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22QS亞洲地區大學排行榜單發布。5所中國大陸院校上榜前10,依次為北京大學排行第2、清華大學第5、浙江大學第6、復旦大學第7,上海交通大學第10名。其中,北京大學的排行較去年上升了5位,清華大學下降3位。
大學排行榜自誕生以來,各式各樣,五花八門。一般認為,大學排行榜起源于美國。198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依據“學術聲譽”(當時唯一的指標)對全美1308位大學校長開展市場問卷調查,發布的“美國最好大學”,旨在幫助有志上大學的學生作出信息充分的選擇,具有為消費者服務的初始立場。隨后,中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相繼推出大學排行榜。由于這些大學排行中歐洲國家上榜大學較少,加之有過于側重學術研究而忽視教學質量、國際化水平和創新意識等因素的傾向,因此,歐盟從2013年起推出了基于歐洲評判標準的世界大學排行榜。目前,較具世界影響力的有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QS世界大學排行等。
對大學進行排名,本來并非壞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學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但學校的好壞,卻不是簡單的“排行”就能認定。因為,優質的學校不一定是“好”的大學。以現代教育的眼光來看,烽火硝煙中的西南聯大很難冠之以“優質”之名,但是其仍然可以被認為是“好”的大學。由德國洪堡所創辦的柏林大學,建成于1809年,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科學家、哲學家,愛因斯坦、黑格爾、叔本華都曾在此任教,但是,由于德國的大學使用德語進行教學與研究,所以無緣大學排行榜榜單前列。
(據澎湃新聞11.5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