再次操作,隔日治療1次,6次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治療組加用腰椎背伸拉伸法治療?;颊吒┡P位,沿患側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自上而下進行按揉,下至臀部和下肢部,反復3~5遍,接著用滾法沿脊柱自上而下放松兩側腰部肌肉,最后用腰椎背伸拉伸法,施法5~8min?;颊吒┡P位,身體放松,自然呼吸(切勿用腹部屏氣),在患者腰部放一小枕頭,操作者坐于患者腰部,用雙手握住患者雙下肢大腿中上部,患者雙下肢盡量伸直,然后兩手用力慢慢向上提拉,使腰椎向右卷曲后伸,并詢問患者感受,以患者能忍受為度,背伸到最大限度后停留5~10s,然后緩慢放下,重復5~8次,隔日治療1次,6次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痊愈: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JOA改善率100%,恢復正常工作。顯效:腰部疼痛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JOA改善率大于60%,基本恢復正常工作。有效:腰腿疼痛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試驗可疑陽性,JOA改善率25%~60%,部分恢復工作。無效:腰腿疼痛無明顯好轉,直腿抬高試驗陽性,JOA改善率小于25%,不能勝任工作。
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腰椎間盤突出癥[1]是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在臨床上是常見病、多發病,病理機制為[5]:①突出物對神經根的機械壓迫和牽伸作用阻礙了局部血運,產生水腫、滲出等無菌性炎癥反應。②突出髓核內的糖蛋白和β-蛋白質對神經根的化學刺激,激惹神經而產生炎癥。③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的神經根周圍炎。其病因為腰椎間盤退行性變、外傷、慢性損傷、妊娠、遺傳等,可分為膨隆型、突出型、脫垂游離型。
LDH屬中醫“腰痛”、“痹證”等范疇。《素問·刺腰痛篇》說:“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府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及“肉里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明醫指掌》云“久坐傷肉,勞于脾也,久立傷骨,勞于腎也,久行傷筋,勞于肝也”。病因多為風、寒、濕、瘀等外邪或房勞、跌仆損傷、年老體虛等。病機為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6],前者為邪氣阻滯經絡,氣血運行失調,阻滯經絡,經絡不通,不通則痛;后者為勞損虧虛,肝、脾、腎功能不足,肝主筋、腎主骨、脾主四肢肌肉,為氣血生化之源;三臟虧虛,氣血生化無源,筋骨失養,不榮則痛。腰椎背伸拉伸法可以矯正異常的腰椎曲度[7],恢復正常腰椎生理曲度。腰部背伸時,腰椎前方椎間隙變寬,腰椎后方椎間隙變狹,椎間盤內壓力降低,有利于突出物回位或改變突出物與神經根位置關系,改善腰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無菌性炎癥消除,從而使癥狀緩解或消失,同時還能糾正腰椎間隙前窄后寬狀態,提高后縱韌帶張力,使腰椎間盤更加穩定,不易向后突出。常規的推拿手法及扳法很難放松腰部深層肌肉,腰椎背伸拉伸法還可以通過拉伸放松腰部深層肌肉如腰大肌、腰方肌、髂腰肌等。電針配合腰椎背伸拉伸法治療LDH簡便、有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