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盈
摘要:了解歷史人物及其主要史實,認識歷史人物所進行的各項重大活動既受到歷史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同時又與其個人的主觀因素密切相關;把歷史人物置于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具體分析;道德標準和價值標準相結合,采取一分為二的辯證法的觀點,這是科學評價歷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具體而言,可以從四個方面評價歷史人物。
關鍵詞:評價歷史人物;基本方法;歷史環境;歷史活動
人類歷史長河中出現過許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革命領袖、科學發明家,這些歷史人物都在歷史上對各自的社會發展、民族興衰起了不同的影響和作用。但是任何一位歷史人物,歸根結底,總是時代的產兒。那我們該如何來評價這些歷史人物呢?
一、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及人類社會的進步,這是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作用的根本標準。例如評價古代中國的政治家,主要圍繞他們的各方面措施進行分析,看他對當時社會各方面產生了什么影響。是否完成統一,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是否調整政治措施,保持社會安定;是否調整經濟措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是否推動了科學文化繁榮、民族融合團結、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等等。
二、具體分析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條件
評價任何一位歷史人物都要把他放到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下,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去評價歷史人物,不是苛求于古人,就是把古人現代化。例如以評價秦始皇的歷史作用和地位來說,只有我們面對歷史事實,具體分析時代要求,才會看到封建制度代替奴隸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代替分封制、政治經濟統一代替諸侯戰亂紛爭的時代要求,為秦始皇提供了他施展雄才大略的歷史舞臺,為他一系列的作為提供了歷史依據。歷史肯定了他順應歷史發展所邁出的步伐。同時也正是通過對當時歷史條件的分析,才使我們有可能揭示秦始皇在順應歷史發展的活動中,為什么采取了嚴厲殘酷的手段;其中秦始皇的個人因素起了怎樣的作用。這樣我們就能比較切合歷史實際的評價他的歷史作用和地位了。有時還需要把歷史人物放到世界大環境中去認識分析。例如,如何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對處于歷史轉折點上的康熙給予客觀而辯證的歷史評價這個問題。因為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中國歷史的發展也不能孤立于世界。康熙在位時期,世界歷史正在邁向資本主義時期,雖然康熙為古代中國開啟了最后的輝煌盛世,那落日余暉般的輝煌卻始終沒有使中國趕上資本主義的步伐,中國和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這就為中國在19世紀被動挨打埋下了伏筆。這樣,結合世界歷史背景才能更全面、更客觀地看待康熙盛世。
三、“就事論人”,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
依據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或活動對其做出應有的評價。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決不能主觀臆斷。例如,對克倫威爾進行功過是非的評價,需要建立在克倫威爾在英國革命中的主要活動史實的基礎之上;而華盛頓在獨立戰爭中的卓越功績和領導美國初建過程中的貢獻,則是全面認識分析華盛頓的主要歷史依據;同樣,只有了解了拿破侖的主要軍事、政治活動,才能客觀評價拿破侖及其內外政策,等等諸如此類。
四、評價歷史人物要運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對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和歷史作用做出恰當評價。可以通過一些史料,使學生能夠對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做出分析評價,如唐太宗識馬周的事例凸顯了他的用賢之風,這是貞觀之治出現的重要成因和內容;華盛頓在獨立戰爭中的講話演說,表現了他謙遜大度、無私奉獻、堅韌頑強的美德。
了解歷史人物及其主要史實,探究他們與時代的相互關系,認識歷史人物所進行的各項重大活動既受到歷史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同時又與其個人的主觀因素密切相關;把歷史人物置于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具體分析;道德標準和價值標準相結合,采取一分為二的辯證法的觀點,這是科學評價歷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全面的看問題,多角度的分析問題,根據歷史的真實面目給予其符合歷史實際的評價。如隋朝的隋煬帝以暴君的形象載入史冊,與桀、紂相提并論。可是他在位期間開鑿大運河,溝通了南北交通,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派人出使流求、赤土,加強了大陸與臺灣及東南亞的聯系;出兵吐谷渾,打通內地與西域的交通,密切了內地與西域的經濟文化往來;重視文化事業,創立進士科等等。如果只是把目光集中在隋煬帝的缺點和過惡之處,這對隋煬帝的評價就不是公正和全面的了。
總之,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們應該遵循下邊幾個原則:
1.一分為二的原則: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后、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杰出歷史人物也不例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而在評價杰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
2.時代性原則:這一原則就是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要將其放在他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時代。這種特定的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臺,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例如,對于商鞅的評價主要是基于他積極變法的歷史事實,其改革的結果是在秦國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強大。
3.階級性原則:歷史人物大都生活于階級社會中,因此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
4.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學生在明確評價標準和原則之后,要將其觀點表達出來,就必須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即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以歷史事實或者具體史料為依據,才能得出相應的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空穴來風,也不能堆砌材料和歷史事實。
歷史人物,它指在歷史發展中起過重要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歷史上有記載,對人類歷史起到推動作用的人物。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考古學佐證。歷史簡單的概括:以前發生的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事,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在事物里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歷史人物 (史學名詞)
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西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