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春生
(廣東省河源市中醫院 針灸科,廣東 河源 517000)
腰背肌筋膜炎是人體腰痛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本質為腰背部肌肉及附著點上的筋膜或骨膜由于慢性勞損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的慢性損傷性炎癥[1]。主要表現為腰及腰骶部反復疼痛,疼痛性質為酸痛或脹痛,勞累或天氣變化疼痛加重[2]。筆者用穴位埋線結合督脈灸治療腰背肌筋膜炎療效較好,現總結如下。
共66例,均為2020年4月1日至2020年10月30日我院針灸科門診及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3例。對照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26~60歲,平均(32.67±10.56)歲;病程3~20個 月,平均(16.26±6.37)個月。對照組男性16例,女17例;年齡31~58歲,平均(31.37±10.91)歲;病程4~19個月,平均(16.54±5.84)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按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臨床診療指南-物理醫學與康復分冊》[4]中肌筋膜炎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明確診斷后近3個月來未進行藥物及治療;③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腰椎椎間盤突出等器質性病變;②脊柱有嚴重外傷史;③存在嚴重心腦等系統疾病。
對照組用普通常規針刺治療。治療方案按照《針灸治療學》(高樹中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9年版)中關于腰痛治療方案進行。主穴取腎俞、大腸俞、阿是穴、委中,根據情況辨證取穴,選用0.35mm×50mm針灸針(無錫佳健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針刺。針刺得氣后行平補平瀉手法,留針20min。每日1次,連續治療20次為一療程。
實驗組用穴位埋線結合督脈灸治療。①穴位埋線:選腎俞(雙)、大腸俞(雙)、阿是穴。用無菌手術備膠原蛋白線體(山東博達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一次性使用無菌埋線針(無錫佳健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備用。按照穴位標準位置定位好,外科手術標準消毒,醫者洗手消毒后穿戴無菌手套,用鑷子將膠原蛋白線線體全部放入埋線針頭內,右手持針,左手為輔助押手,將針頭快速刺入皮內后調整進針角度,使針身與皮膚表面垂直,針頭刺入皮膚1~2cm左右,具體視個人體質定。左手向下緩慢推動針芯的同時右手由肌肉內退出針頭,使膠原蛋白線體埋在穴位的皮下脂肪和肌層之間。施術完畢后用棉簽按壓針孔,待針孔無出血后外敷無菌敷料,膠布固定4h,2日內施術部位不能碰水。每10天埋線1次,共2次為一療程。②督脈灸:取舒服的姿勢俯臥于治療床上,充分保留腰背部。選取督脈的大椎穴至腰俞穴作為施灸部位,用醫用標記筆沿脊柱(督脈)凸出做出“十”字標記痕跡。洗手消毒,根據施灸部位鋪治療巾,取穴部位涂抹姜汁、鋪放皮紙,將制作好的姜泥均勻鋪在皮紙中央,在姜泥上面放置梭形艾絨,將艾絨首尾點燃,1壯灸完后再換1壯,共灸3壯。施灸后注意保暖,飲食清淡,多喝熱開水,交待注意事項。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腰部功能評定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評分、改良日本骨科學會腰椎評分量表(JOA)評估腰部功能障礙情況。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背肌筋膜炎療效評定標準[3]。治愈:腰背部疼痛消失,活動無障礙,勞累后無復發。顯效:腰背部疼痛明顯減輕,活動基本無障礙。有效:腰部疼痛不適減輕,活動腰背部有疼痛。無效:腰背部疼痛及不適癥狀無改善。
兩組治療前后ODI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ODI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ODI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JOA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腰背肌筋膜炎屬中醫“腰痛”、“痹證”范疇。病機為筋脈痹阻,腰府失養,風寒濕邪痹阻經脈,或勞力扭[5]。研究表明腰背肌筋膜炎為脊柱疾病、慢性損傷導致的腰背肌筋膜非特異性炎癥。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腰及腰骶部反復疼痛,疼痛性質為酸痛或脹痛,勞累或天氣變化疼痛加重。臨床治療主要以傳統外治法、物理因子治療及藥物治療為主[6-7]。
督脈循行于人體脊柱腰背部,從骶尾部上行至枕后貫穿人體脊柱[8]。人體督脈氣血痹阻,腰背部氣血失運則腰痛,督脈為人體陽脈之海,調攝一身之陽氣,督脈陽氣充足則腰背部經脈氣血通暢、脈氣調和,通則不痛。督脈灸療法為特色灸法之一,也稱督灸療法、長蛇灸療法。督脈灸療法是在脊柱腰背部段采取特殊艾絨進行施灸的特色灸法。艾絨燃燒持久,火力溫和,滲透性強,性辛溫,能走能散,有溫經活血、行氣通絡作用[9-10]。生姜味辛溫,主要起溫經散寒、通氣血之功效。此外,生姜揮發油中的有效成分能刺激皮膚使腰背部血管擴張,改善血流微循環。艾絨產生的溫熱療效能增強細胞的吞噬循環,降低神經興奮性,能明顯緩解疼痛不適。
穴位埋線療法是以經絡輸穴學說為基礎結合現代醫學形成的一種新的特色治療方法[11]。穴位埋線療法采用可吸收的羊腸線埋置于穴位內,對穴位產生持久的刺激作用。穴位埋線療法具有多重療效,穴位埋線對人體穴位的刺激是持續性的,治療刺激強度明顯優于普通針刺,且臨床來療效會隨著療程的增加提高且鞏固遠期療效[1,12]。羊腸線植入人體穴位能夠發揮疏通經絡、激發經氣的雙重治療作用,最終達到補虛瀉實,標本兼治的治療目的。
穴位埋線結合督脈灸治療腰背肌筋膜可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