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起 王典
摘要:詞是由語素構成,詞義與語素義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在復合詞構式壓制作用下,復合詞的構成語素義也發生變異,或為漢語系統增加新語素;或為原有語素增加語素新義。復合詞構詞語素義變異具有不確定性,主要表現為復合詞構詞語素義的多維性和臨時性。
關鍵詞:復合詞;構式;語素義;變異
詞由語素構成,語素是詞的直接構成成分,詞義的形成是以語素義為基礎。反過來,詞義的發展變化往往也會引起構成成分語素義的變化。復合詞的生成大多數是由漢語既有語素構成的,受復合詞構式意義的影響,構成復合詞的語素義也發生變異。
一、漢語復合詞與構詞語素義的關系
詞是由語素構成,詞義當然與語素義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符淮青(1985)較為細致地論述了詞義與構成詞的語素義的關系,認為詞義與構成詞的語素義的聯系復雜多樣,但也存在一定的規律性。語素是詞的直接構成成分,語素義是構成詞義的基礎。但是詞一旦形成之后其意義就具有整體性,而且有的詞義在歷時中還產生發展演變,這樣詞義與構詞語素義的聯系就變得微弱,甚至脫節。[1]概括起來,構詞語素義與詞義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以下面幾種情況:
(一)構詞語素義直接表現詞義
在漢語詞匯中構詞語素義能夠直接表現詞義的也有程度上的差異。
有的詞構詞語素義是直接完全表現詞義。例如,“互贏”的詞義是“彼此共同獲益”,實際就是“互(彼此、共同)”的意義加上“贏(獲益)”的意義;“欠薪”的詞義就是“欠(拖欠)”和“薪(工資)”的意義相加。當然,詞義的整體性有時也賦予了構詞語素義之外相關內容。
有的詞中構成詞的各語素意義相同或相近,任一構詞語素義都與詞義相同,例如,“初始”的意義是“起初,開始”,構詞語素“初、始”同義;“靚麗”是“漂亮,美麗”的意思,構詞語素“靚、麗”意義相同。
有的詞構詞語素義雖然也能直接表現詞義,但為了更準確表達詞義,在構詞語素義基礎上增加部分相關內容。例如,“停職”在詞典中一般解釋為“暫時解除職務,是一種處分。”詞義中除了構詞語素義“解除(停)職務(職)”之外,還增加了詞的暗含內容“暫時”,并加上了相關領域的知識性內容“是一種處分”。如果我們想從詞義來推導構詞語素義,就可以忽略掉詞義中構詞語素義之外的相關內容。
(二)復合詞中部分構詞語素義直接表現詞義
漢語中有些詞的詞義并不完全顯現構詞語素義,這類詞中部分構詞語素義表現為詞義,另一部分構詞語素失去原義。例如,“窗戶”本來指“窗和門”,隨著詞義的發展,現代漢語“窗戶”只有“窗”的意義。這類詞在漢語中還有一些,如“國家、忘記”等詞中只有“國、忘”體現詞義,后一構詞語素“家、記”的意義在詞義中已經失落,這類詞也叫偏義復合詞。
(三)構詞語素義不直接表現詞義
漢語詞匯中有些詞的詞義不直接顯現構詞語素義,這類詞的詞義一般是通過對語素義的引申來表現。詞義的引申主要有隱喻和換喻兩種方式。例如,“骨肉”作為一個合成詞不能從字面上理解為“骨頭和肉”,其常用的兩個義項是:①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②比喻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關系。 這兩個義項是由“骨肉”的字面意義通過隱喻方式引申而來。再如,“反目”構詞語素的字面意義是“翻轉眼皮,以白眼珠瞪人”,由此通過換喻方式引申為“不和睦;翻臉”。當然,詞匯中也有一些詞由構詞語素義直接表現的詞義與引申義都有使用,例如,“風雨”既指“風和雨”,也指“比喻艱難困苦”。
二、漢語復合詞構詞語素義變異機制
構式語法理論認為,構式是語言系統中的基本單位;詞、短語和句子的結構形式,都是構式。構式語法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一個構式本身是一個整體,其意義不是各組成成分之間的簡單相加。詞由語素構成,詞義一般也是由構成詞的語素來承載,語素義直接或間接地體現了詞的意義。由語素構成的復合詞本身就是一個構式,復合詞構式對構詞語素意義的識解產生影響,從而引起復合詞構詞語素義的變異。
由于語言的經濟原則產生構式壓制的語言現象,構式壓制是因為出現在構式中的成分不符合構式的語義功能要求,出現了類型錯配,復合詞構式對構詞語素義產生重要影響。構式對詞項壓制的機制是識解,即人們根據構式與詞項相一致的原則來選擇詞項的意義,從不同的角度或方面將詞項識解為與構式相一致,或選擇與構式相兼容的詞項意義,忽視或抑制詞項與構式不一致、相沖突的意義。例如,“驚蟄”受動賓構式壓制的作用,人們傾向于將動語素“蟄”(本義指“蟄伏”)識解為名語素,指“蟄伏隱藏的動物”,這樣構詞語素意義的組配與動賓構式就取得了一致。復合詞構式強制致使構式中的成分發生多種變異情況,漢語定中復合詞在構式壓制驅動下,定中構式會強迫中心成分發生名化、泛化和語素化的現象。[2]例如,詞類功能轉化,如“蛋黃”中的“黃”由形語素轉化為名語素;語義泛化,如“雪花”中的“花”指花狀物;無義音節語素化,如“大巴、小巴、中巴”中的“巴”由無義音節變成音義結合的語素;甚至增加新語素義,如隨著定中構式“球迷、冷飲”等的產生,使“迷、飲”增加了新的意義。
三、基于構式壓制的漢語復合詞構詞語素義變異特點
在很多合成詞中,構詞語素的意義同語素有關義項的意義是一致的。例如,復合詞“房源、房型”中的構詞語素“房”的意義就是其原有義項“住房、房屋”意思;新詞語“星爸、星媽、星味”中的構詞語素“星”就是其義項“明星”的意思。但在不少情況下復合詞中構詞語素的意義同語素有關義項的意義是不一致的,語素在具體的復合詞中表現的意義往往發生變異。在復合詞中,句法結構具有很大的強制力,能夠強制語義朝著符合優勢語序的方向演化,以達到句法和語義的一致。[3]復合詞結構強制性使得部分構詞語素產生臨時的結構義,甚至逐漸發展出新的義項。復合詞是構成語素的直接語境,在某種程度上復合詞規定和驗證著構成語素的意義。
