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亮 張維革 曲湛梅 王世偉 王春雷
靈寶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河南省靈寶市 472500
腦卒中后癲癇是指患者既往無癲癇病史,在卒中后一定時間內出現癲癇發作,排除其他腦部結構和代謝性疾病,腦電圖能監測到癇樣放電[1-2]。腦卒中后癲癇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與卒中后神經功能損傷關系密切。研究[3]顯示,55%的成人癲癇均由卒中引起,卒中后癲癇會加重患者病情,進而影響其生存質量,若癲癇得不到控制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藥物治療仍是臨床上治療癲癇患者的主要方法,現有的抗癲癇藥物較多,不同藥物療效存在一定差異,奧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均可用于治療卒中后癲癇發作患者,但二者聯合治療的效果尚不明確[4]。為探討奧卡西平聯合左乙拉西坦治療對卒中后癲癇患者腦電圖及癲癇發作的影響,本研究選取63例患者進行了治療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癲癇發作患者63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內科學》中關于卒中后癲癇的診斷標準;(2)年齡≤70歲;(3)對本研究治療藥物不過敏;(4)患者或其家屬簽署治療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有癲癇病史;(2)合并惡性腫瘤;(3)合并嚴重基礎性疾病;(4)妊娠期、哺乳期患者;(5)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按入院順序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聯合組。對照組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齡37~70歲,平均(53.81±4.94)歲;其中腦梗死患者21例、腦出血患者10例;癲癇單純發作12例、癲癇復雜發作9例、癲癇全身發作10例。聯合組患者32例,男19例、女14例;年齡35~69歲,平均(53.81±4.97)歲;其中腦梗死患者21例、腦出血患者11例;癲癇單純發作14例、癲癇復雜發作8例、癲癇全身發作1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對照組患者口服奧卡西平(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治療,300 mg/次,2次/d;1周后調整劑量為600 mg/次,2次/d,連續治療6個月。(2)聯合組患者接受奧卡西平聯合左乙拉西坦治療。奧卡西平治療同對照組。此外,口服左乙拉西坦(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治療,0.25 g/次,2次/d;7 d后調整劑量為0.5 g/d,2次/d,連續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癲癇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 治療后隨訪1年,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1年內的癲癇發作次數和發作持續時間。
1.3.2 腦電圖 治療前(入院1 d)、治療6個月后,分別檢測比較兩組患者的腦電圖癇樣放電情況和累及導聯數。
1.3.3 臨床療效 治療后隨訪患者1年,根據癲癇發作情況進行評定。完全控制:無癲癇發作。顯效:癲癇發作頻率較治療前至少減少75%。有效:癲癇發作頻率較治療前減少50%~75%。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治療總有效率=(完全控制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4 認知功能 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使用簡易智力狀態檢查(MMSE)量表分別評定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認知功能越好。
1.3.5 不良反應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皮疹、惡心嘔吐、頭暈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癲癇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比較 治療6個月后,兩組患者的癲癇年發作次數均顯著減少,聯合組患者的癲癇年發作次數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癲癇發作持續時間均顯著縮短,聯合組患者的癲癇發作持續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癲癇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比較 (n,x±s)
2.2 兩組患者腦電圖檢測結果比較 治療6個月后,兩組患者癇樣放電均顯著減少,聯合組患者的癇樣放電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累及導聯數均顯著減少,聯合組患者的累及導聯數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腦電圖檢測結果比較比較 (n,x±s)
2.3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6個月,聯合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6.88%)顯著高于對照組(64.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n(%)]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均顯著升高,聯合組患者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 (n,x±s)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過程中,聯合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21.88%)略高于對照組(16.13%),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n(%)]
癲癇的主要特征是患者腦部神經元高度同步化異常放電,誘發反復性癲癇發作[5-7]。隨著我國老年化進程的加快,人群腦卒中患病率顯著升高,卒中后患者癲癇發生率隨之升高[8-10]。研究[11]發現,卒中后患者癲癇發生的機制較為復雜,患者神經元損傷會造成細胞膜穩定性下降,神經遞質和細胞內離子外流,使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明顯增高、同步放電,誘發癲癇發作,而癲癇發作會導致患者的腦組織缺血缺氧、神經細胞壞死,形成惡性循環。研究[12-15]結果顯示,藥物治療癲癇發作患者療效有限,約有25%患者較難從中獲益。奧卡西平能通過患者血腦屏障,在肝臟中快速代謝,生物利用度較高,能降解體內芳香酮而發揮抗癲癇作用[15]。左乙拉西坦是一種吡咯烷酮衍生物,可阻止神經元異常放電,對鈣離子通道有輕微的阻滯作用,可減少患者癲癇樣放電,縮短放電持續時間。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6個月后,聯合組患者的癲癇年發作次數顯著少于對照組,癲癇發作持續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癇樣放電顯著少于對照組,累及導聯數顯著少于對照組。原因可能在于,奧卡西平通過血腦屏障后能阻斷神經元電壓依賴性鈉離子通道,減弱神經細胞膜興奮信號,從而阻斷癲癇的擴散;左乙拉西坦可阻斷大腦皮層GABA受體的結合,影響神經元回路,提升治療癲癇發作的效果[19-20]。治療6個月,聯合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6.88%)顯著高于對照組(64.52%),認知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奧卡西平聯合左乙拉西坦治療卒中后癲癇發作患者,能在提高臨床療效的同時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可能與聯合治療促進患者腦部血管收縮,抑制毛細血管血液滲出,降低顱內壓,減輕腦組織受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