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泓竹
摘要:“成渝雙城經濟圈”是中國第四個帶動區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極,肩負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使命的川渝高竹新區作為成渝雙城經濟合作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區域社會事業發展對于加快建設以高竹新區為紐帶的渝廣兩城,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起著關鍵作用,因此,高竹新區面臨全面建立人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任務。當前高竹新區人力資源管理亟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形成獨特的人才支持政策體系。在借鑒傳統人才支持政策基礎上剖析高竹新區現有人才政策,以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為核心原則,提出支持高竹新區構建人才支持新模式的“1、4、7”創新型人才支持政策模式。即緊緊圍繞“1”個目標——高竹新區;完善“4”大功能;搭建“7”個支持體系。力圖通過構建人才建設規范機制,將高竹新區人才資源的引進、培養、使用、流動功能發揮到最大,使得高竹新區成為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人才成長平臺.
關鍵詞:高竹新區;省區合作;人才支持政策
一、高竹新區人才管理基礎背景
川渝高竹新區是川渝兩省市共同批準設立的唯一一個跨省域省級新區,新區規劃范圍包括重慶市渝北區部分行政區域和四川省廣安市部分行政區域,總面積262平方公里,川渝兩省市將以新區為載體,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隨著《川渝高竹新區總體方案》的通過,新區的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機構的組建、人才政策落地等工作有了法定依據和方向。高竹新區的發展亟待科學編制人才發展規劃,為全力推動成渝高竹新區“十四五”人才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二、高竹新區人才支持政策實現路徑
(一)圍繞“一”個目標
《川渝高竹新區總體方案》制定了新區2025年、2030年、2035年發展的“路線圖”,明確了“兩區一城”發展定位,同時構建了“兩區一城一帶”功能布局。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這一特點鮮明的政策傾向也就為高竹新區人才建設規劃了大致走向。人才機制上也將不斷圍繞川渝高竹新區經濟社會發展這一目標中具有全局性、綜合性的重大問題開展前瞻性、可行性調查研究。
(二)完善“四”大功能
1、人才吸引。
6月8日,首屆川渝高竹新區黨建論壇在廣安舉行,論壇上發布《渝北廣安人才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政策互認暫行辦法》,川渝高竹新區引進培育的優秀人才,可同時申領重慶市渝北區的“臨空英才服務卡”和廣安的“小平故里英才卡”,分層分類享受兩地的優惠服務。實行人才引進特殊支持政策,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的方式,剛柔并濟為川渝高竹新區集聚一批創新創業的高端人才、行業領軍人才(團隊)等,并按照相關規定給予一定的安家補助。
2、人才使用。
成立川渝高竹新區專家智庫,圍繞川渝高竹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帶全局性、綜合性的重大問題開展前瞻性、可行性調查研究。建立川渝高竹新區高端人才數據庫,實現高端人才信息資源共享。
3、人才培養
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暨縣(市、區)、園區人才工作述職評議會議順利召開。會議指出,實施“千名英才計劃”培育項目。10年時間內,采取分層分類遴選方式,市級層面重點支持5名左右杰出科技人才、185名左右領軍人才和20名左右青年拔尖人才,示范帶動各縣(市、區)、園區支持培養1000名左右各類高層次人才。
4、人才流轉
《渝北廣安人才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政策互認暫行辦法》中明確,政策互通互融方面,將川渝高竹新區人才一體化發展納入廣安市、渝北區“十四五”人才規劃,編制川渝高竹新區人才一體化發展五年規劃,探索人才一體化發展新路徑,支持人才在區域內自主自由流動。成立川渝高竹新區專家智庫,推動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服務市場,促進人才信息互聯、人才擇業互薦,實現職業資格證書互通互認。健全人才流動服務體系,完善人才人事檔案、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具體舉措,解決人才流動的后顧之憂。
(三)搭建“七”大體系
1、政策支持
《渝北廣安人才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政策互認暫行辦法》的出臺,兩地在政策互通互融、人才聯引聯育、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具體舉措。在川渝高竹新區的人才可以自主選擇并享受廣安市《關于加快推進人才強市建設的若干措施》和《渝北區臨空英才培育引進實施辦法》相關優惠政策。打破區域人才流動壁壘,成立專家庫,建立渝北廣安人才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率先實現廣安市與渝北區人才政策互認。
2、法規支持
2020年11月底、12月初,重慶、四川兩地政府常務會議分別審議通過《川渝高竹新區總體方案》。中共廣安市委組織部和中共重慶市渝北區委組織部聯合印發《渝北廣安人才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政策互認暫行辦法》。
3、人才市場支持
廣安和渝北還將建立聯動引才機制,統籌川渝高竹新區引才計劃,統一收集人才需求、編印政策指南、發布引才公告,在“小平故里高校行”和“渝北區臨空英才大會”活動中,設立川渝高竹新區“招聘專區”。
4、人文環境支持
市委領導率隊赴重慶市渝北區委組織部開展溝通對接,就理順高竹新區機構設置、推動兩地人才政策互認、深化毗鄰鄉鎮基層治理等10項具體工作進行深度交流對接。考察團一行先后深入OPPO(重慶)智能科技生態園、兩江國際商務中心、仙桃數據谷、渝北區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等實地觀摩學習,深入了解黨建引領產業發展、人才工作、基層治理等做法經驗。
5、服務平臺支持
緊扣鄉村人才振興,持續推行“縣引村用”“縣引鄉用”引才模式,深入開展“千名英才千村行”活動,采取“團隊+項目”的方式,深入鄉村一線,開展“定制式”幫扶;實施科技項目“揭榜掛帥”,摸排、梳理“卡脖子”技術清單,建立“揭榜掛帥”項目庫,面向社會征集具備技術攻關能力的高校院所、科研團隊和創新人才,攻克一批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實施“千名英才計劃”培育項目。
6、部門聯動支持
我市將以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示范市為契機,與渝北區共建高竹新區人才協同發展先行區,實現政策互認、平臺共建、資源共享。深化市校院企戰略合作,辦好玄武巖新材料產業發展國際峰會,新建一批院士(專家)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等創新創業平臺。持續做好人才服務保障工作,建立健全“一卡一中心一平臺”服務體系。建立聯動培育和交流機制,開展培訓需求調研、培訓項目策劃,聯合舉辦高層次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等培訓班,共同組織人才講座、人才論壇等活動。
7、宏觀環境支持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這是廣安人才工作一直秉承的重要原則。近年來,我市堅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不斷優化人才工作布局,加快補齊人才工作短板,充分釋放人才政策紅利,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廣安提供了堅強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川渝高竹新區獲批,將攜手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 產城景融合 打造區域協作樣板 .重慶市政府 -[引用日期2021-01-07]
[2]川渝高竹新區開發建設指揮部召開第二次會議.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