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易經符號”與“量子糾纏”研究

2021-11-18 17:35:39黎斌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摘要:本文從自然科學視角,以多維研究方法,研究了“易經符號”與“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問題。研究發現:1、“易經符號”與“量子糾纏”有著良好的“關聯性”。“易經符號”蘊藏著古老的“量子糾纏”思想和密碼,易經符號系統或是量子糾纏系統;2、“易經符號”的生成具有“原生性”。64個“易經符號”或非圣人所畫,也非演算和重卦結果,而是源于古人的“六方觀念”和“宇宙起源觀”,是古人“交通天人”、“與天地相感”的結果,是古人“符號活動”的結果。古彝“經緯線之說”或是“易經符號”生成理論之一;3、“易經符號”的結構形式,通過文獻和考古兩個層面的“基因鑒定”,最初或是“六連體”而非“三連體”;4、“易經符號”不是簡單的刻畫符號或示意文字,這里有自然科學層面的“大智慧”。64個“易經符號”或是由陰、陽二氣組成的“感應系統”,或是由暗物質、暗能量組成的“糾纏系統”。5、“易經符號”之單連體(—/- -),或是正、負形態的單個粒子。“六連體”或是由六個粒子組成的“量子系統”。64個“易經符號”或是64種“量子系統”和“量子糾纏態”,反映了宇宙萬物“量子糾纏”的不同形態;6、在“易經符號”中,《中孚》(||¦¦||)和《咸》(¦|||¦¦)的“量子糾纏”語言文字表述尤為突出,較好地表現了關聯物體之間的“感應”現象,以及量子系統之間存在的強關聯和相關影響的現象;7、易經“語言文字”部分是對“易經符號(示意文字)”部分的解釋,《易經》和《易傳》的文字解釋有益于對“易經符號”的“量子糾纏”探索;8、破譯“易經符號”之“量子糾纏”密碼,有益于“量子糾纏”的深度研究,有益于“量子糾纏態”制備;9、若按64個易經“符號系統”(詳見附表)的排列結構去制備“量子系統”和“量子糾纏態”,或將發現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的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和糾纏現象,以及“多體糾纏態”的密碼,或有益于在“多體糾纏態”中制備一對一的純正“糾纏態”。具體可按照易經“符號系統”中“內外卦對應結構”、“六爻對應結構”,進行“量子系統”、“量子糾纏態”制備;10、若分別按《中孚》卦、《咸》卦符號(||¦¦||、¦|||¦¦)之“二進制”表達式(110011、011100)、正負粒子表達式(++--++、-+++--)進行糾纏態制備,或將獲得典型的量子“感應”和“最速”;11、從自然科學視角研究《易經》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其意義與價值不僅體現在理論價值、方法論價值和實踐價值上,而且還體現在易學的科學化與國際化發展上。

關鍵詞:易經符號;符號活動;符號系統;量子系統;量子糾纏;糾纏態制備

一、引言

《易經》文本,通常由“卦畫符號”和“卦爻辭”兩大部分組成。其中的卦畫符號,筆者認為或是自然的語言與文字,與卦畫符號相對應的卦爻辭,則是可以解釋自然的人類語言與文字。從某種意義來說,卦畫符號是《易經》的“本體”,卦爻辭是對“卦畫符號”的解釋,而“易學”是對“卦畫符號”和“卦爻辭”的解釋,正如朱伯崑之定義:“易學是對《周易》所作的種種解釋。” 。由是,從源頭上管窺“易經符號”、破譯易經刻畫符號密碼,具有重要的易學溯源和尋找“坐標原點”意義。

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又稱量子纏結,是當代量子力學的一個關鍵性概念,由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等提出。“量子糾纏”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是指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是指粒子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組成系統中相互影響的現象,即使相距遙遠距離,一個粒子的行為將會影響另一個粒子的狀態。當其中一顆被操作(如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2017年,筆者在《易經文化與量子糾纏》一文中,選擇性地研究了兩個“易經符號”(《中孚》、《咸》)中的“量子糾纏”密碼,未就全部(64個)“易經符號”進行深入研究。同時,當前學界對“易經符號”的專門研究較少,對“易經符號”的自然科學思考較少,對易學與量子力學的交叉學科研究較少,對“易經符號”與“量子糾纏“的關聯研究較少。正是這些研究“缺陷”,給本文研究提供了“視角”和“空間”。