漢語復合詞構詞語素義變異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為漢語系統增加新語素;一是為原有語素增加語素新義。
(一)為漢語系統增加新語素
漢語復合詞在形成過程中經過重新分析,其構成語素義往往發生一些變異,有的語素產生的新語素義與原語素義沒有聯系,如“企”在“國企、私企、外企等縮略語中有“企業”的新義,與原義為“抬起腳后跟站著,今用為盼望的意思”的“企”沒有聯系,二者為新舊同音語素,這類語素變異為當代漢語增加了新語素。在當代漢語中,由詞語縮略而產生的新語素較少,更多的是給漢語原有語素增加了新的語素義。
(二)為漢語原有語素增加語素新義
當代漢語中有的新產生的復合詞其構詞語素義的變異是在原有語素義基礎上的引申,這類語素變異只為漢語原有語素增加了一個語素新義。漢語的“辦”其常用意義是“辦理、處理”等動詞意義,“辦理或處理某種事務的地點”就是“辦公室”,如專名“招生辦公室、僑務辦公室”等,“辦公室”也隨之進一步引申為“辦理或處理某種事務的部門”。隨著這些部門在社會上的高頻使用,又產生了“招辦、僑辦”等縮略復合詞。很顯然,縮略復合詞中的“辦”承載了“辦公室”的意義。“辦”在商務印書館2005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只列有4個用作動詞的義項:“①辦理,處理,料理;②創設,經營;③采購,置備;④懲治”。到2012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就在原有的4個義項基礎上增加了第5個名詞性義項:“⑤辦公室:黨辦∣院辦”。
四、復合詞構詞語素義變異的不確定性
復合詞構詞語素義變異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為復合詞構詞語素義的多維性和臨時性。
漢語中有不少構詞語素相同的復合詞,但不同復合詞中的相同構詞成分的意義有時并不相同。例如,“碩導1(碩士生導師)”和“編導2(編劇和導演)”,“導1”指“導師(指導教師)”,“導2”指“導演”。需要說明的是,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導”列有5個義項:“①引導,疏導;②傳導;③開導;④導演;⑤姓。”“導1”的意義沒有直接體現,其中義項④指出了“導2”的“導演”義,但從所舉的例子“導戲.執導”來看,只體現“導(導演)”的動詞性用法,但實際上,“導”作“導演”之意,使用頻率較高的是名詞性用法,常與姓氏組合成“X導”,如“馮導、張導、吳導”等。造成這種同語素多義狀況的一個直接原因是來源于不同縮略語的復合詞詞義成為對構詞語素語素義識解的基礎,因而同一個語符在不同的復合詞中所承載的意義可能不同,它們為漢語原有語素帶來新語素義。
漢語復合詞有不少是由短語詞化而來,對復合詞詞義及構詞語素義的理解對所對應的原短語有很強的依賴性,由于所對應的原短語中構成成分的不同,不同復合詞中同音同形的構詞語素所承載的語素義可能不同,因此有些復合詞的構詞語素變異往往存在多種交叉狀態。例如,“彩電”指“彩色電視機”,其中構詞語素“電”指電視機;而“家電”指“家用電器”,其中的“電”又指“電器”;另外,復合詞“觸電”更有兩個義項:①人或動物接觸較強電流,②比喻參加電影、電視劇等(多指第一次),[4]很顯然,前一個義項中的“電”指“電流”,后一個義項中的“電”則指“電影或電視”,二者相去甚遠。因此,對復合詞及其構詞語素義的理解要結合該詞所形成的理據。
由短語詞化的復合詞中的構詞語素義往往具有臨時性特點。例如,漢語中表官職的“X長”在位于人姓氏后,略去“長”,簡稱為“X”,如“張三局長”一般稱呼為“張局長”,在本系統內部的下級或平級同事以及其他比較熟悉的人就可以進一步簡稱為“張局”。新復合詞中的構詞語素臨時具有了新語素義,在經濟簡便的同時,也給人們準確理解詞義構成造成一些困難;尤其是在國際漢語教學中,復合詞的構詞語素義的不確定性無疑會給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帶來困擾。因此,理清復合詞詞義與構詞語素的意義關系,對漢語語言教學和語文詞典的編撰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匯[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2]宋作艷.定中復合名詞中的構式強迫.世界漢語教學,2014(4).
[3]袁毓林.論句法的強制性——從一類N1N2名詞的句法語義分析展開[J].漢語學習,1988(1)
[4]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Z].商務印書館,2012.
作者簡介:
曹起,男,1967年3月生,安徽無為人,渤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漢語語言教學,研究方向為漢語本體及應用研究。
王典,男,1997年10月生,遼寧大連人,渤海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方向為國際中文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科基金項目“現代漢語V+N 復合詞詞法與句法界面研究”(項目編號:L19BYY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