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躍如
(中南大學,湖南長沙410083)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營造良好學術環境,弘揚學術道德和科研倫理。”高校是國家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高校所培養的研究生群體是堅守學術道德、弘揚誠信精神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科研成果高產的環境下,研究生學術道德與科研誠信缺失的現象屢見不鮮。發生在2019年2月的“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引發了社會公眾對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的廣泛關注。因此,對研究生開展精準有效的學術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本文以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為例,不斷強化黨建的引領作用,探索通過搭建育人載體、建立教育體系、建設教育隊伍、打造先進典型、做好宣傳陣地等方式構建有效的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體系,從而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水平。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用善惡評價方式來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1]。學術道德是指在進行學術研究時遵守的規則和規范,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誠信[2]。
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職能,研究生學術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科研創新能力。而研究生群體是國家的希望,是社會的榜樣,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行為會間接影響誠信社會的建設進程。因此,在鼓勵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的時代大背景下,高校應探索切實有效的學術道德教育方法,引導研究生群體主動承擔弘揚學術誠信這一社會責任,使他們能夠在思想上接受教育理念,在行動上踐行教育內容,這對提升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質、提高高校自身創新能力、弘揚科學精神、營造誠信風尚意義重大。
當前高校的學術氣氛空前活躍,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在這一進程中,絕大多數科研人員恪守規范,推動整個社會形成了一種較為良好的學術風尚。但也不能忽視一定范圍內存在的學術失范現象和學術不端行為。一些研究者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剽竊和盜用學術成果、偽造和篡改材料和文件、捏造事實等學術不端行為頻繁見諸報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對科研隊伍的形象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科研人員進行科學研究和探索的積極性[3]。
國內學者對于部分研究生群體學術道德缺乏的行為表現總結各有不同。滕建華等認為高校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4]:抄襲、剽竊他人成果,捏造或篡改實驗數據;發表論文一稿多投、杜撰參考文獻,引文不加注釋,不當署名等。羅敏月等以某校1738 篇工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為樣本,以復制比為切入點,分析出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5 個特征[5],如被檢測論文絕大多數達到要求,仍有少部分論文存在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按嚴重程度從高到低排序為專碩、學碩、博士;存在學術不端的論文數在總送檢論文數中的占比呈震蕩上升趨勢,剽竊論文多以學位論文為主等。
縱觀時有發生的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教育不夠和監督不力是造成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具體而言,現存的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存在形式固化、內容刻板、方法單一等問題,多數教育活動多以理論宣講、知識講座等方式開展,而且往往集中在新生入學階段而并非融入日常教育后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這就導致學術道德教育的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從客觀的角度而言,當前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督和約束機制不夠系統完備,也容易使得這些行為暫時性地有“空子”可鉆。
當前在黨建引領下開展學術道德教育的現實案例更是寥寥可數,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降低,這也是研究生學術道德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我國高校目前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高校黨委對本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中共中央于2021年印發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并發出通知,明確要求推動高校黨的建設與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以高質量的黨建引領推動高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實現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因此,高校在黨建引領下開展學術道德教育,充分發揮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強研究生的思想建設,強化理想信念,筑牢思想基礎,是提升研究生學術道德水平的根本保證。