鑒于此,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在汲取世界著名學者劉正教授的學術營養的背景下,在法國著名漢學家李曉紅教授的鼓勵下,在四川大學舒大剛教授的建議下,擬就“易經符號與量子糾纏”問題進行延伸研究。本文在研究視角上主要基于自然科學視角,在研究方法上著力采用文獻、考古、民俗、天文等等多重證據法。

二、“易經符號”中的“量子糾纏”密碼

“易經符號”又稱“易經刻畫符號”,是“—/- -”單體符號的復合體。關于易經單體符號的起源問題,學界有“日月說”(日為一,月為- -)、“結繩記事說”(高亨等;大結為—,小結為- -)、“男根女陰說”(郭沫若、錢玄同等)、日晷測影說(有影為一,無影為- -)、二進數制說(1為一,0為- -)等等。關于易經符號復合體的生成問題,筆者認為“易經符號”非“圣人”所作,也非演算和重卦結果,而是具有原生性。“易經符號”是古人“數相思維”的結果,是古人“交通天人”的結果,是古人與天地“相感”的結果,是古人基于對宇宙本質和起源認識的“符號活動”的結果。“易經符號”不是一些簡單的刻畫符號,也不是一些簡單的“示意文字”,這里有“大智慧”。這種“大智慧”不僅體現在社會科學層面,而且還體現在自然科學層面,體現在“量子力學”領域。“易經符號”蘊藏著古老的“量子糾纏”密碼。

“義烏橋頭遺址”出土的易經“六連體”刻畫符號

(一)“易經符號”中的“量子糾纏”密碼

筆者經過研究,如果將易經刻畫符號單連體“—/- -”用數字“1/0”來表達,“六連體”用“二進制”、“正負粒子”來表達,則易經六十四卦刻畫符號的“二進制”、“正負粒子”表達式如下表:

量子力學理論告訴我們:構成宇宙的物質是由正、負基本粒子相互纏繞和旋轉運動組成的。易經刻畫符號,表面上看是一些簡單的符號,但實際上是一些微觀的粒子。64個易經符號,表面上看是由“六連體”刻畫符號組成的“符號系統”,但實際上是由64種“量子糾纏態”組成的“量子系統”。由是,易經刻畫符號中蘊藏著神秘的“量子糾纏”密碼,如何破譯這些密碼?筆者認為,應主要從以下三個層面去探索:

1、從易經符號“單連體—/- -”的機理和內涵,去理解、探索和破譯粒子的正、負特性和糾纏密碼。

伏羲“一畫開天”,彝族先民“一鎖開”、“一張開”……這告訴我們:打開之前的宇宙存在形式是“一”,打開之后的宇宙存在形式是“- -”,這正組成了易經刻畫符號之單連體(一/- -)。這也或許說明宇宙最初是由一顆原始粒子分裂而來的,是原始粒子的“一元兩分”、“一分為二”。既然紛繁的宇宙最初是一個整體,那么易經刻畫符號單連體(一/- -)的邏輯意義就不應是“或”關系(“∨”)、“和”關系(“∧”)、“對立”關系(“~”),而應是一種“蘊涵”、“共處”關系(“→”、“/”)。

易經刻畫符號單連體(一/- -)的生成原理和“蘊涵”、“共處”關系(“→”、“/”),或在一定程度上闡釋了粒子的正負特性與糾纏根源。粒子的正、負特性,源于其裂開過程,粒子的相互糾纏源于其本身是一個整體。如果我們從易經刻畫符號的兩個基本符號(一/- -)去理解、思考“正(+)、負(—)”兩個基本粒子,或許能夠破譯“量子”之“糾纏”密碼。

