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李理 仝婷婷
(1.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2.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導師制精細化人才培養模式為第1、2、3、4 學期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完成職業基本素質與技能訓練,利用第5 學期在校內工作室強化技能培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對應就業崗位選擇專業方向,由相關的專業老師負責指導,以項目驅動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完成園林作品與產品,由行業專家參與評價和認可,在校內進行職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拓展。第6 學期去相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實現技能、素質的雙遞進。通過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良性對接,使學生的就業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有利于推進專業教師團隊的建設
園林專業有很多個就業方向,例如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現場施工、預算、招投標、資料、苗木生產、植物栽培養護等等,如何對接這些崗位內容,就需要學生在校期間了解崗位工作內容,因此導師制教學中分有這些教學方向,提供學生選擇。那么也就反推教學團隊建設中,需要精確定位每一位老師的教學方向,主攻一個專業方向,這樣也使得整個教學團隊可以全面發展。在實施過程中,可以讓教師在一個教學方向上形成優勢,同時能夠對接相關的企業崗位,更好的研究教學內容和實際相融合。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導師制教學的中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選擇老師,老師也要對學生進行考核篩選。這樣的雙向選擇提供了一種求職就業的沉浸式體驗,例如在17 級的導師制選拔時,方案設計方向中有39位同學選擇了同一位老師,而最終篩選出了18位同學,淘汰了21 位同學,錄取率剛剛達到46%。
這種選拔的形式,可以給到學生更多的學習壓力,同時刺激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因材施教、學生主動學習,師生之間互動會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加強,教學效果也會隨之變得更加高效。
(三)有利于融合工作崗位內容
導師制教學的初衷就是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接工作崗位和工作內容,實行教師和學生身份向老板和員工轉變。根據行業企業的走訪調查發現,園林行業崗位中的工作性質和內容存在較大的區別,例如設計師崗位,主要是利用軟件、手繪繪制方案平面圖、立面圖、效果圖圖紙;而現場施工員崗位,則是在項目工地上進行工程施工和管理;另外,資料員崗位,主要針對某一個項目,編制其工程資料。因此實施導師制教學可以很好地對接各種崗位的工作內容,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內容,在求職就業步入社會前,模擬工作環境,強化自己的技能。
學院園林技術專業2015 年從2013 級6 個班開始,正式實施“4+1+1”導師制精細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中先廣后精,先搭建專業平臺,再進行精細化分方向,強化專業技能,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即前4 個學期完成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學習,建好專業平臺,第5 個學期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結合就業崗位學生選擇園林技術專業的不同方向,實行導師制教學,導師制精細化人才培養模式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兩條教學線開展,即以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為中心,校內基礎教學、校外拓展實訓教學兩條教學主線。
導師制精細化人才培養模式[3]以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為中心,在頂崗實習之前將專業再次細分方向,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選方向,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學生集中化、精細化地提升了專業能力。同時緊抓校內基礎教學、校外拓展實訓教學兩條教學主線,充分結合校外導師專家和實訓基地,提前和工作崗位接軌,有利于幫助學生找準定位,精準提高專業技能,伴隨而來的是就業優勢明顯提升,專業教師與行業企業聯動加強,有利于反推教師教學實踐水平,同時在行業背景趨于平穩的形式下,對學生進行精細化的培養,有利于第6 個學期的頂崗實習,以及提高對口就業率。
(一)核心教學團隊建設
導師制教學分為設計、施工和植物3 個組,每個組內根據教師的特點確定各自的教學方向,一共細分為9 個方向,分別是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植物造景、園林工程施工、預算、資料、測量、園林樹木栽培與養護、園林花卉栽培與養護。每個方向由2-3 名教師組合,同時每個方向需要對接2-3 家行業公司企業,結合校企合作,引入校外導師,將教學內容充分與工作崗位內容對接。(見表1)

表1 導師制專業方向一覽表
(二)專業平臺搭建
導師制精細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是前期專業平臺的搭建,學生只有對專業有了一定的認知、對專業有了一定的興趣,才能在導師制分方向時,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順利通過導師制專業知識技能考核選拔。
前4 個學期的專業平臺搭建中,專業課程結構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專業技能實訓課,利用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能實操能力。
(三)師生雙向選擇,專業知識技能考核選拔
通過對行業企業的調研,根據本校專業自身條件和特色,將導師制分為設計、施工和植物3 個組,涵蓋了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植物造景、園林工程施工、預算、資料、測量、園林樹木栽培與養護、園林花卉栽培與養護等多個類別。
以2018 級為例,全年級共197 名學生,經過學生選擇方向,導師組織考核的雙向選擇過程后,最終選擇方案設計的人數最多,有31 人,占比15.7%,最少的為園林樹木栽培與養護,共12 人,占比6.1%。(見表2)(四)導師制教學

表2 2018 級導師制選擇情況
導師制教學的時間從第5 學期的第一周至第十一周,跨度較長,為了保證教學的連續性,要求導師在每周必須安排2-3 次課程,每周布置相關作業任務。導師制教學需要靈活安排教學時間,正常上課時間、晚上、周末均可。專業教師在開學第一周將課程時間確定匯總。如有調整,在系部報備。
教學場地和日常教學也有差別,設計組安排在機房+實訓室+校外,施工組安排在實訓基地+校外,植物組安排在多媒體教室+實訓基地+校外。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項目教學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教學,如課堂教學、現場教學、案例分析教學、討論教學、企業聯合教學等。(見表3)

表3 導師制教學形式
通過導師制精細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探討在導師制培養基礎上強化工匠精神的滲透,培養方式是雙向選擇、因材施教、德技雙承,學生求學時能專注敬業、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專注敬業、精益求精的職業品德和良好的職業技能,實現園林技術專業畢業生零距離就業的目標。
(一)學生對口就業率得到提升。在教學過程中,與行業企業對接,以真實案例項目為基礎,學生能夠真切的認知園林項目的流程,積極參與項目的建設思考,企業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成果進行考核評價,使得學生與企業雙方都有了一定了解,在進行頂崗實習時,雙方順理成章地就完成了簽約。
(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創新。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園林公司的工作流程和機制,將導師制教學企業化,充分強調工匠精神和職業準則;在評價方法上實行實訓考核結果與經濟效益掛鉤,用園林行業標準和市場價值觀對學生實訓結果進行三方評價考核,使得工匠精神和職業準則在評價機制中得到體現。
(三)因材施教理念創新。在教學過程中,實行技能導向、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因材施教,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精益求精的職業品德,實現園林技術專業畢業生零距離就業的目標。
(四)學生專業技能競賽成績成績優異。從2015 年開始參加湖南省及全國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大賽,共獲得國家三等獎1 項,省級一等獎5 項,省級二等及三等獎5 項。
課程導師制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途徑和新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都起到了積極作用。教師要了解專業課程實施導師制的做法以及取得的經驗,研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影響導師制發展的問題和矛盾,切實把導師制落到實處,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有效途徑。(通訊作者:仝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