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儀 吳文 張超 門學商
摘要:優良的學風是高校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辦學水平的關鍵因素。高校黨建工作與學風建設緊密聯系,并為推進學風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必要條件和基本路徑,通過將黨建工作融入學風建設,可充分發揮高校黨建工作對學風建設的引領和促進作用。本文以武漢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教師第二黨支部“考研數學互助群”為例,探討了“考研數學互助群”設立的原因,“考研數學互助群”實施方法與過程,助學的成效及經驗啟示。
關鍵詞:黨建+;引領作用;學風建設
一、以黨建+引領學風建設的必要性
學風是高校的靈魂,優良的學風是高校的寶貴財富,加強學風建設是保證和提高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保證,高校黨建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中,黨中央對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指導建議,要求抓好作風建設,落實黨員的責任,發揮模范作用。高校在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過程中,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激發黨員隊伍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以黨建促學風,為有效推進學風建設提供有力保障,也相應地成為引領、促進大學生學風建設,營造優良學風的重要途徑和必要載體。
二、“考研數學互助群”設立的原因
為幫助信息工程學院在校生克服考研復習中學習數學知識的困難,順利考上研究生,信息工程學院數學教研室主任、教師第二黨支部書記吳小霞,于2019年牽頭組建了武漢學院的第一個考研輔導群,并且邀請數學教研室的黨員教師及骨干教師進入該群,將考研學生的數學答疑作為一項日常工作持續進行下去,至今已進行了750天。
三、“考研數學互助群”組織方式與實施過程
(一)“考研數學互助群”的組織形式
“互助群”由學院教師第二黨支部負責組織、管理、協調。黨支部助學教師首先征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制訂不同年級、不同基礎的輔導計劃,確定輔導時間和輔導內容。助學教師通過支部黨員主動報名和支部推薦相結合的形式產生,主要負責制訂助學計劃,優化助學內容。“互助群”的學生以自愿參加為主,還會根據具體情況,結合學院“五幫五促”、“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邀請需要重點幫扶的學生參加。
(二)“考研數學互助群”的互助形式
“互助群”立足于“助”,以線上輔導為主,時間充足、形式靈活。互助以重點輔導、習題講解、考前答疑等為主要內容,采用分組的形式進行,落實幫扶教師責任制。針對基礎較弱的同學、較難的課程,視情況安排線下一對一進行輔導。
(三)“考研數學互助群”的實施過程
1.發揮“黨建+”思想引導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助力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因此利用黨建引領,進行思想引導十分必要。一是要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在學業輔導之前,為了幫助學員端正學習動機,激發數學學習動力。互助群黨員教師率先對學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的頭腦,以青年成才觀教育為核心,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二是要進行挫折教育。針對數學學科較難的特點,對于學員后續學習動力不足的可能情況,對學員開展挫折教育,為學生后續學習注入“強心劑”。
2.加強“黨建+”學習輔導功能
“考研數學互助群”建立的目的是提高學生數學成績。通過助學教師開展結對助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幫助學院學生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動力。2019年建群以來,“黨員助學”共計開課40余次,答疑8次,一對一輔導7人,參加學員400余人次,召開“黨員助學”總結交流會3次。為了使“考研數學互助群”成效顯著,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聯合助學黨員教師、學生共同探討“互助群”在開設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決定增加開課次數、增多課程安排、創新講解方式、服務更多學生。
3.增進“黨建+”能力指導影響
為了擴大互助群影響范圍,學院加大宣傳,并通過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創新助學方式,著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一是注重學生干部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助學過程中,抓住關鍵少數,通過少數帶動多數,發揮“頭雁”引領作用。二是注重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通過數學學科的學習,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帶領學生參加“藍橋杯”等學科競賽,為學生廣鋪路、多搭臺,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不斷挖掘其綜合素質潛能。
四、“考研數學互助群”的成效
(一)增強服務意識,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助學教師在參與“互助群”的助學活動中,職責意識不斷強化,服務意識迅速提升。助學教師的工作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主動申請擔任助學教師的黨員人數不斷增加,一部分考研上岸的同學積極分享經驗,學業優秀的學生也踴躍報名加入到助學工作中。
(二)提高成績,奠定成才基礎
