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張栻對禮范疇內涵詮釋的四個維度*

2021-11-17 01:17:12李長泰
跨世紀 2021年6期
關鍵詞:內涵

李長泰

南宋著名理學家張栻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之一。他傳授理學,宣揚儒家思想,反對功名利祿,推進三綱五常。“張栻非常強調儒學的重新詮釋、推廣與傳播,重視儒家之禮義的挖掘與禮儀的推行。”[1]16張栻對儒家禮范疇內涵的詮釋彰顯了其理學思維徑路,主張以理釋禮、以序達禮、以義合禮,以美和禮。張栻的禮范疇內涵凸顯了四個維度:理、序、義、美,理是根本。具體的邏輯維度見下圖:

圖中說明張栻從四個維度闡釋禮范疇的內涵,禮是理之禮、序之禮、義之禮和美之禮,禮的內涵凸顯了理、序、義、美四個方面的要義。禮的內涵即是尊理、循序、信義和美和。禮內涵的理、序、義、美四個方面的要義體現了禮的道善本體、節文致用、內外相合和體用和美的內涵,四個維度的要義體現了體、用、合、和的哲學思維。張栻對禮范疇內涵四個維度的闡釋以理作為禮的核心內涵,禮的生成源自理的根本,序、義、美的三內涵是理本體的發用,這說明了張栻學術思想的理學本質。本文以張栻理學為宗,擬從這四個維度闡釋張栻的禮范疇內涵。

一、本體維度的禮是天理

中國傳統哲學和倫理對禮范疇的詮釋很多,在張栻之前哲學家們對禮內涵的闡釋并未歸結于理,但從本體上說明了禮的內涵,禮倫理的本體是天。《禮記》以天說禮:“是故夫禮,必本于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夫禮必本于天,動而之地,列而之事,變而從時,協于分藝,其居人也曰養,其行之以貨力、辭讓、飲食、冠昏、喪祭、射御、朝聘。”[2]1426禮倫理的本體是天,禮源自于天。《尚書》以天秩說禮:“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2]139禮本自于天的秩序,人行禮是本體的運用。董仲舒繼續沿用禮本于天的思想,禮是天數:“春秋賢而舉之,以為天下法,曰禮而信。禮無不答,施無不報,天之數也。”[3]6禮是天數,禮倫理以天數為本。“察天人之分,觀道命之異,可以知禮之說矣。”[3]472禮本于天,人運用禮,體現天道。北宋開始,則將禮的內涵從理上進行闡釋,轉向禮是天理。二程以理說禮:“禮者,理也,文也。理者,實也,本也。文者,華也,末也。理是一物,文是一物。文過則奢,實過則儉。奢自文所生,儉自實所出。”[4]125禮是理,禮以理為本。“視聽言動,非理不為,即是禮,禮即是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人雖有意于為善,亦是非禮。無人欲即皆天理。”[4]144禮是天理,禮以理為本,不以欲為本。張栻繼承了二程禮是理的闡釋思路,將禮的內涵歸結于理,以理釋禮,將禮歸結為天地之禮、天下之禮和人生之禮,這三方面的禮都以理為本。從哲學邏輯上說,張栻禮范疇內涵詮釋首先從理維度上展開,理是禮的本體,理維度的禮內涵詮釋凸顯了禮是天理、大道和人生的內涵,體現了理、道、事的哲學思維發展邏輯,這是張栻對禮內涵詮釋的第一層邏輯。