一是強化政治引領,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在推進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院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融入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的各個環節。具體到日常教育中,該院以研究生黨支部為抓手,每月以主題黨日、黨員大會等方式開展政治理論專題學習、紅色育人場館體驗式現場學習以及學術道德規范相關內容學習,為提升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和夯實的理論基礎,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探索將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問題納入研究生黨支部黨建工作考核指標體系,切實發揮研究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二是打造品牌學術交流會,提升研究生科研學術能力。在現有平臺的基礎上,學院黨委牽頭搭建品牌學術論壇,定期邀請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學術大家,就化學、化工、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國際前沿科技與發展動態來該院開展交流,營造學術氛圍、創造交流機會、拓寬學術視野,引導研究生樹立崇高的專業理想和正確的專業學習觀,帶領研究生探索科學前沿、共同攀登學術高峰。
三是創新相關主題教育活動,提升研究生學術道德素養。該院以制度的形式將某一固定的月份確定為學生黨建活動中研究生學術道德素養提升宣傳月,以學術道德誠信教育為重點,通過發揮研究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研究生班團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和研究生各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在研究生群體中開展系列活動,廣泛宣傳學術規范和科研誠信精神,如圖片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繪畫作品征集等,倡導契約精神,促使研究生樹立誠信觀念、增強法律意識,有效地將學術道德和誠信教育轉化為研究生自覺的素養與行為[6]。
在全面了解學院研究生對學術道德基本認知水平的前提下,該院制定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教育方案,針對研究生不同培養階段的特點,建立科學系統的學術訓練體系,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有計劃、有體系地開展學術道德教育活動。在一些關鍵性的時間節點,如論文選題確立、學術論文撰寫、學位論文開題、學位論文預審、學位論文答辯階段,以年級和專業班級為單位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幫扶和全方位的交流研討。根據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管理辦法,學院制定學術道德規范,細化規范內容、完善監督機制、明確處罰結果,并將其懸掛至宣傳欄、黨員學習室、黨政辦公室、實驗室、課題組休息室等場所,時刻提醒師生遵守學術道德規范,促進科研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收集整理恪守學術規范的先進典型和學術不端的負面案例匯編成冊,形成案例集,在入學初發放給研究生和導師學習交流,起到學習和警示的作用(見表1)。

表1 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教育方案
一是建設好研究生導師隊伍。學院強化研究生導師教育監督職責,在研究生導師遴選條件中強化立德樹人相關要求,細化對研究生導師的政治素質要求,完善研究生導師考核辦法,把研究生導師能否做到培養研究生形成良好的學術道德作為對研究生導師工作考核的內容之一[7];成立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教育領導小組,定期對研究生導師的相關工作進行考核和監督,保證研究生導師切實履行專業知識傳授和道德品行培養的職責,及時發現和糾正研究生在科研過程中的不端行為。
二是建設好研究生管理隊伍。學院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責任心強、德才兼備的研究生管理隊伍,充分發揮好“第二導師”的教育職責,定期了解研究生的價值理念、思想動態和學術進展,有計劃、有步驟、有方法地實施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教育,逐步引導研究生形成正確的學術價值觀和學術道德觀。
三是建設好研究生干部隊伍。學院圍繞研究生學術中心任務,以黨支部為抓手,聯合團支部、課題組,發起和組織學術沙龍、學術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學術研討會等,通過“研究生黨員-研究生黨支部”“研究生干部-研究生班團組織”“研究生-研究生課題組”三條主線,融入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教育,提高研究生群體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能力,通過三支隊伍的建設,形成學院管理、教師指導、學生自省的問題發現機制[8]。
學院注重在研究生隊伍中推選先進典型,積極挖掘、樹立、宣傳一批政治意識強、學術能力好、道德水平高的示范群體,每年在研究生群體中評選“學術之星”,每兩年在研究生黨員群體中評選“優秀共產黨員”,將學術道德品質這一評價指標納入“學術之星”“優秀共產黨員”的評選標準,形成研究生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創先進的良好風尚。
學院利用新媒體平臺,每月定期發布研究生科研實驗心得、科研論文撰寫心得,加強科研能力提升、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規范、學術大師等相關內容的宣傳力度,形成微信、微博、網站、QQ 空間四位一體的宣傳矩陣,講好學術誠信故事,傳遞契約精神。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加強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滿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創新型人才需求,促進教育強國目標的實現,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需要常抓不懈的核心問題。”[9]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以黨建為引領,以提升研究生學術道德水平為目標,構建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體系,引導研究生群體將“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真正提高研究生遵守學術規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10],從根本上保證國家對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要求,提升研究生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