2、從易經符號“六連體”的“二進制”、“正負粒子”表達式和“十進制數值”的相關機理,去理解、探索和破譯“量子糾纏”、“多體糾纏”密碼,制備“量子糾纏態”

易經刻畫符號之“六連體”,或是6個粒子的不同形式的多體糾纏體。六十四卦或是64種“量子糾纏態”,或是“天、地、人”三才的64種“量子糾纏態”,或是宇宙萬物的64種“量子糾纏態”。如何破譯其文化密碼?筆者認為,應著力從以下兩個層面去理解和探索:

(1)從易經符號“六連體”的“二進制”表達式去進行理解和探索。易經符號“六連體”,或是粒子的多體糾纏體。易經符號“六連體”的排列組合結構,有著特定的規律,蘊藏著特定的宇宙學信息,如果按其規律去排列組合正、負粒子,或許能發現與之對應的量子糾纏的某些特定規律和信息,或許能破譯與之對應的量子糾纏的相關密碼。比如:若按照風澤《中孚》的“二進制”表達式(110011)去排列正負粒子,將得到與之對應的“正負粒子”表達式(正正負負正正,即++--++),如是,或將發現《中孚》卦中蘊藏著的“風”與“澤”的量子糾纏密碼;若按澤山《咸》的“二進制”表達式(011100)去排列正負粒子,將得到與之對應的“正負粒子”表達式(負正正正負負,即-+++--),如是,或將發現《咸》卦中蘊藏著的“澤”與“山”的量子糾纏密碼……照此類推,或將發現與六十四卦對應的64種量子糾纏密碼。

由是,我們或將發現“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之間相互的量子糾纏密碼,或將發現宇宙萬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量子糾纏密碼;或將發現“天人感應”、“天地人合一”的量子糾纏理論密碼;或將發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生命共同體”的量子糾纏理論密碼。

(2)從易經符號“六連體”的“十進制數值”表達式去進行理解和探索。從前面的列表中可以看出,64個易經符號不僅有著對應的“二進制”表達式、“正負粒子”表達式,而且還有著對應的“十進制數值”。這些“十進制數值”除了蘊藏著數學密碼外,還蘊藏著一定的“量子糾纏”密碼。如果我們去追問每一易經刻畫符號為什么會有如此對應的“十進制數值”時,或將發現其“量子糾纏”密碼。

比如:風澤《中孚》的“十進制數值”為“51”,它的前一卦風水《渙》的“十進制數值”為“50”,后一卦風山《漸》的“十進制數值”為“52”。《中孚》與《渙》、《漸》為何在“十進制數值”中“位置關聯”?這里面是否蘊藏著“量子糾纏”密碼?從“半卦結構”、“象思維”去分析,這三個卦涉及“風”、“澤”、“水”、“山”自然物象,這些自然物象本身具有一種有機聯系:風吹湖(澤)面,風起水漣漪,山上起風。然而,這種“聯系”是否構成大自然的“糾纏”?。如果我們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去進行深度挖掘,或許能發現《中孚》中的“風”與“澤”、《渙》中的“風”與“水”、《漸》中的“風”與“山”的“量子糾纏”奧秘。具體可按這三個卦“刻畫符號”的“正負粒子”表達式(++--++、++-+-、++-+--)去進行“糾纏態制備”,或許能夠發現隱藏其中的密碼與規律。

又比如:澤山《咸》的“十進制數值”為“28”,它的前一卦澤澤《兌》的“十進制數值”為“27”,后一卦澤火《革》的“十進制數值”為“29”。《咸》與《兌》、《革》為何在“十進制數值”中“位置關聯”?這里是否蘊藏著“量子糾纏”密碼?這三個卦在“取象”上涉及“澤”、“山”、“火”等自然物象,這些自然物象本身也存在有機聯系:山上有澤(湖),澤性下火性上。然而,這種“聯系”是否又構成“糾纏”?。如果我們進行易學與量子力學的交叉研究,或能發現《咸》中的“澤”與“山”、《兌》中的“澤”與“澤”、《革》中的“澤”與“火”的“量子糾纏”奧秘。具體可按這三個卦“刻畫符號”的“正負粒子”表達式(-+++--、-++-++、-+++-+)去進行“糾纏態制備”,或能夠發現其中的相關規律與密碼。