首先,張栻認為禮的內涵是天地之禮。禮的根本即是理,禮是天理,禮倫理的本體是理。張栻沿用了理學的思想路線,將禮上升為本體之理,即是說禮本身即是理,因為理是天理。“禮者理也,理必有其實而后有其文。文者,所以文其實也。若文之過,則反浮其實而害于理矣。”[5]114先秦到兩漢基本沿用禮源自于天,但沒有將禮作為本體之理上去看,到宋代則將禮上升為本體之理,“無違,謂無違于理也。禮者,理之所存也”[5]105。禮是理的存在處,禮具有理的性質。禮是事物內在的性質,因為是理,這與經學思想一致。《禮記》曰:“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2]1537禮是事物內在的性質,即是理。《禮記》說:“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禮也者,合于天時,設于地財,順于鬼神,合于人心,理萬物者也。是故天時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2]1430-1431《禮記》將禮闡釋為根本和文用,沒有從本體之理上說禮,而是從內在的宗旨本義和外在的文用上說禮的內涵。張栻也將禮說成根本宗旨:“禮者為國之理也,言之不讓,則為廢禮,而失所以為國之理矣。”[5]213張栻的意思是禮是國家的根本宗旨。“克盡己私,一由于禮,斯為仁矣。禮者,天則之不可逾者也,本乎篤敬,而發見于三千三百之目者,皆禮也。”[5]214禮即是天理,又是人的根本宗旨,既是本體之理,又是天的原則宗旨之理。“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仁義禮知皆具于其性,而其所謂仁者,乃愛之理之所存也”[5]372,禮本身即是天理本體,又是人生宗旨。“充夫辭讓之端,而至于禮無所不備”[5]373,“不仁不智,則悖理而害于事,無禮無義矣”[5]374,禮是理,是天理本性。

其次,張栻認為禮的內涵是天下之禮。張栻將禮釋為本體之理,由天地之理走向天下之道。天理轉化天下大道。禮既指本體之理,又指禮源自本體之理,即是本體禮和致用禮。本體之禮發用為天下之道,禮是天下大道,是天下之理。《中庸》說禮是天下之道:“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6]28意思是禮體現為天下之道,親親和尊賢都是禮道,是天下大道。《禮記》說禮是天下之道:“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故唯圣人為知禮之不可以已也,故壞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2]1426意思是禮是天下大道,有禮的存在和運用,家國天下才能講信修睦。張栻繼承了《禮記》思想,認為禮是天下大道:“禮樂征伐,天子之事也。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矣。蓋天子得其道,則權綱在己,而下莫敢干之也。所謂自天子出者,天子亦豈敢以已為可專,而以私意加于其間哉?亦曰奉天理而已矣。”[5]267禮是天下大道,天下大道源自天理,理導致禮。“蓋諸夏者圣帝明王之道,中正和平,禮義之所宗也。夷狄者,背禮而棄義者也。”[5]416禮是天下大道,中正和平,帝王之道即是以禮為道。

最后,張栻認為禮的內涵是人生之禮。張栻詮釋了禮是天地之禮、天下之禮,接著將禮釋為人生之禮。禮是人生行為依據,是人之理,人生之禮即是人生之理。禮是人生之禮的闡釋源自孔子。孔子曰:“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昏姻疏數之交也。君子以此之為尊敬然。”[2]1611禮是理,禮是人生的根本宗旨。張栻繼承了先秦儒家思想,認為禮是人生之禮,是人生立道的根本宗旨:“禮者,理之所存也。生事之以禮,以敬養也;死葬之以禮,必誠必信也;祭之以禮,致敬而忠也。親雖有存沒之間,而孝子之心則一而已。存是心而見于節文者無不順,所謂‘以禮’也。”[5]105人生的存在以禮為行動的原則和宗旨,生死祭葬都以禮作為原則標準。張栻說:“知命則志定,然后其所當為者可得而為矣。禮者,所以檢身也。不知禮,則視聽言動無所持守,其將何以立乎?知禮則有履踐之實矣。知言,如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之類。”[5]303張栻認為禮是人生存在的根本宗旨,是人行為踐履的標準,人生之所以為人生,以禮為標準,禮是人生之禮。“先王制禮,本乎人心者也”[5]387,禮是人的本心。“蓋禮義本人心之所同然”[5]400,人人具有禮的本心。“以仁存心,以禮存心者,言存主乎此也。仁者愛人,仁者必愛人也。有禮者敬人,有禮者必敬人也。”[5]492仁是人的本心,禮也是人的本心,本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標志。“其舍生而取義,由饑之食、渴之飲亦為其所當然者而已。故曰: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欲謂禮義,所惡謂非禮義也。欲惡若是,乃為得夫性之正矣。”[5]553禮是人的根本,所欲必須符合禮義,禮使人的行為符合本性的正位。“自明而誠,復其天性之本然者也。動容周旋皆中禮,盛德之至,蓋生知之事也。”[5]645人生就是符合禮的人生,禮是人生之禮,人生之禮即是人生的理。

