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教師資格證“國考”對考生寫作能力的要求入手,立足高職院校師范專業寫作教學實際,結合當下職業教育中“課證融通”教學模式的經驗和討論,將寫作課程教學與教師資格證“國考”有效對接,在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訓練策略上探索促進師范生專業能力與職業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助力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以實現對高職院校更好運用“課證融通”教學模式的推廣功能與普及作用。
一、緣起
“職教20條”(《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19〕)文件中指明了未來高職教育創新和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全面質量觀念和系統發展理念,從多體系、多維度的框架下進行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力圖通過高職院校與鑒定單位、職業機構、企業和行業組織的深度溝通與合作,推進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將知識能力、技術素養、職業崗位需求和職業道德等相關內容整合在高等職業教育的系統中,以此實現對高等職業人才發展的推動作用。
“職教20條”在第一條“健全國家職業教育制度框架”中,提到“把握好正確的改革方向,按照‘管好兩端、規范中間、書證融通、辦學多元’的原則,嚴把教學標準和畢業學生質量標準兩個關口”。
對于高職師范專業來講,師范生在畢業之前順利考取教師資格證,畢業時畢業證書、教師資格證書雙證在手,是順利進入教師職業的前提條件。因此,高職院校師范專業應將“書證融通”理念貫穿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把人才培養目標、內容等與教師資格證考試緊密銜接,助力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本文從“職教20條”中提出的“書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出發,立足任教課程,進行高職師范專業基于“課證融通”的寫作教學策略研究。
二、教師資格證“國考”對寫作技能的新要求
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是培養小學、幼兒園教師的重要陣地,在教師資格證“國考”背景下,師范專業的人才培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寫作是國家教師資格證筆試科目一《綜合素質》考試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題,占總分比例的三分之一,其得分情況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順利通過科目一筆試。其出題方式為材料作文,除了考查考生常規寫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正確的教師職業理念及專業的反思能力。要求考生在對教育學、心理學、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規以及新課改理念融會貫通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來準確分析作文材料,把握作文立意,并從教育角度闡明觀點。考生如果不接受專業的教育寫作指導和訓練,不易寫出符合考試要求的教育論文,進而直接影響到學生順利考取教師資格證及畢業后的入職。
三、高職師范專業基于“課證融通”的寫作教學策略研究
(一)合理調整課程內容
截至2015年,我校小學教育專業的寫作課程教學一直以文學寫作為主,應用文寫作為輔,且強調理論教學,寫作實踐沒有一定的針對性。2015年,國家教育部門正式下達了文件,從16級開始,師范專業學生取得教師資格證需參加國考。面對如此大的改革,我校小學教育專業提前進入角色,在2015年就開始為迎接教師資格證國考做準備,調整、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從16級開始,把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內容貫穿于小學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之中,開始嘗試在師范專業教學中采用“課證融合”的教學模式。經歷了近五年的時間,目前,我校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幾經修訂己經日趨成熟。
在寫作課程上,去掉了之前文學寫作的教學內容,將應用文寫作作為教學重點,且教學內容集中于教育寫作,內容直接針對教師資格證國考。任課教師針對教師資格證國考對考生綜合素質的要求,結合高職學生的學情,歸納整理出契合考試性質、學生易于接受的、系統的教育寫作教學內容,作為教育寫作的教材。該教學內容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教育寫作概說、教育寫作常用文體、教育寫作審題立意、教育寫作謀篇布局。第一部分主要解讀教師資格證國考考試大綱對考生寫作能力的考查要點,總結出歷年真題的出題規律。第二部分主要從議論文的角度梳理文體知識,尤其歸納了便于學生操作的論證方法。第三部分結合作文考題的題材總結出了三種適恰的審題立意方法,分別是關鍵詞解析法、主體分析法、由物及人法。第四部分分別從文章的題目、開頭、主體、結尾四個結構層次,總結寫法。實際授課過程中,四部分內容并不只是從理論上講授,而是具有高度的針對性,而且精取教育寫作范文作為案例,使學生在理解范例的基礎上,吸收專業的教育寫作理論知識。
(二)圍繞教師資格證國考設計開課計劃
教師資格證實行國考前,我系的寫作課作為公共基礎課,在大一開設。教師資格證國考后,將教育寫作課程開設在大二的第二學期。因為教育論文的寫作,主要是通過對所給作文材料的分析,得出教育角度的啟示,進而從教育角度闡明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那么就不可避免會涉及到專業的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為了更好地應對教資國考,我系將教育學、心理學一學期的課程延長為一學年,且在大一開設。將教育寫作設在大二,是考慮學生學習了一學年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將其充分內化后,再進行教育寫作訓練,學生有了專業的教育理論在胸,那么,無論是審題立意,還是謀篇布局進而下筆成文,就會自覺地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思想更有深度,內容的專業性更強。