以此類推,如果我們從所有64個“易經符號”的“十進制數值”的“位置關聯”視角去進行考察,去進行“糾纏態制備”和關聯分析,或許能夠發現關聯“易經符號”和相關物象的“量子糾纏”規律和密碼。

3、從“正卦”之互卦、綜卦、錯卦的“正負粒子”表達式,去進一步理解、探索和破譯“量子糾纏”密碼,制備“量子糾纏態”

在對64個“正卦”進行“量子糾纏”探索的基礎上,可進一步對64卦的互卦、綜卦、錯卦進行“量子糾纏”的逐一探索。所謂“互卦”,是取“正卦”的二、三、四、五爻組成的卦;“綜卦”是將“正卦”顛倒(旋轉180度)后組成的卦;“錯卦”是將“正卦”各爻進行陰陽互變后組成的卦。這樣可以從動態層面以不同視角進行深度探索。

比如:正卦《中孚》的互卦、綜卦、錯卦,分別為《頤》、《中孚》、《小過》,涉及到的物象有:山、雷、風、澤,其“正負粒子”表達式分別為:+----+、++--++、--++--;正卦《咸》卦的互卦、綜卦、錯卦,分別為《姤》、《恒》、《損》,涉及到的物象有:天、風、雷、山、澤,其“正負粒子”表達式分別為:+++++-、--+++-、+---++。如果我們分別按照《中孚》、《咸》之互卦、綜卦、錯卦的“正負粒子”表達式,進行“糾纏態制備”,或許能夠發現“山、雷、風、澤”、“天、風、雷、山、澤”的“量子糾纏”密碼。

以此類推,如果我們按照64個正卦的互卦、綜卦、錯卦的“正負粒子”表達式,進行逐一“糾纏態制備”,或許能夠發現宇宙中萬事萬物的“量子糾纏”規律和密碼。

(二)“易經文字”中的“量子糾纏”密碼

《易經》有著獨特的“符號+文字”的解釋模式。《易經》、《易傳》中的文字部分,即“卦名”、“卦爻辭”和“傳辭”,是對“易經符號”這一解釋對象的解釋。這些解釋不僅為我們“理解”《易經》和“易經符號”提供了“前理解”,而且也為我們破譯《易經》中的“量子糾纏”密碼提供了支持。如何破譯這些密碼?筆者認為,應結合前面所述的“易經符號”,以及甲骨文、金文、彝文等古文字學解釋模式,分別從“《易經》文字”、“《易傳》文字”兩個層面去探索“量子糾纏”密碼。

1、《易經》文字中的“量子糾纏”密碼

“卦名”、“卦爻辭”是《易經》的語言文字系統,也是對“易經符號”的第一重語言文字解釋。從文獻材料、考古材料兩個層面來看,易經64個卦的“卦名”、“卦爻辭”不盡相同。比如:在“卦名”方面,傳本易《乾》,帛書易稱《鍵》;傳本易《坤》,帛書易稱《川》;傳本易《中孚》,帛書易稱《中復》;傳本易《咸》,帛書易稱《欽》……等等。對此,在從“卦名”、“卦爻辭”視角去思考、探索“量子糾纏”問題時,除了結合相應的“刻畫符號”外,應兼顧文獻、考古“二重證據法”。同時,應從古文字學(甲骨文、金文、彝文等)視角去進行綜合分析。下面,以《中孚》、《咸》二卦為例進行舉隅。

例一:《中孚》卦。卦名:中孚。卦辭曰:“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爻辭曰:“初九:虞吉。有它不燕;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九五:有孚孿如。無咎;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兇。”

為什么《中孚》卦取名“中孚”?為什么“鳴鶴在陰”,其子能“和之”,能相互感應、呼應?這里是否蘊藏著“量子糾纏”密碼呢?