綜上所述,張栻將禮內涵首先從天理的本體維度進行詮釋,即是說禮是天理,一是說禮源自天理,二是說禮本身即是本體之理。天理維度的禮從天地之禮、天下之禮和人生之禮進行闡釋。張栻繼承了先秦和經學思想中的禮源自天道、天命的學說,認為禮即是理,從本體上說明禮是天理,從理學視角詮釋了禮的內涵,禮是天地之理。禮又是天下大道,是天下之禮,天下運行以禮為原則宗旨,天理派生出天下大道,禮即是道。禮又是人生之禮,人之所以為人關鍵在于有本心之仁和本心之禮,禮是人生的根本原則,既是本心宗旨,又是行為原則,禮是人的本性,是人生之理。

二、致用維度的禮是秩序

張栻將禮的內涵從本體上歸結于理,是本體維度的詮釋。禮不僅僅是本體上的理,還是致用上的序,即是說禮的內涵在運用上體現了秩序的本意,禮即是倫序、秩序。《尚書》說:“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2]139天的秩序即是禮,人以天的秩序運行則是天地之禮的運用,五禮是天禮的運用。《禮記》說:“故圣王修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2]1426《禮記》認為圣王修明禮序是為了天下治理,突出了禮的倫序內涵。董仲舒以秩序說禮:“圣人之道,眾堤防之類也。謂之度制,謂之禮節。故貴賤有等,衣服有制,朝廷有位,鄉黨有序,則民有所讓而不敢爭,所以一之也。”[3]231禮有秩序,通過秩序達到和諧統一。“禮者,繼天地,體陰陽,而慎主客,序尊卑、貴賤、大小之位,而差外內、遠近、新故之級者也,以德多為象。萬物以廣博眾多,歷年久者為象。”[3]275-276天地陰陽有秩序,禮即是秩序。二程也說禮即是差別,是秩序,“義,宜也。禮,別也”[4]14,二程的禮內涵突出了禮的秩序和差別意蘊。“圣人緣人情以制禮,事則以義制之”[4]87,禮有差別,其原因是因為人情而產生差別。從先秦到宋代,禮的內涵凸顯了秩序和差別的意蘊。張栻繼承的先秦、經學和北宋理學的禮內涵詮釋,突出禮的秩序意義,從致用維度詮釋禮,以序達禮,禮的內涵體現為秩序的運用,這是張栻禮內涵詮釋的第二層邏輯,由體到用,由理到序。張栻致用維度禮內涵的詮釋主要從秩序之禮、約文之禮和節義之禮三個方面展開,凸顯了本、用、合的邏輯進程,禮的序層次邏輯說明禮是天理當然本體之序、天下大道致用之序和人生天人和合之序。

