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假期前3天,國家電網充換電服務網絡總充電量同比增長59%,高速公路充電設施充電量同比增長56.52%,創(chuàng)歷史新高。
“服務區(qū)里充電一小時,充電樁前排隊要四五個小時。對于大多數純電動汽車來說,幾百公里路程往往要中途充電數次。如此坎坷的旅途堪稱‘車在囧途。”回想起“十一”假期自己苦苦尋找充電樁的經歷,朱政依然心有余悸。事實上,像朱政一樣經歷焦慮與煎熬的新能源車主還有很多。盡管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速度和市場占有率在快速提升,但困擾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難”“里程焦慮”等問題,似乎依舊沒有得到完全解決,甚至一旦出現“十一”假期這樣的出行高峰,“充電難”反而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據了解,目前,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678萬輛,今年以來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187萬輛。除了數量上的失衡外,充電樁資源分布不均加劇了局部和特定時段的充電矛盾。“從布局來看,根據國新辦對外公布的數據,目前全國高速公路充電樁保有量為10836個,這一數字僅占全國充電樁總數的0.5%。而從區(qū)域來看,當前充電樁多集中在一線城市。”全國乘用車聯系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由于選址不夠精準,部分已建成的充電樁利用率偏低。
充電功率不統(tǒng)一、充電樁兼容性差也是導致純電動車充電難的重要因素。
“由于汽車廠商所采用的電池性能不盡相同,不同品牌的純電動車在充電功率上存在明顯差距,再加上一些高速公路的充電樁兼容性差,個別純電動車可能需要嘗試多次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充電樁。”崔東樹說。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