首先,從古文字學、文獻釋義來分析。甲骨文和金文的“孚”下部是“子”,上部是“爪”。“《說文》:“卵孚也。一曰信也。”《爾雅》:“孚,信也。”《禮·聘義》:“孚尹旁達,信也。”其次,從《中孚》之《注》、《疏》分析。《疏》“正義曰中孚……信發于中謂之中孚……三四陰柔并在兩體之內,二五剛德各處一卦之中,及上下二體說而以巽,釋此卦名為中孚之義也……誠信發于內而邦國化于外……釋中孚所以利貞者,天德剛正而氣序不差,是正而信也。” 此外,從《中孚》之“刻畫符號” (||¦¦||)看,兩個陰爻居其中,四個陽爻位于外。內陰外陽,內柔外剛。由是可知,“孚”為“信”,“信”發于中為“中孚”。“鶴”能相互感應、呼應的根源在于“信”,“信”能“發”源于“剛正”和“氣序”不亂。

綜上,《中孚》之卦名、卦爻辭等文字系統,就“量子糾纏”而言,給我們帶來了以下啟示:(1)《中孚》符號 (||¦¦||)中蘊藏著“量子糾纏”密碼。“量子”產生糾纏的根源在于“信”與“氣”,“量子糾纏”或許就是“信發”、“氣糾纏”;(2)按《中孚》符號之排列順序(即++--++)制備“量子糾纏態”,或能產生“量子”之間的“感應”、“呼應”現象,即“糾纏”現象。

例二:《咸》卦。卦名:咸。卦辭:“咸。亨。利貞。取女吉。”爻辭:“初六:咸其拇。六二:咸其腓,兇。居吉。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九五:咸其脢,無悔。上六:咸其輔、頰、舌。”

咸者,感也。為什么《咸》(¦|||¦¦)卦能感應?為什么感應還是如此的多樣化(“咸其拇”、“咸其腓”、“咸其股”、“咸其晦”、“咸其輔、頰、舌”)?這里的“感應”現象是不是“量子糾纏”現象?是否蘊藏著目前科學界尚未解決的“多體糾纏態”密碼?

首先,從古文字學、古文獻學來分析。甲骨文和金文的“咸”字右部是“戍”,左下是“口”。《說文解字》:“咸,皆也;悉也。從口,從戍。戍,悉也。” 《玉篇》:“悉也。”《書·堯典》:“庶績咸熙。“《左傳·僖二十四年》:“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注:咸,同也。”《釋文》:“咸,本亦作感,戶暗反。” 其次,從《咸》之《注》、《疏》分析。《疏》曰“正義曰:……天地二氣若不感應相與,則萬物無由得應化而生。……天地萬物之情見于所感也,凡感之為道,不能感非類者也。……天地萬物皆以氣類共相感應,故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山上有澤,咸,澤性下注能潤于下,山體上承能受其潤,以山感澤,所以為咸。” 此外,從《咸》之刻畫符號(¦|||¦¦)看,內陽外陰,上下、內外陰陽二氣互相感應。由是可知,“咸”為“感”,為“皆”,為“悉”,為“同”。“感應”源于天地“二氣(陰陽)”,且“同類相感”。

綜上,《咸》之卦名、卦爻辭等文字系統,就“量子糾纏”而言,給我們帶來了以下啟示:(1)“咸”是“無心之感”,是大自然的感應,是宇宙萬物的客觀感應,是粒子的糾纏感應;(2)《咸》符號 (¦|||¦¦)中蘊藏著“量子糾纏”密碼。“量子”產生糾纏的根源在于“感”與“氣”,“量子糾纏”或許就是陰陽二氣之“感應”與“糾纏”;(3)按《咸》符號之排列順序(即-+++--)制備“量子糾纏態”,或能產生“量子”之間的“感應”與“多體感應”現象,即“糾纏”與“多體糾纏”現象。