首先,張栻認為禮的內涵是秩序之禮。禮是秩序,這是禮最直接的內涵,體現了禮的尊卑、遠近、親疏的內涵,秩序體現了規矩、次序和等級意思。張栻基本傳承了先秦禮的秩序的內涵,認為禮是秩序之禮,體現了個體位置的差別、差異和等級。《禮記》說禮有差異的內涵:“樂者為同,禮者為異。”[2]1529禮體現了差異、等級的內涵。張栻認為禮是天的秩序,人運用禮,講究秩序,張栻說:“夫禮者,天之秩也。禘之為禮,惟天子得用之,而諸侯不得用之者,蓋天理之所當然也。天下萬事皆有所當然者,天之所為也。茍知禘之說,則于治天下之道如指諸掌之易明,亦曰循其理而已矣。”[5]117人依據禮的秩序而運用禮序。“夫子常教人者,詩、書、執禮也。執禮者,人所執行之禮,所謂曲禮者也。以此三者教人,使之涵泳踐履,循循有序,性與天道亦豈外是而他得哉?”[5]162夫子之教即是讀詩書,執行禮。“廣居,仁也;正位,禮也。”[5]423禮講究位置的適當性,禮要求遵從正位,正位即是秩序排列。“蓋三綱五常,人之類所賴以生,而國之所以為國者也。上無禮則失是理矣,下無學則不學乎此矣。”[5]442三綱五常即是禮,是秩序,個人與國家都以三綱五常之禮而成人,而治國,遵從禮的秩序。

其次,張栻認為禮的內涵是約文之禮。禮的內涵是規范、約束的意思,這種規范和約束是禮,禮是一種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體現。文明人有禮,體現了約文,即約束、約定的文明舉止。從先秦到兩漢都認為禮是節文,《禮記》說禮是節文:“禮者,因人之情而為之節文,以為民坊者也。”[2]1618意思是禮是節文,節制人情的過度放縱。朱熹繼承先秦和經學關于禮的內涵意蘊,說禮的根源在于仁:“禮者,仁之節文。”[7]109為了仁,則通過禮進行節制。朱熹說:“禮者,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也。”[6]51禮是天理,是節文之禮。張栻沿用了禮的節文內涵,認為禮是秩序和規矩。張栻說:“博學于文,廣聞見也;約之以禮,守規矩也。聞見雖多,而不能約以規矩,則操履不實,亦豈得不違叛乎?故必博文而約禮,然后可以弗叛。”[5]153博學多識,文化深厚,則有禮的規范和約束,遵從禮的秩序。“雖然其高未易攀也,其堅未易入也,圣人之中未易可得也,而夫子則循循然善誘人,從容不迫,以其序而進之。其所為循循善誘者,不過博文約禮而已。博文者,使之集眾義于見聞之間也;約禮者,使之宅至理于隱微之際也。”[5]182禮的約束即是講究規矩,遵守秩序。

最后,張栻認為禮的內涵是節義之禮。約文也是指節文,禮是節文,目的是對道義的遵守,因此禮的內涵也指節義。禮的秩序顯現在個人的節制上,體現了義的規范。《禮記》說禮受仁節制:“禮節者,仁之貌也。”[2]1671禮有本質涵義則是仁,即是說節制之禮是為了達到仁,仁的實現要有節制之義,禮是節義之禮。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6]131禮是節義。張栻沿用了先秦和漢代禮的節義思想:“恭、慎、勇、直,皆善道也。然無禮以為之本,則過其節而有弊,反害之也。蓋禮者,其節之存乎人心者也,恭而無禮則自為罷勞,慎而無禮則徒為畏懼,勇而無禮則流于陵犯,直而無禮則傷于訐切。然則其弊如此,其貴于恭、慎、勇、直者何哉?蓋有禮以節之,則莫非天理之當然;無禮以節之,則是人為之私而已。是故君子以約諸已為要也。”[5]170禮是節制、調節之義,達到人心歸正,符合天理當然。“樂節禮樂,則足以養中和之德;樂道人之善,則足以擴公恕之心;樂多賢友,則足以賴輔成之功。”[5]269節義之禮可以達到中和之道。“禮者,所以檢身也。不知禮,則視聽言動無所持守,其將何以立乎?知禮則有履踐之實矣。知言,如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之類。不知言,則無以知其情實之所存,其將何以知人乎?故知言則取友不差矣。”[5]303-304節義之禮使人的視、聽、言、動符合規矩,符合天道人情。“有禮義,則自身以及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上下序,所以為治也。故無禮義則上下亂。”[5]629禮的節制內涵體現了個人和國家的一致性,達到安定的治理。

