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最根本的是轉變學習模式,從機械訓練知識中解放孩子,讓校園學習和生活實踐成為每個孩子的主旋律。孩子們的未來很長,小學生活應培養孩子們向下扎根的能力,而不是向上生長的能力。只有根深了才會葉茂。讓孩子們充分接觸生活,了解生活,愛上生活,這樣孩子才會有無窮的的動力。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因此加強體育課和課間活動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生活因為愛而變得美好,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對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積極推動作用。
關鍵字:校園學習 生活實踐 學習模式 活動課 運動 感恩
通過調查發現,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中是最積極最熱情的。他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對于老師的每一個要求都能積極配合。茶余飯后還會把自己校園里喜聞樂見的事一股腦端出來。可是隨著年級的攀升,學生們的性情變化很大,漸漸地冷靜了,不會暢所欲言了,甚至沉默了。也許我們說孩子們成熟了,長大了。可是只要深入課堂,你就會發現孩子們的長大,不過是對學習內容熱忱的減退。學生對學習的模式已經司空見慣了,他們眼中的學習就是上課,寫作業,寫家庭,考試。似乎再也沒有什么新鮮事兒了。如何打破學生的學習模式,挽回學生的新鮮活力呢?這也許就是這幾年課改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情景化教學,微課教學,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我們收到的效果呢?相信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家長都看在看了眼里。孩子們的課堂活躍了,孩子們上課的興致高了,但宏觀上看孩子們的學習模式還是課堂-作業-考試。小學生的思維和好奇心是一生中最活躍的時期,他們敢想敢做,動手能力極強。可是在學校,孩子們主要是聽-記-考,許多實踐能力卻得不到鍛煉。隨著日復一日的訓練,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卻漸漸的冷了下來。
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最根本的是轉變學習模式,從機械訓練知識中解放孩子,讓校園學習和生活實踐成為每個孩子的主旋律。我們每個成人都知道,生活中有許多知識。孩子的成長一半在生活中學習模仿,一半在校園中。現在的孩子一天到晚幾乎都在校園讀書寫字,甚至連星期天都被各種輔導班擠占,本來是生龍活虎的孩子,一個個除了學習、吃飯似乎興趣活動也很少。尤其隨著城市化和高考人數的限制,許多學校、家長雖然覺得孩子讀書很辛苦,但誰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家孩子停下來了,別的孩子都在學啊!無論如何孩子也得吃苦。諸不知許多家長都錯了。孩子們成了逼著學,推著學的“機器人”。他們有許多興趣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累了沒人理解,追不上又屢屢挫敗,小小天使變成了黑眼圈、近視眼,因為在學校畢竟分數才是唯一重要的衡量人才的標準。如何讓我們的孩子,重新綻放花兒般的笑臉。那得問問孩子,他們小小年紀是否適合一天到晚在學校讀書?他們的小眼睛小耳朵是否可以走進自然,發現大自然的美妙?他們是否可以有半天的時間盡情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心理學家說,人成年后的心理情感主要來源于幼年生活經歷,那如何豐穎小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們陽光自信的步入生活呢?我想這絕不是單一的學校教育。把孩子們從書本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親身經歷生活,體驗生活何嘗不是一種教育。
活動課是孩子們學習生活的興奮劑,每一次活動課就是一次快樂的旅行。緬懷革命先烈祭掃烈士陵園,看望孤寡老人,慰問福利院兒童,義務清掃周邊環境,義務植樹等,沒有一個孩子會缺席這樣的課。每次活動后孩子們會有說不完的話,那樣的興奮勁常常令我們這些老師感動不已。可是在快速發展的當下,我們的學生,一再的被催生,加課,加班,加作業早已不是新聞。孩子們的未來很長,小學生活應培養孩子們向下扎根的能力,而不是向上生長的能力。只有根深了才會葉茂。讓孩子們充分接觸生活,了解生活,愛上生活,這樣孩子才會有無窮的的動力。只有認識生活,了解生活,為幸福生活而讀書,為理想而讀書才不會是一句空話。要不,學生對幸福還沒有理解,又怎能樹立遠大的理想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運動三十分鐘后,大腦就會釋放多巴胺。這是一種能使人感覺愉快的物質,運動者能因此產生已得到回報的感覺甚至難以抑制的喜悅。所以加強體育體育課活動和課間游戲對孩子們學習能產生促進作用。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學實施零時體育計劃,即在沒正式上課之前,讓學生早七點到校,跑步、做運動,要運動到學生的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才開始上課。一開始時家長都反對,孩子本來就不愿早起上學,再去操場跑幾圈,豈不一進教室就打瞌睡?結果發現正好相反,學生反而更清醒,上課的氣氛好了,記憶力、專注力都增強了。
原來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多巴胺是種正向的情緒物質,人要快樂,大腦中一定要有多巴胺,我們的快樂中心伏隔核里面都是多巴胺的受體。我們看到運動完的人心情都愉快,打完球的孩子精神都亢奮,脾氣都很好。血清素跟我們的情緒和記憶有直接的關系。血清素增加,記憶力變好,學習的效果也更好了。正腎上腺素跟注意力有直接的關系,它在面對敵人決定要戰或要逃時分泌得最多。正腎上腺素使孩子的專注力增強。所以學生心情愉快、上課專心,記得快、學得好,自信心與自尊心也提升了。因此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體育課和課間活動十分重要。現在,多數校園課間10分鐘留給學生的只有5分鐘時間,學生小跑著才可去一趟廁所,5分鐘預備鈴一響,同學們就得坐好了,哪有活動的時間,學生上節課的精神還沒得到放松,就得迎接下一堂課了。怎么會激情飽滿的迎接新課程呢?由此可見,加強體育課和課間活動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
生活因為愛而變得美好,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對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積極推動作用。感恩,是中華傳承了五千年的傳統美德,唯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唯有加強感恩教育,才能培養出合格的人才。讓小學生從活動中體驗感恩,從生活中實踐感恩。因為懂得感恩的孩子,胸懷寬闊,自覺尊重他人,生活積極向上,學習熱情飽滿。他們尊重每一位老師,珍惜每一節課,學習的目的明確,不會自怨自艾。
教育是長遠的事業,理應尊重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小學教育理應還原孩子的天性,引導孩子接觸生活,認識生活,解決問題。人讓我們的孩子真正的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走出來。感受生活的美好,為將來美好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以自信蓬勃的姿態迎接高學段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小學科學教學現狀和對策研究淺析[A]. 李建嶺.2017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 2017
[2]小學科學生活化有效性研究[A]. 李建嶺.2017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 2017
作者簡介:王文杰,女,生于1980年12月,漢族 ,陜西省府谷縣人,本科學歷,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第一小學,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