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芹余
江蘇省通信管理局
APP(應用程序,Application的縮寫)是指安裝在手機等智能終端上的應用程序的代名詞。根據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12月,全國監測到的APP數量為345萬款。APP作為移動終端重要內容的載體,為互聯網用戶生活、工作、學習、社交提供豐富的使用體驗,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民生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聯網用戶安裝使用APP主要的下載渠道是通過應用商店,其他一些下載渠道還包括官方網站、二維碼、網盤、廣告推廣等方式。APP本身存在網絡安全隱患,例如遠程命令執行、數據未加密存儲、明文傳輸等,將導致用戶數據泄露、財產損失。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十分突出。
目前APP行業存在一些亂象亟需規范管理:APP為了增大分發量,會盡可能多的在不同應用商店上架,一些小的應用商店為增加樣本數據,未經開發者授權就轉發APP為用戶提供下載,導致同一款APP多個版本并存,版本管理混亂;APP開發者受限于技術水平或缺乏網絡安全防護意識,程序未做代碼審計和風險評估,存在網絡安全隱患即投向市場;有些APP未做加固或只做了簡單加固,程序容易被逆向破解,導致被抄襲模仿與山寨;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也普遍存在。
2019年1月份,國家多部門聯合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拉開了APP行業亂象治理的序幕。研究建設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檢測處置平臺,提升信息化監管水平,以技術管技術,檢測通報APP網絡安全隱患,支撐管理部門打擊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行為,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強化企業合規經營、守法經營意識。
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檢測處置平臺要建設基于工作流技術的任務管理平臺,將信息匯聚、技術檢測、通報處置等各項工作定制成規范的業務流程,各流程可溯源、進度可查看、證據可存檔,簡化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平臺整合APP運營者、應用商店、網絡安全廠商、第三方檢測機構等多方資源,建成省級APP資源庫,聚類分析APP信息,引入APP自動化檢測引擎和沙箱分析模型,對APP進行自動化、標準化、批量化的檢測,形成線上通報處置的工作機制。
規劃建設APP檢測處置平臺,應充分考慮系統可擴展性,各模塊之間充分解耦,根據現有資源和條件,實現按需進行模塊封裝。總體架構可分為數據采集匯入、數據存儲資源庫、檢測分析引擎、在線處置等模塊,整體架構如圖1所示,各層功能說明如下:

圖1 APP檢測處置平臺整體架構
數據采集匯入:通過多種渠道采集、收集APP臺賬信息,可包括應用商店報送在架的APP信息;APP運營者登記報備APP信息;通過網絡爬蟲技術收集APP信息;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可引入第三方廠家的分析數據。
數據存儲資源庫:建成APP信息、運營者信息、應用商店信息、APP文件庫,還包括檢測報告、安全隱患、違規問題清單等數據。
檢測分析:平臺建立自動化檢測流水線,對新入庫的APP進行網絡安全檢測、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檢測,支持第三方機構導入人工檢測報告。
在線處置:建立APP通報處置電子化、處置流程可視化的工作流,形成通報、在線反饋、復測、審核的閉環管理。
平臺分為管理員、APP運營者、應用商店、第三方機構4種角色,每種角色在平臺里的功能權限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角色及功能權限
目前累計發現江蘇省內共有15.6萬款APP,按照版本去重后共有2.1萬款,涉及運營單位6900余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開展APP治理,可通過多種渠道,不斷更新、擴充省內APP臺賬信息,建立省級APP資源庫,優化APP數據臺賬更新機制,一方面結合增值電信企業名單、已有運營者名單,進行新版本APP、新增APP數據的精準爬取;另一方面聯系對接應用商店、第三方廠家,匯入APP數據。
探索開展APP登記報備,通過建立APP線上報備系統,鼓勵省內APP開發運營者自主報送APP。平臺支持用戶注冊,填報企業信息、聯系人信息、APP信息,并上傳程序文件。平臺自動化解析出上傳程序文件的應用名稱、版本號、包名、MD5、個人隱私權限申請等信息。在平臺登記的企業信息、聯系人信息,后續可以用于開展線上的通報處置。
(1)網絡安全檢測。按照《網絡安全法》規定,APP運營者作為網絡服務的提供者,應當落實網絡安全主體責任。根據《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描述格式》、《移動應用軟件安全評估方法》,平臺部署自動化分析引擎,從程序代碼安全、組件安全、通信安全、數據存儲安全、內部數據交互安全、業務交互安全、安全策略和漏洞檢測八個方面對APP是否存在惡意行為、網絡安全隱患等方面進行檢測和評估,評判是否符合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網絡安全相關標準要求,生成網絡安全檢測報告。
(2)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檢測。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檢測主要是依據《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范圍規定》、《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平臺通過動態沙箱、靜態引擎結合語義分析子引擎對APP進行全方位的自動化檢測,并生成檢測報告。自動化的檢測方式主要是通過動態沙箱提取APP隱私政策、靜態引擎提取APP權限,基于語義分析對隱私政策、權限進行對比來確定APP是否存在越權、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等問題,通過監測調用隱私權限頻次來確定是否存在高頻采集、頻繁索權的問題,通過動態沙箱的回傳數據監控來檢測APP是否存在數據出境的情況。
(3)深度關聯分析。提供對指定搜索規則的APP進行深度的關聯分析,對APP通聯地址歸屬地、家族名稱、開發者、通聯地址等多個維度進行關聯分析,通過更加精準、更加細化的聚類分析,形成特征庫、家族庫,有利于后期的網絡安全事件溯源排查;對重點監測的APP進行沙箱養殖,提供長時間的動態運行,讓APP盡可能多的展現出自身的行為,研究APP的傳播特點,運行機理等,形成APP的文件行為、網絡行為,通信行為、系統行為的動態監控。
建立APP線上通報處置的工作流,將極大提升處置的時效性、工作效率。平臺檢測發現存在網絡安全隱患、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APP后,生成處置工單,包括:整改要求、檢測報告、問題清單。之后,系統管理員將處置工單派發給APP運營者,并進行短信提醒。運營者登錄平臺查看整改通知,并對照問題進行排查,在線反饋處置報告。對APP進行下架、恢復上架,平臺對接應用商店派發工單,完成上架、下架處置。被下架的APP,運營者完成整改后,可申請恢復上架。
本文主要從技術、業務功能層面探索如何建設APP檢測處置平臺,形成技術檢測體系和處置流程,支撐做好APP管理工作,例如: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檢測及處置,APP惡意程序檢測及處置,APP行業分類數據統計,各設區市APP及運營者信息統計等。在平臺設計階段,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如何提升APP檢測的標準化和智能化,對匯聚的數據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配套建設網絡安全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