綜上所述,張栻將禮內涵從秩序的致用維度進行詮釋,即是說禮是秩序和倫序。張栻繼承的先秦、兩漢和北宋儒學禮的內涵思想,突出了禮的秩序內涵,從致用維度詮釋禮,以序達禮,禮的內涵體現為秩序的運用。張栻將禮內涵詮釋為秩序之義,體現了由體到用、由理到序的哲學邏輯。張栻致用維度上的禮內涵詮釋主要突出了秩序之禮、約文之禮和節義之禮三個方面,凸顯了本、用、合的邏輯進程,禮內涵上序的層次邏輯說明禮是天理本體之序、天下大道致用之序和人生天人和合之序。

三、合宜維度的禮是信義

張栻對禮內涵的詮釋從本體上歸結于理,從致用上歸結于序,完成了體用兩個維度的詮釋,張栻對禮的詮釋要進入到內外合一的維度,內外合一即是義,即是說禮是信義之禮,以義合禮。義即是內外合一,體用合一。義是對仁的實施。韓愈說義是對仁的合宜行動:“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8]2662禮的本質之義則是與仁的相合宜,禮的運用體現義的需要,張栻禮內涵詮釋的第三層邏輯即是合宜維度的詮釋。張栻禮的合宜維度的詮釋凸顯了仁與義在禮上的結合,以義合禮,禮是信義。合宜維度的詮釋體現了禮的本義,即是說禮即是仁的彰顯,是大義的需要和實現。張栻合宜維度的詮釋主要從人道之禮、天下之禮和國家之禮三個方面展開,從個人、天下和國家進行詮釋,體現出個人之禮是正義,天下之禮是大義,國家之禮是順義。個人之禮是正道,天下之禮是仁道,國家之禮是政道。合宜維度的詮釋體現了哲學意義上的體用合一,邏輯上完成從身、家到國的詮釋過程。

首先,張栻認為禮的內涵是人道之禮,人道之禮以正義為禮的本義。從本質上說,個人有禮,展現出人的正義,禮是個人正義的體現。個人注重內在的修養,修養通過禮展現出來,禮節體現了正義。《禮記》說禮是士的本義:“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敬讓之道也。”[2]1610民眾有禮,有敬讓之禮,規矩之禮體現了民眾的正義本質。董仲舒說禮是仁和文:“禮者,庶于仁、文,質而成體者也。”[3]55禮是文,但本質是仁,禮以仁為本質。“君子篤于禮,薄于利,要其人不要其土。”[3]123君子之禮以人的本質為禮,人的本質是仁。二程說禮是人的本質:“禮一失則為夷狄,再失則為禽獸。”[4]43禮體現了人的仁的本性,禮失去了仁則是夷狄和禽獸。張栻吸取了先秦、兩漢和北宋儒家對禮的內涵的詮釋,認為禮是人的本義,是信義之禮。張栻說:“故信近于義,則其言可復也;恭近于禮,則遠于恥辱矣。因恭信而不失親,近于禮義,則亦可宗尚矣。蓋以其務實循本,而非慕其名以事于外者也。”[5]101禮使人有恥辱感,禮追求本質,禮的根本即是仁的本義。“蓋三綱五常,人之類所賴以生,而國之所以為國者也。上無禮則失是理矣,下無學則不學乎此矣。”[5]442三綱五常是禮,以仁為根本,是個人存在的根本。“夫死生則有命,富貴則在天,君子夫何為乎?以敬而無失為主,其接人則恭而有禮而已。敬而無失,在已居敬而不違也;恭而有禮,待人恭遜而中節也。此乃人道正理,以行于世,而人自樂親之,四海之內何莫而非兄弟?是則何孤立之憂乎?易所謂‘顯比’者,是其義也。”[5]216-217人有禮是因為人有正義之理,四海之內皆兄弟是因為以仁道為根本,禮是正義。禮的本義從個人視角上說是正義之禮,禮是信義之禮。