(三)建立云端“材料作文”題庫
縱觀歷年教師資格證國考中的教育寫作試題,不難發現,無論是幼兒園、小學,還是中學,教育寫作的命題方式基本上是以材料作文為主,只有極個別年份的試卷中出現了話題作文和命題作文。作文題型強化材料,就使得試題更具開放性,更能考察考生的發現能力、分析判斷能力、選擇能力和思辨能力。材料作文題,如果材料審偏了,立意就會跑題,那么作文這一塊失分過多,就會影響整體的卷面分。因此,帶領學生進行大量的審題立意練習,培養學生審題立意的語感、悟性,至關重要。
為了鍛煉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一方面,從網上篩選中、小、幼三個學段的質量優良的教師資格考試輔導材料,精選其中的寫作模擬題,建成作文考題庫。同時,將歷年真題匯總,建成歷年作文真題題庫。此外,結合社會事實,精選富有代表性的熱點話題,建設成時事熱點話題庫,并隨時更新。教師將題庫發布到云班課,一邊在課上開設專門的審題立意授課模塊,進行審題立意練習,一邊通過布置任務,鍛煉學生在課上習得審題立意方法后,課后進行實踐。
(四)集結優秀教育論文建成范文庫
優秀范文庫來源于兩個渠道。一是精選市面上銷售的品牌輔導機構出版的輔導資料中的范文,二是來源于學生平時寫作訓練中的優秀作文。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總會涌現出許多優秀作文,將這些優秀作文集結起來作為范文,可以在同學中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將范文按照題材分門別類整理,建立范文庫,同時上傳云班課,便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賞析,且隨時隨地,達到了全時育人的效果。同時也便于老師上課時,邊參照范文,邊講授理論,起到了理論聯系實際的作用。最為重要的是,學生在升入大學以前,寫的都是非教育題材的文章,讀了師范專業后,為了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才需要寫作教育論文。這其中思維、思路、寫法等方面的轉換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是不易的。那么有了藍墨云班課上的范文庫,學生經常賞析優秀作文,無論是對寫作課上學習內容的吸收,還是動筆寫作,都會利于盡快進入狀態,形成一定的創作思路和悟性。
(五)創新評價機制
為讓學生能夠順利地通過教師資格證國考,滿足社會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評價與考核方式要具備真實性和全面性。我們改變以往的期末考核寫作理論加習作的總結性測評,將過程性評價貫穿教學活動中。第一,平時每周布置學生收集跟教育相關的名人名言與事跡,作為寫作素材積累起來。第二,結合教師資格考試真題和社會時事熱點新聞,布置學生完成若干個習作。每名學生的所有習作教師都是挨個面批,教師當面指出問題,學生立即改寫,然后再面批給分。作文面批的形式,雖然耗費教師極大的精力,但是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切實有效。這兩樣作業再加上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作為過程性評價,形成了學生的終評成績。這種方式,可以始終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極大提高了人才培養的效率。
(六)定期舉辦競賽,以賽促練
每學年定期舉辦教育寫作大賽,搭建師范生展示技能的平臺,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人人都參與,人人有所得,提高學生的教師基本功和職業競爭力。
(七)專場報告會引路
開學季,由學院主管教學主任,針對教師資格證國考,對新生進行教師資格證考試知識普及,從考試內容、考試方式、如何應對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使學生在開學初就盡快進入迎接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備考狀態。畢業季,邀請在畢業之前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成績優異的學生,作專場報告,將自己的學習、備考經驗、心得與學弟學妹分享,增強學生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結語:本文以高職師范專業教育寫作課程教學實際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整課程設置、建構以教師資格證“國考”為導向的教育寫作課程教學體系,開發教育寫作技能訓練有效策略,促進高職師范專業教育寫作教學的課程體系、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創新,將高職師范專業教育寫作教學的重點引向學生應對教師資格證“國考”寫作技能的提升,使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更好地對接到國家職業資格、行業就業標準,真正做到從實踐、從就業、從職業發展的角度整合高職師范專業教育寫作教學的要素,使高職師范專業教育寫作教學內容更加完整、科學和實用。在更快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教育寫作能力,順利考取國家教師資格證的同時,也在理論和實踐上充實了職業教育“書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和范圍。
參考文獻:
[1]王文娟.高職院校“課證融合,課賽融通”教學模式的實踐措施———以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語文教育專業普通話教學為例[J].黑龍江科學,2018年2月第9卷第3期:22-23.
[2]金紅華.語文教育專業“課證融合”教學模式探討———以遼寧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26-28.
[3]劉秀紅.基于教師資格證國考的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J].林區教學,2020年第02期:33-35.
作者簡介:王梅(1973.3—),女,漢族,籍貫:遼寧,學歷:研究生,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師范教育,錦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2020-2021年度課題,編號:LZY2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