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蜜
摘要:現如今我國老齡化問題不斷趨于嚴重,在這一背景下,養老服務模式也成為全社會重點關注的一大焦點問題。因此優化社會養老服務模式,對其進行有效創新對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對目前社會養老服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優化、創新對策。
關鍵詞:養老服務模式;優化;創新
隨著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正不斷攀升,老齡化問題愈加嚴重,養老問題層出不窮,對社會的穩定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養老服務模式是一種以解決老年群體養老問題為基礎的工作模式,是在養老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出的一種服務模式,具有典型性、普適性的特點[1]。近些年來我國社會養老服務模式進步明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具備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因此,優化社會養老服務模式并采取有效的創新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1.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資金投入明顯不足
不管是公辦養老機構還是民營養老機構,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便是政府的財政支持,其他社會福利募捐等作為補充。因此,存在經費收集渠道相對單一、配套籌資方式不完善等問題。隨著養老問題的嚴重化,單一的投入模式無法滿足其日漸增長的需求。
1.2養老基礎設施不完善
我國養老業發展較晚,基礎服務設施不完善,其環境不佳,硬件服務設施無法滿足老年群體的養老服務需求,社會化、專業化養老服務供給存在明顯不足。且資金的有限使得很多設施使用多年未更換、過于陳舊,功能單一,缺乏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另外,養老服務用地也存在緊缺的現象。
1.3服務內容相對單一
當下我國開展的養老服務項目參差不齊,服務體系不完善,開展缺乏深入性和廣泛性,無法充分發揮養老服務模式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養老服務相關活動內容過于單一,不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多體現在休閑娛樂、醫療保健等方面,但是關于精神、心理層面的服務缺失嚴重。同時服務形式過于單一,專業化養老服務供給明顯不足,無法滿足老年群體的多元化需求。
1.4人才資源緊缺
現如今我國養老服務工作人員存在專業水平低下、管理混亂以及人員匱乏等問題。從事養老服務的工作人員多為外來人員或者下崗人員,不具備專業服務知識和技能,服務意識明顯不足,其工作內容多為一些較為單一的家政服務及護理,無法滿足養老服務工作需求。同時很多人存在行業認知偏差,并不愿意參與養老服務工作,也是對養老服務發展造成阻礙的一大因素。因此養老服務隊伍綜合素質無法滿足工作需要,對養老服務的有效開展造成嚴重影響。
2. 優化養老服務模式的創新對策
2.1 實現養老服務主體的多元化
養老服務模式的優化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共同解決養老問題。參與主體主要包括政府、企業、事業單位、非營利組織、志愿者隊伍及社區等,均需要根據自身職能發揮自身作用[2]。首先政府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實現宏觀控制,注重民間力量的參與,倡導相關企業、非營利組織及志愿者隊伍參與到養老服務模式的優化中,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養老服務模式,保證資源的全面有效整合。
2.2 提高養老服務模式的信息化水平
現如今科學技術呈飛速發展的趨勢,養老服務也開始朝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其中信息化手段是提高服務水平的重要途徑。首先需要提高老年群體信息收集工作,建立專門的電子信息檔案系統,優化養老服務數據庫建設水平,建立養老服務信息化集中管理平臺,為資源的整合提供良好的平臺。同時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網,為老年群體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為養老服務工作人員、老年群體提供一個專業的學習平臺、交流平臺[3]。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大數據技術的利用,對層次不一的養老服務需求信息進行全方位收集,在信息化共享平臺實現服務資源的合理調配,充分對接老年群體需求,實現分散養老服務資源的整合,建立為老年群體提供優質服務的“護聯網”。促進養老服務模式從分散性、個體性向群體性、規模性等轉變。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大云平臺的建設力度,提供個性化養老推送服務。
2.3 構建 “互助型”養老服務模式
“互助型”養老服務模式需要居民互相幫助及慰藉,滿足老年群體的養老服務需求,是一種有效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首先需要建立專門的聯系機制,幫助空巢老人搭配,通過“一幫一”或者“一幫多”的互助服務模式,將生活在同一范圍內,具有專業特長、熱心公益的健康老年人組織起來,建立專門的互助小組,老年人能夠在家庭、社區或者養老機構等多個場合采取形式多樣的互助。“互助型”養老服務模式的優勢體現在豐富性、靈活性和自治性等,能夠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高效發揮家庭及社區的養老服務功能。現階段因為我國存在養老資源匱乏的情況,通過這一創新模式,能夠以老幫老,建立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
2.4 PPP模式
該模式主要為政府同社會資本強化合作,對不同的養老服務項目選擇不同的運營模式。比如說,政府可以通過委托、承包等方式將養老項目交由社會力量承辦,期滿后歸還政府。PPP模式有助于吸引社會資本對養老服務模式建設的參與,實現公共財政和社會資本的有效融合,是一種拓展資金來源的重要途徑。同時通過對PPP模式的合理使用,能夠充分發揮政府以及相關企業的優勢,具有優勢互補的效果,提高養老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效率[4]。同時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民間企業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的潛力不斷增加,PPP模式的適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增,對于促進養老服務模式的發展和創新具有積極意義。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問題愈加嚴重,養老服務是解決老齡化,滿足老年群體需求的一項重要的民生措施。現如今養老服務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為了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有效解決老齡化問題,對養老服務模式進行優化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各地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優化創新策略,推動養老服務模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麗,劉陳.關于優化社會養老服務模式及創新的調查——以黃石市城鄉居民養老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8,(34):60-61.
[2]王子穎慧,尹梅.國外養老健康服務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9,32(1):95-98.
[3]吳甜甜.養老服務供應鏈創新模式下服務質量優化研究[J].財訊,2018,(22):116.
[4]王志光.社會養老服務機制建設與農村社會養老的優化方式探尋[J].當代旅游,2018,(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