其次,張栻認為禮的內涵是天下之禮,天下之禮以大義為禮的本義。人與人的關系維護需要禮,天下之禮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大義。《禮記》說禮是義:“故禮也者,義之實也。”[2]1426禮是義的實際和體現。二程說禮是義:“大凡禮,必須有義。禮之所尊,尊其義也。”[4]177禮體現了大義,禮的內涵就是義,義是仁的實施和合宜。張栻將先秦、兩漢和北宋儒家禮的內涵向前推進,認為禮的內涵以仁為本義:“仁能守之,則在己者實矣,又須莊以蒞之,而后內外相成而無弊。而又欲動之以禮,然后為盡善。動之以禮者,以禮教民風動之也。”[5]262禮的運用即是推行仁義,禮體現為義,是仁義的合宜。張栻解釋“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時說:“圣人斯言,傷時人不知事君之禮也。曰‘盡禮’,則非有所加也,適當其宜而已。觀鄉黨所載,與夫拜下之從,則可見也。盡禮而人以為諂,則時人之不知禮可知矣。特曰‘人以為諂也’,圣人道大德弘,故其言含蓄如此。”[5]119盡禮不是為了巴結和奉承人,而是義的需要。“義以方外,是義為用也。而此章則以義為體,蓋物則森然具于秉彝之內,此義之所以為體也。必有是體,而后品節生焉,故禮所以行此者也。其行之也以遜順,則和而不失,故遜所以出此者也,而信者又所以成此者也。蓋義為體,而禮與遜所以為用,而信者又所以成終者也。信則義行乎事事物物之中,而體無不具矣。”[5]258仁是本,義是用,禮則是仁義的結合,體現了仁道大義。禮的內涵是天下之禮,人與人之間追求天下大義,禮是仁道大義。

最后,張栻認為禮的內涵是國家之禮,國家之禮要順義,順義為禮的本義。禮的內涵在國家層面上是順義,順義即順從民義,國家之禮是順從民義。張栻說:“為國以禮,其言不讓,夫子所以哂季路。然則能以禮讓,固為國之本,蓋和順輯睦之所由興也;不能以禮讓,則其為國也,將如禮何?謂禮雖在,天下其將如之何哉?是亦無以為國矣。”[5]128國家之禮以讓為禮,讓是為了國家發展,和順人心,禮讓即是順從人心。“禮者為國之理也,言之不讓,則為廢禮,而失所以為國之理矣。”[5]213禮以讓為禮,國家之禮需要禮讓。“禮以敬為主。宗廟之事嚴矣,其大體圣人固無不知也,至于有司之事,則容亦有所不知者焉。知與不知,皆從而問,敬其事也。或以為不知禮,圣人告之以‘是禮也’,所以明禮意之所存也。”[5]118禮體現為敬,敬之禮則是對民眾的敬意。“欲人君推是心以行仁政,而其終則欲人臣知禮義而法先王。”[5]443仁政是先王制定禮義,行仁政則是國家之禮。“信仁賢而后禮義興,禮義興而后政事修,雖三王之所以治,亦不越是矣。”[5]629國家之禮以仁為禮,順從天下民義。

綜上所述,張栻將禮內涵從合宜的內外合一維度進行詮釋,即是說禮是信義,是大義。張栻突出禮的大義內涵,從合宜維度詮釋禮,以義合禮,禮的內涵體現為仁義的合一,實現了內外合一。合宜維度的詮釋體現了禮的本義,禮是仁的彰顯,是大義的需要和實現。