2、《易傳》文字中的“量子糾纏”密碼

“傳辭”是對“易經符號”的第二重語言文字解釋。“傳辭”即《易傳》之辭,《易傳》共有7種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辭》上下篇、《說卦》、《序卦》和《雜卦》。在從“易經符號”、“卦名”、“卦爻辭”視角去探索“量子糾纏”問題的基礎上,如果進一步從“傳辭”視角去探索,或許更能發現“易經符號”之“量子糾纏”密碼。下面,繼續以《中孚》、《咸》二卦為例:

例一:《中孚》卦。《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系辭》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陰陽不測謂之神。” ;《說卦》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橈萬物者莫疾于風……說萬物者莫說乎澤,……” ;《序卦》曰:“兌者,說也。說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雜卦》曰:“中孚,信也。”

通過對《中孚》易傳辭的梳理,可歸納出7個關鍵字:信、神、風、疾、和、邇、遠。信,古通“伸”,伸,從“人”,從“申”。神,從“示”,從“申”。甲骨文中“申”字由兩邊的線條和中間的曲折線條組成,本義是“電(閃電)。《說文》曰“申,神也”。風疾速,《說文》曰:“速,疾也。”。由于“信”、“神”中有“申”之“舒展”、“拉長”意,以及“信”、“神”、“風”中有“速”意,所以能夠導致“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行發乎邇,見乎遠”。

就“量子糾纏”而言,《中孚》易傳辭中所說的“神”、“陰陽不測”,或是一種“量子糾纏”現象,或是一種“量子糾纏態”。“信、神、風(氣)”或是系統內量子相互糾纏之根源,或是量子糾纏之所以“速”的原因所在。

例二:《咸》卦。《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系辭》曰:“易無思也,無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說卦》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說萬物者莫說乎澤,……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于艮。故……山澤通氣,……” ;《序卦》曰:“離者,麗也。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雜卦》曰:“咸,速也。”

通過對《咸》易傳辭的梳理,可歸納出六個關鍵字:感、虛、通、神、速、氣。“感”由上部的“咸”和下部的“心”組成。《說文解字》:“感,動人心也。從心,咸聲。”《廣韻》:“動也。從心,咸聲。” 咸有感義,故感字從咸。“感”的釋義有: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激動(move);相互影響(response);觸碰(touch)。“虛”,《爾雅》:“虛,空也。”“通”,本義是通達,沒有障礙。《說文解字》:“通,達也。”“神”、“速”(見前述)。“氣”,甲骨文用三橫(上下橫短,中間橫長)來表示云氣。“氣”是無“體積”的物體,“陰陽”稱二氣。由是,《咸》是無“心”之“感”,這種“感應”更多是大自然的客觀感應,而非人的主觀感應。《咸》之“易傳辭”告訴我們:因“氣”而“感”,因“感”而“通”,因“通”而“神”,因“神”而“速”。《咸》中的“澤”與“山”,因“氣”而“相感”、“相通”,故曰“山澤通氣”。而這種“相感”、“相通”是極為神奇和快速的。

就“量子糾纏”而言,《咸》之易傳辭中所說的“感”、“感應”,或是一種“量子糾纏”現象,或是一種“量子糾纏態”。若按《咸》之“正負粒子表達式”(-+++--)去進行“糾纏態”制備,不僅將發現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和相互影響現象,而且將獲得“最速”。

