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著重研究了大學本科高分子材料科學工程專業課《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課程的考試改革方案。對考試時間節點、內容、方法、題型進行了設計。并于考試結束之后,通過對考試結果的分析,與改革前考試方法進行對比,總結出本次課程考核的優缺點。希望可以通過本次課程考試改革使本門專業課的課程評價更加公平、公正、合理,能夠最大程度的反映大多數學生的真實知識掌握程度。并為本專業其它類似專業課的成績評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考試改革;大學本科教育;專業課;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
一、課程考試改革概況
根據學校關于專業課課程改革的要求,針對近年來學生成績逐年降低的問題,為使《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這門專業課的成績評定更加公平、公正、合理,能夠最大程度的反映大多數學生的真實知識掌握程度,在學校教務處的指導下,在學院、學系的幫助下,完成了此次課程考試改革。
改革的方案設計如下:
根據最新版教學大綱,本課程共計48學時,進度安排為:
1. 概論 1
2. 塑料制件的設計原則 4
3. 注射成型工藝 7
4. 注射模 3
5. 注射模澆注系統 4
6. 注射模成型零部件的設計 7
7. 注射模導向及脫模機構設計 5
8. 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設計 6
9. 注射模溫度調節系統 5
10. 注射模的設計步驟和材料選用 2
11. 注射模新技術應用 2
復習 2
本次改革增加一次期中考試,總成績組成中期中考試占比40%,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各占比20%和40%,共計100%。
期中考試方法:采用拉單桌,隨堂測驗的方式,考試時長90分鐘(2個學時),試題難度較期末考試略為簡單,題量降低,試題范圍1-5章。題型借鑒目前一些資格考試的做法,分為單選題和多選題。其中單選每小題1分,40道,共計40分;多選題每小題2分,30道,共計60分。多選題每題4個選項,至少有2個或2個以上正確答案,每答對1個正確答案得0.5分,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
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評定方法按原規定執行。
二、考試改革結果與分析
其一,本次考試題型全部為客觀題,這樣的題型和以往的“主觀題+客觀題”的試卷結構相比,缺少了對學生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但是考核的知識點更多了,也更細了。從客觀上要求學生對本門課程前半段的知識點掌握的要更加全面。從知識的掌握上來看,更強調要求學生理解知識點,而不需要像考論述題和問答題時要長篇大論的死記硬背,更加符合工科課程的知識特點。
其二,由于考試題型全部為選擇題,教師在考前取消了以往的“劃題”(劃復習范圍)的環節,只在學期初告知學生上課講的知識點都有可能考。這樣就迫使學生上課時更加認真聽講,從而提高了日常學習效果。又由于沒有綜合題和問答題,學生不需要大篇幅的背題,從而減少了學生考前臨陣磨槍的現象。更加強調學生的平時積累,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學能力,達到了以考促學的目的。
其三,增加了一次期中考試,降低了期末考試成績的權重,從客觀上降低了“一考定勝負”的不穩定因素:以往的考試制度由于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80%的權重,部分學生由于身體健康原因或者考試發揮失常,導致總成績很不理想。一次考試考就評判學生整個學期的學習效果是不夠客觀和全面的,增加一次考試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成績失實的風險。當然考試次數越多,越能體現學生真實的學習效果,下一次進行考試改革,還可以嘗試增加更多的計入總成績的平時測驗。
其四,從考試結果來看,學生此次期中成績并沒有預期的高,反而略低于歷年期末考試的平均成績,未起到提高學生總成績的作用。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由于題型全部為客觀題造成的。選擇題看似簡單,由于答案非常機械,相比于問答題、論述題等主觀題沒有任何彈性,尤其多選題想要全部答對并不容易,所以導致學生失分較多。當然首次進行課程改革,學生沒有時間適應這樣的考試方法也可能是造成成績偏低的原因。
三、總結
從本次考試改革的過程來看,增加期中考試的做法十分必要,學生可以通過期中考試有效避免一考定勝負的風險;促進學生前半學期的學習效果,學生課堂聽課效果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這就達到了以考促學的根本目的。全部為客觀題的題目設置也是可行的,促使學生學習更加細致,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準確,有效減少臨陣磨槍和考試作弊的現象。雖然考試成績低于預期,但不能否定本次考試改革的可行性,可以通過調整試題難度、范圍、題型來解決。總體來講,本次課程考試改革是一次積極的嘗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已經發現了通過考試來促進學生學習的方法。只要對考試的具體方案做些細微的調整,相信還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也希望本次嘗試可以給其它類似考試改革提供一點借鑒。
作者簡介:
趙廣宇(1980.03) 男 ,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講師,工程碩士,吉林建筑大學,材料加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