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
家務問題,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甚至有不少親家在見面時會先講:“我這個女兒從小被我寵大,不會做家務。”或者“我兒子這些年光上學了,什么都不會做。”倘若親家回答:“沒事,現在孩子都這樣,咱不差錢,請家政。”或者“沒關系,我有時間,離得也近,如果孩子們不煩,我可以搭把手。”這就沒問題了。但如果對方回答:“那得學著做,不然怎么辦?!”或者“咋把孩子慣成這樣,能嫁出去(能娶到媳婦)嗎?!”那在家長這個層面,這就是要完。
接下來,最主要的當然看一對年輕人。如果倆人哈哈一笑,說“反正我倆餓不著”,那就表示倆人感情好,其他事都能湊合,問題不大。如果倆人相視一瞪眼,覺得對方父母所言十分不中聽,那事情大概率會朝不妙的方向發展。
無論結果怎樣,丑話說在前面總是好的。但說“丑話”,也是有技巧的。它取決于情侶之間、親家之間的實際關系。
陳倩和男友,戀愛兩年一直如膠似漆。陳倩性格潑辣脾氣急,男朋友卻特別溫柔,陳倩冒火的時候,他就好言好語地解釋或勸解,幾次三番的,陳倩也不好意思了,漸漸地壞脾氣竟然也改了不少,兩人越來越合拍。
談婚論嫁之前,雙方家長雖然沒見過面,但小情侶分別去過兩家多次,彼此都很了解,也非常滿意。故而,待到兩親家見面,氣氛也絕對親切友好。陳倩媽就率先“吐槽”女兒不會做家務,所以如果小兩口不反對,她可以經常上門。親家母就表示如果有需要她也義不容辭。小兩口一聽,腦袋擺成撥浪鼓:不用不用,我倆能行……我倆需要私人空間。
婚后,兩人有商有量,誰閑著、誰有心情誰就多做一點兒,倆人都懶就叫外賣、請家政大掃除,誰都沒意見,小日子也過得輕松自在。就算有了寶寶,也基本采取這樣的模式。被解放出來的雙方父母,也非常樂意在經濟上給予小夫妻一定的支持,三個家庭都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態,相互之間的關系卻越來越親密。
小雪的情況就與陳倩大相徑庭了,而雙方的矛盾也是從“會親家”開始。從得知小雪和男友戀愛開始,未來的公婆就持保留態度,覺得小雪從模樣到學歷到家境都配不上兒子,只是鑒于兒子十分中意,父母也不便發表更多的反對意見。帶著這種心情,當親家見面,小雪媽媽提到女兒自小嬌生慣養十指不沾陽春水,未來的婆婆登時臉色下沉,表示女孩子啥也不會干是當媽的沒盡到責任。于是,一言不合,一拍而散。
后來,小雪和男朋友還是結婚了。婚后,公婆不幫忙,自己的爸媽倒是肯伸手,但每次來必須在女婿面前各種邀功、對親家各種抱怨,時間一久,女婿不滿,小夫妻的關系也日漸糟糕,幸福指數直線下降。看來家務小問題沒處理好,就會成為影響婚姻穩定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