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 王曼曼 江霞 祝軻
1 中牟縣人民醫院兒科,河南省中牟縣 451450;2 鄭州市兒童醫院急診科,河南省鄭州市 450000
哮喘慢性持續期患兒主要表現為氣道高反應性,肺通氣功能降低,出現氣促、喘息、胸悶、哮鳴等癥狀。臨床上常用孟魯司特鈉治療哮喘慢性持續期患兒,可有效舒張患兒支氣管,緩解其哮喘癥狀,但改善患兒肺功能的效果不夠理想[1]。中醫認為,哮喘屬“哮病”范疇,是一種反復發作的哮鳴氣喘性肺疾病,屬肺脾氣虛證,治療應以補肺固脾為主[2]。溫肺健脾化痰方中的黨參、茯苓等藥物有益氣生津、補肺健脾之效,健脾化痰湯聯合西醫常規療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肺脾兩虛證患者可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3]。為探討溫肺健脾化痰方輔助孟魯司特鈉治療對哮喘慢性持續期患兒炎癥因子水平、免疫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響,本研究選取112例患兒進行了治療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慢性持續期患兒112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4]中哮喘的診斷標準;(2)根據《小兒哮喘中醫診療指南》[5],中醫辨證為肺脾氣虛證;(3)年齡1~14歲;(4)對本研究治療藥物不過敏;(5)患兒家屬簽署治療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2)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兒;(3)肺結核患兒;(4)心源性哮喘患兒;(5)腦癱患兒。采用隨機數字法將納入研究的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6例。對照組患兒男37例、女19例;年齡6~12歲,平均(8.30±1.23)歲;病程(5.61±1.30)年;病情輕度35例、中度21例;其中21例有過敏性鼻炎史。觀察組患兒男35例、女21例;年齡6~14歲,平均(8.42±1.42)歲;病程(5.90±1.42)年;病情輕度36例、中度20例;其中26例有過敏性鼻炎史。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孟魯司特鈉片(默沙東)治療,10 mg/次,1次/d。療程2個月。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患兒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溫肺健脾化痰方治療。方劑:細辛3 g,麻黃、甘草各6 g,瓜蔞、五味子、干姜、萊菔子、白芥子、葶藶子、地龍、法半夏各 10 g,丹參、黨參、茯苓、厚樸各15 g。浸泡24 h后上火煎煮,待藥汁變濃稠后用紗布濾出頭道藥汁,加清水繼續煎煮濃縮藥汁,將糖或蜂蜜倒入藥汁中煎煮攪拌至膏狀。患兒每次取20 g服用,早晚各1次。療程2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中醫證候評分 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參照文獻[6]分別評價兩組患兒的氣喘、胸悶、哮鳴、咳嗽、咳痰癥狀,采用0~2分評分法,中醫證候評分得分越低表示其癥狀越輕。
1.3.2 炎癥因子水平 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分別采兩組患兒的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采用ELISA法檢測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水平。
1.3.3 免疫因子水平 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分別采兩組患兒的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流式細胞儀(邁瑞BriCyte E6)檢測CD4+、CD8+水平,計算CD4+/CD8+。
1.3.4 肺功能 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采用肺功能測試儀(JAEGER)分別檢測兩組患兒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最大呼氣峰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均數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氣喘、胸悶、哮鳴、咳嗽、咳痰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患兒的氣喘、胸悶、哮鳴、咳嗽、咳痰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n,x±s)

續表1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TGF-β1、MMP-9、ICAM-1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患兒的TGF-β1、MMP-9、ICAM-1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μg/L,n,x±s)
2.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免疫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CD4+、CD8+、CD4+/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患兒的CD4+、CD4+/CD8+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CD8+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免疫因子水平比較 (n,x±s)
2.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FEV1、PEF、FV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患兒的FEV1、PEF、FVC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比較 (n,x±s)
哮喘慢性持續期患兒臨床癥狀不嚴重,但氣道炎性反應仍然存在,臨床上常選擇孟魯司特鈉進行治療,通過抑制嗜酸性粒細胞等在氣道的聚集,減少黏液分泌和舒張支氣管,降低氣道高反應性,改善患兒的哮喘癥狀,延緩其氣道重塑,但療效不夠理想。中醫認為,哮喘病機為肝郁氣逆、侮脾犯肺致患者肺脾虧虛、痰瘀互結,治療宜以補肺固脾、化痰平喘為主[2]。溫肺健脾化痰方中,黨參、茯苓為君藥,其中黨參可治肺虛、和脾胃,茯苓可健脾滲濕;瓜蔞為臣藥,可清熱滌痰;佐以五味子、厚樸等藥物,可發揮益氣生津、燥濕化痰、降逆平喘之效;多味中藥同用可發揮溫肺散寒、健脾平喘之效,輔助西藥治療哮喘慢性持續期患兒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7]。
本研究將哮喘慢性持續期患兒分為兩組,對照組患兒給予孟魯司特鈉治療,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溫肺健脾化痰方治療。結果顯示,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患兒的中醫證候評分、TGF-β1水平、MMP-9水平、ICAM-1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溫肺健脾化痰方輔助孟魯司特鈉治療,可顯著降低哮喘慢性持續期患兒的炎癥因子水平,有效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FEV1、PEF、FVC水平低下提示患者的肺功能較差,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FEV1、PEF、FVC、CD4+、CD4+/CD8+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CD8+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溫肺健脾化痰方輔助孟魯司特鈉治療,可有效改善哮喘慢性持續期患兒的免疫功能及肺功能。
綜上所述,溫肺健脾化痰方輔助治療有助于提高哮喘慢性持續期患兒的免疫功能,降低氣道炎癥因子水平,改善臨床癥狀和肺功能,促進患兒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