“互助群”的開設,通過課堂學習,課下輔導的學習模式,不斷提高學生數學基礎,提升了學習成績,解決了學生數學學習的困惑與疑慮,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同,提高了他們學習的信心和動力,為學員的成長成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加強師生聯系,促進和諧發展
通過“互助群”教與學的有效融合,助學教師對學院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興趣、學習訴求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有助于后續教學大綱及培養方案的優化;對于學生而言,有效解決了數學學習難題,對于助學教師的辛苦付出,常懷感恩之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院的和諧發展。
(四)濃郁學習氛圍,促進學風建設
建立“互助群”,提高了參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學習的人數明顯增多,生由最初的信工考研學生組成,到后來由于考研講座的宣傳作用,其他院系的考研學生慕名而來,最后大量大一新生為了學好數學也是一擁而入,目前該群成員人數已達404人,帶動形成了良好的學習風氣,學院院風學風不斷改善。
五、“考研數學互助群”的經驗與啟示
(一)黨建工作必須知行合一
高校黨建培養了一批有擔當、懂奉獻的黨員,在堅持教書育人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過程中,通過學習黨的相關知識與先進理念,在創新中推動黨建工作落地,以各種方式去帶動周圍的學生,促進“黨建+”作用的發揮,才能形成黨建促學風的“大思政”格局。
(二)學風建設需形成合力
學風建設要立足時代發展需求,秉持“全員參與、全程貫穿、全方位協同”的“三全育人”理念,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在教育主體上,要從“單”轉向“全”,充分挖掘廣大黨員教職工育人要素,將育人職能貫穿其工作始終;二是在育人過程上,要從“分”轉向“合”,將育人工作貫穿到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各階段,融入學生學習生活各方面,同心協力共唱育人“合奏曲”;三是在育人空間上,要推陳出新,豐富載體,從“點”到“面”,從“面”到“體”,注重整合資源,推進知識體系教育與價值體系教育有機結合,優化新媒體矩陣聯動,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拓展教育和管理途徑,利用互聯網的及時性、便捷性、互動性優勢,推進網上網下銜接整合,推動線上線下教育互通,跟進學生的教育需要,抓好學習導向,及時提供服務保障,提高學風質量,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枯燥,讓教育更加立體、生動。四是要加強多方聯動,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育人體系,達到多方位合力育人的效果。
(三)黨建與學風是雙向提升的過程
高校黨員在參與高校學風建設的同時,也在不斷發現自身不足,推動自主深化學習黨的各類相關知識,引導黨員更加清晰地認識自我,不斷完善自我,明確使命與責任,堅定不移跟黨走,矢志不渝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
六、小結
黨建是高校發展之根,學風是高校發展之“魂”,高校黨建與學風建設相輔相成、密不可分。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沃土,要時刻牢記“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教育重點,將黨的建設與學風建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才能培養出有黨性、有家國情懷、有使命擔當、有奉獻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劉東平.大學生黨建與學風建設互促共贏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 ,2019.
[2]呂麗峰.黨建引領學風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新校園(上月刊)》,2015(03).
[3]汪大巍.民辦高校通過黨建工作促進學風建設的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34):54-55.
[4]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 2018-05-03).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03/c_1122774230.htm.
[5]李瑩.新時代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8.
[6] 王寧,崔巖巖.創新“黨建 + ”工作模式,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育人實效性[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9( 4):59-61.
[7] 莊媛(1),朱安宏(2),高亞文(3).高校黨建與學風建設融合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以江蘇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20(06).
作者簡介:
王嘉儀(1990---),女,漢族,湖北十堰人,碩士研究生,武漢學院專職輔導員,助教,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學生黨建工作研究;
吳文(1982---),男,漢族,湖北武漢人,武漢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講師,主要從事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張超(2000---),男,漢族,湖北大冶人,武漢學院信息工程學院2018級軟件工程專業在讀;
門學商(1999---),男,漢族,山東東營人,武漢學院信息工程學院2018級軟件工程專業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