四、美善維度的禮是和美

張栻對禮內涵的詮釋從本體上歸結于理,從致用上歸結于序,從內外合一上歸結于義,張栻對禮內涵的詮釋要進入到美善的維度。美善的維度即是和,即禮是美善之禮,以美和禮。美善、至善是精神倫理發展的最高目標,“至善即是理想狀態和完美境界,至善是人類發展的目標和精神追求的理想”[9]92。朱熹說:“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6]3美善、至善即是事物達到終極或者最高目的的善,“善是滿足需要、實現欲望、達成目的的效用性”[10]26。禮的運用要達到最高的精神美善和至善,實現內外合一、體用合一的美。朱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6]51禮的目標是美。禮的運用最終達到和美,禮的運用是為了和,和的目標是達到美,因此禮內涵包含美的意義。張栻對禮內涵的詮釋最終維度要進入到美善的維度,即是說禮是和美之禮,美是禮內涵的理想邏輯。“安仁者其心純一,不待勉強,而無不在是也。利仁者知仁之美,擇而為之,故曰利也。”[5]124禮的運用是推行仁,符合義,禮有利于仁,是美的體現。美善是思維發展的最高邏輯。張立文教授說:“藝術是人類精神家園的一種形式。”[11]295藝術是美的表現形式。張栻對禮內涵美善維度的詮釋主要從和樂之禮、和睦之禮和人生之禮三個方面展開,體現了禮的自然和美、天下和美、人生和美三層指向,禮的運行可以達到天地之和、天下之和、人格之和,禮從屬于樂、人、心三方和美。

首先,張栻認為禮的內涵是和樂之禮,和樂之禮是美善之禮。和樂之禮來自自然本義,自然是和美的,自然之和是樂和。《禮記》說禮是和樂之禮:“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焉。春作夏長,仁也;秋斂冬藏,義也。仁近于樂,義近于禮。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禮者別宜,居鬼而從地。故圣人作樂以應天,制禮以配地。禮樂明備,天地官矣。”[2]1531自然之禮是天地萬物的自然秩序,具有仁義禮的性質,自然之禮和樂。董仲舒說禮是天地自然之禮:“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養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禮樂,三者相為手足,合以成體,不可一無也。”[3]168天地、萬物和人構成世界,形成了自然的排列秩序,是自然之禮,自然和美。二程說禮是和樂之禮:“禮只是一個序,樂只是一個和。只此兩字,含蓄多少義理。”[4]225樂是禮的運用,禮樂相和,“天下無一物無禮樂”[4]225。自然之禮都是和樂之禮,處于和美的狀態。“禮以和為貴,故先王之道以此為美,而小大由之。”[4]257和即是美,和的目標達到美善。張栻沿用了古圣先賢關于禮的和樂思想,認為禮是和樂之禮,禮的運用以和為方法,達到美善。張栻說:“禮主乎敬,而其用則和。有敬而后有和,和者,樂之所生也。禮樂必相須而成,故禮以和為貴。”[5]100和是禮的運用,禮用而致和、致美。“事不成則失其序而不和,禮樂之所以不興也。禮樂不興,則必至于從事于刑罰,以強人之從己,則刑罰不中,而民無所措其手足矣。名之不正,其弊蓋至此。若夫君子,則其名必可言,其言必可行,言未嘗有所茍,以其正名為先故耳。”[5]226事情有自然的秩序,按照自然的秩序行事,則達到和,禮樂相和,以禮待民,名正言順。

其次,張栻認為禮的內涵是和睦之禮,和睦之禮是美善之禮。和睦之禮來自天下本義,天下是和美的,天下之和是人和。先秦至兩漢都注重禮的自然之義和天下之義,認為禮是天地之禮和天下之禮。董仲舒說《禮》體現為美,“詩書序其志,禮樂純其美,易春秋明其知”[3]35,意思古代圣賢之書《禮》具有美善的性質和目標,力求達到天下人人美善。張栻繼承了古圣先賢關于禮是美的思想,認為禮是善道,使天下人人美善、和美。張栻說:“若夫樂與好禮,則進于善道,有日新之功,其意味蓋無窮矣。”[5]102禮是善道,意味深長,和美無窮。“使人人各親其親、長其長,保其良心,以無失其常性,則順德所生,上下和睦,而災害不萌。由是而積之,禮樂可作,四靈可致也。雖然,使人各親其親、長其長,其本在于人君親其親、長其長而已。親親,仁也;長長,義也。”[5]451天下人人以禮為宗旨,在天下運用禮,天下和睦,實現仁義,和睦而美善。“先王之道以此為美,小大由之,而無不可行也。然而有所不行者,以其知和之為貴,務于和而已,不能以禮節之,則其弊也流,故亦不可行也。蓋為禮而不和,與夫和而無節,皆為偏弊也。禮樂分而言之,則為體為用,相須而成;合而言之,則本一而已矣。”[5]100-101禮的運用以和為方法,通過禮之和,達到美的目標,實現體用合一,體用合一即是美,王道即是和睦之道,實現天下美善。