三、結語

通過前面的研究,可梳理出以下主要發現與結論:1、“易經符號”與“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有著良好的“關聯性”。“易經符號”蘊藏著古老的“量子糾纏”思想和密碼,易經符號系統或是量子糾纏系統;2、“易經符號”的生成具有“原生性”。64個“易經符號”或非圣人所畫,也非演算和重卦結果,而是源于古人的“六方觀念”和“宇宙起源觀”,是古人“交通天人”、“與天地相感”的結果,是古人“符號活動”的結果。古彝“經緯線之說”或是“易經符號”生成理論之一;3、“易經符號”的結構形式,通過文獻和考古兩個層面的“基因鑒定”,最初或是“六連體”而非“三連體”;4、“易經符號”不是簡單的刻畫符號或示意文字,這里有自然科學層面的“大智慧”。64個“易經符號”或是由陰、陽二氣組成的“感應系統”,或是由暗物質、暗能量組成的“糾纏系統”。5、“易經符號”之單連體(—/- -),或是正、負形態的單個粒子。“六連體”或是由六個粒子組成的“量子系統”。64個“易經符號”或是64種“量子系統”和“量子糾纏態”,反映了宇宙萬物“量子糾纏”的不同形態;6、在“易經符號”中,《中孚》(||¦¦||)和《咸》(¦|||¦¦)的“量子糾纏”語言文字表述尤為突出,較好地表現了關聯物體之間的“感應”現象,以及量子系統之間存在的強關聯和相關影響的現象;7、易經“語言文字”部分是對“易經符號(示意文字)”部分的解釋,《易經》和《易傳》的文字解釋有益于對“易經符號”的“量子糾纏”探索;8、破譯“易經符號”之“量子糾纏”密碼,有益于“量子糾纏”的深度研究,有益于“量子糾纏態”制備;9、若按64個易經“符號系統”(詳見附表)的排列結構去制備“量子系統”和“量子糾纏態”,或將發現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的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和糾纏現象,以及“多體糾纏態”的密碼,或有益于在“多體糾纏態”中制備一對一的純正“糾纏態”。具體可按照易經“符號系統”中“內外卦對應結構”、“六爻對應結構”,進行“量子系統”、“量子糾纏態”制備;10、若分別按《中孚》卦、《咸》卦符號(||¦¦||、¦|||¦¦)之“二進制”表達式(110011、011100)、正負粒子表達式(++--++、-+++--)進行糾纏態制備,或將獲得典型的量子“感應”和“最速”;11、從自然科學視角研究《易經》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其意義與價值不僅體現在理論價值、方法論價值和實踐價值上,而且還體現在易學的科學化與國際化發展上。

本文最大的應用性研究成果是:易經六十四卦刻畫符號“二進制”與“正負粒子”表達式歸納表,科學家們如能按此表去嘗試“量子糾纏態”制備,或許有所啟發與發現。

參考文獻

[1]《四書五經》,中華書局,2009年1月北京第1版,書號:ISBN 978-7-101-06422-3。

[2]《左傳》,中華書局,2016年3月北京第1版,書號:ISBN 978-7-101-11559-8。

[3]《國語》,中華書局,2016年1月北京第1版,書號:ISBN 978-7-101-11457-7。

[4]《史記》,中華書局,2019年12月北京第1版,書號:ISBN 978-7-101-14236-5。

[5]《三國志》,中華書局,2011年1月北京第1版,書號:ISBN 978-7-101-07708-7。

[6]班固《漢書》,岳麓書社,2009年4月第1版。

[7]《十三經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書號:ISBN 978-7-5325-2081-7。

[8]宋·朱熹《周易本義》,九州出版社,1973年8月第一版。

[9]吳前衡《〈傳〉前易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書號:ISBN 978-7-216-05275-7。

作者簡介:黎斌,1963年出生,男,貴州省銅仁市人,大學學歷,高級經濟師,高級研究員

本文為“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基礎理論創新項目:百年變局下《周易》的時代價值研究(項目編號:CXLL2102)"階段性成果。

本文最大的應用性研究成果是:易經六十四卦刻畫符號“二進制”與“正負粒子”表達式歸納表,科學家們如能按此表去嘗試“量子糾纏態”制備,或許有所啟發與發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尤物国产在线|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久久综合色88| 国产99精品久久|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3p视频| 2020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亚洲综合天堂网|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免费高清a毛片|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97se亚洲综合在线|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a级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国产精品一线天| 伊人91视频|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91青青在线视频|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在线精品自拍|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不卡在线看| 999福利激情视频| 91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午夜啪啪网| 五月激情综合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91|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 九一九色国产| 国产18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91国语视频|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国产新AV天堂| 制服丝袜一区| 香蕉色综合| 无码AV动漫| 狠狠干综合| 香蕉色综合|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尤物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97综合久久| 99激情网|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高h视频在线| 91亚瑟视频|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