最后,張栻認為禮的內涵是人生之禮,人生之禮是美善之禮。人生之禮來自人生本義,人生是和美的,人生之和是指心和。自先秦以來,儒家思想追求禮的本心作用,禮的存在關鍵在于心和,禮在于心則有敬。董仲舒說禮發自內心信服:“天地之生萬物也以養人,故其可適者以養身體,其可威者以為容服,禮之所為興也。”[3]151禮之所以能夠興盛,關鍵在于心和于禮,心和才能達到美。張栻與董仲舒的觀點一致:“學詩則有以興起其性情之正,學之所先也。禮者所據之實地,學禮而后有所立也。此致知力行,學者所當兼用其力者也。至于樂,則和順積中,而不可以已焉,學之所由成也。”[5]173心和才是禮的實際,人生之禮在于心和于禮。“兼四子之美而文之禮樂,然后可以為成人。蓋體不備不足以為成人,故四子之美必兼得之。雖兼之矣,而不文之以禮樂,則亦將失其序而不和,故必文以禮樂而后可也。文之以禮樂,道問學之事也;語成人之極致,至于圣人之踐形而后為盡,故此言亦可以為成人矣。然而又言其次者,圣人所以引而進之也。見利思義,無茍得也;見危授命,無茍避也;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不食其言也。是雖未有過人之才,而亦敦篤忠信之人。”[5]239人成為人,需要有禮樂,做到體用合一,達到和樂,向著圣人的目標前進,成為美善人生。馮友蘭說:“中國哲學以為,一個人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行動上完成這個統一,就是圣人。”[12]7即體現這種和美狀態。張栻認為人生之禮要達到和美,即是體用合一之美。

綜上所述,張栻將禮內涵從美善的體用合一維度進行詮釋,即是說禮是美善與和美,這是張栻對禮范疇內涵詮釋的第四層邏輯。張栻突出禮的和美內涵。禮是和美之禮,禮是美善之禮,美是禮內涵的理想邏輯層次。張栻對禮內涵美善維度的詮釋主要從和樂之禮、和睦之禮和人生之禮三個方面展開,體現了禮的自然和美、天下和美、人生和美三層指向,禮達到天地之和、天下之和、人格之和,禮的運用實現樂和、人和、心和三個方面的和美,達到美善之禮。

猜你喜歡
內涵
豐收節,讀懂“糧穩天下安”的思想內涵
華人時刊(2022年19期)2022-02-15 03:27:22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爭鳴與思辨:“一般應當”內涵的理性認知
研究生法學(2020年6期)2020-04-13 07:59:38
略述《歲月生香》的壺中內涵
挖掘習題的內涵
內涵漫畫
愛你(2017年13期)2017-06-10 08:38:02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學習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自選動作拓展改革內涵
中國衛生(2015年11期)2015-11-10 03:17:28
由“文化內涵”說開去
學習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91无码网站| 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激情第一页|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久热精品免费|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久久网综合|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香蕉伊思人视频|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日本二区| 成人在线综合|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二区| AV老司机AV天堂|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1区2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欧美另类第一页|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91青青在线视频| 欧美高清国产|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色伊人| 99激情网| 欧美成一级|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亚洲啪啪网| 日韩黄色精品|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久久国产香蕉|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色婷婷成人| 色综合五月婷婷|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亚洲第一视频网|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丁香婷婷激情网|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亚洲天堂.com|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