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強
摘 要:隧道是組成我國交通系統的要素之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復雜地形,給交通系統建設帶來的障礙,完善我國交通系統的運輸功能。我國地域廣闊,地形豐富,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下,地質條件也有較大差距。在一些具有復雜地形的區域,其地質條件也相對復雜,會給隧道的建設施工帶來一定的阻礙,可能會出現洞頂圍巖下榻、側壁滑動以及冒頂等塌方現象,團隊需要做好應對措施。
關鍵詞:隧道塌方;處理施工方法;技術措施
引言:隧道塌方會帶來很嚴重的后果,比如施工人員人身財產安全遭到侵害,比如施工項目延誤工期,損失經濟利益。不僅如此,還會對自然環境造成負面的影響,比如地形的破壞,比如地質結構的破壞。這種破壞會讓原有的建設條件更加惡劣,在此基礎上完成相應的隧道施工建設,會更加的困難。由此看來,團隊在落實隧道建設施工時,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以避免塌方現象出現是具有現實意義的選擇。然而,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各種不可抗力的因素,影響到施工的整體效果,不可避免的出現塌方現象,團隊應該及時且正確處理以減少塌方帶來的影響。
1 塌方的原因
想要了解塌方的解決方法,首先我們要了解塌方的具體原因,根據不同的塌方原因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才能夠達到“對癥下藥”的目的,實現塌方現象的高效處理。塌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1 地質地形因素
在上文中,我們討論到地質地形的不同,可能會影響到隧道的建設情況。隧道的建設是在原有的地形地質基礎之上,對其進行破壞,并在破壞之后建設施工,完成相應的人工建設。而在此過程中,可能會影響到周圍其他位置的地質結構穩定性。比如在建設開山隧道的時候,在施工之前,需要先用“炸山”的方式來開山。雖然在開山的階段,我們會將炸彈固定在主要的核心區域,但難免炸彈爆炸的余波不會影響到周圍地質結構的穩定性,地質結構的斷層活動性增加、軟土層松軟度的增加等等,都是會增加塌方現象出現的可能性的。這也是為什么在建設開山隧道時更容易發生塌方,同時也是漸漸淘汰了這種建設施工方式的主要原因,既增加了施工塌方的風險,又具有極大的破瓜性以及危險性。
1.2 水文因素
在地下有源源不斷的流動水資源,主要存在于巖土層當中,在施工的過程中,水流對巖土層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水沿著巖土層的軟弱面流動,就會造成巖土層的松動,進而影響到整體的施工安全。另一方面,雨水也是能夠影響到該層面的穩定性的,因為雨水加入之后,可能會讓巖土層內外的壓強發生變化,影響到整體結構的穩定性。水文因素的把控是最困難的,即便是做好了相關的預防工作,也不能夠在施工時掉以輕心,因為單純的預防措施很難達到理想的預防效果,通常會使用多種預防的手段來避免這種原因造成的塌方性象。
1.3 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是近幾年造成施工塌方的主要原因,施工規范性的落實,是保證施工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我國的施工團隊中,有非常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管理制度的落實并不嚴格,這就導致有許多員工在施工工階段偷懶,并不能夠按照規定的施工規范來約束自己的技術落實,這就導致建筑的效果遠遠低于理想中的預期。而另一方面,在團隊施工的過程中,還有可能存在內部的腐敗現象,管理人員并沒有按照規定的文件落實材料購買的工作,比如選擇一些質量參差不齊的產品來獲得差價空間,或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棄一些關鍵的環節,比如材料的質量檢測環節。對于隧道的施工而言,無論是技術的落實,還是技術規范性的落實,抑或是材料的質量都會影響到整體的施工效果,而施工效果又與建設的質量、施工的安全性息息相關,因此,相關企業的管理人員要十分注意團隊的整體建設,在聘請監管人員的時候,需要保證該人員具有合格的職業素養。
2 處理方法
在處理塌方之前,我們要先對塌方的現象進行全方位的分析,以最快的速度,分析塌方的范圍、結構、地點以及地下水資源活動情況等等因素,明確造成塌方的原因,根據實際原因進行處理方案的制定。
2.1 鞏固未塌方地點
根據實際經驗,處理塌方的第一件事情,應該是鞏固其他地點的建設,這是因為一處塌方。可能會造成其他區域的地形結構的變化,比如巖土層更加具有活動性、斷層結構松動等等。為了防止在處理施工的過程中出現其他區域的坍塌,我們必須要將其他位置的建設結構進行加固。這不僅是保證整體建設效果的關鍵,也是保證施工安全性的關鍵。
2.2 治理塌方先要治理地下水
再鞏固好未塌方的區域后,還要加強防排水的工作。在上文中,我們也分析到了地下水的活動,是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已經塌方的條件下,地下水的活動會進一步擴大其負面影響。如果在處理塌方現象之前不對地下水進行治理,很有可能會使塌方的治理措施變成無用功,從根本上,導致治理施工失敗。所以我們要防止地表水滲透到塌方的地點以及地下,并且通過引截地下水的方式防止地下水資源滲透到塌方的區域。
2.3 襯砌處理
在進行處理時,需要根據實際的塌方情況來選擇相應的材料,必須保證塌穴洞孔周壁間的緊密鏈接,在孔洞較小的情況下,選擇使用漿砌片石來填滿龍洞,而在孔洞較大時,選擇用漿砌片石來做一一定的填充,并在洞口使用鋼筋做為支撐,穩住圍巖。而針對特大恐中的情況,我們要做特殊的處理。
2.4 加設測量點
在塌方之后,我們還要做出一系列的優化措施,來保證后續的施工效果,能夠穩定的進行。其中一項就是要加設測量點,并且還要增加測量的頻率。這是為了實時監控施工的整體數據,防止二次出現坍塌情況,同時也是為了能夠在發現坍塌之前發現數據的異常,及時做出相應的防范。
2.5 加強管理力度
管理人員必須要加強管理力度,同時保證監管工作能夠嚴格的落實,這是為了保證施工人員的工作質量符合規定的標準,不會因為人工失誤等因素造成施工建設整體質量的下降,造成二次塌方。管理人員可以優化管理模式,比如增加獎賞機制,通過獎勵工作認真的人員,激發其他施工人員的積極性,通過懲罰工作懶散的員工,達到監督、約束的目的,保證整體施工效果。
總結語
隧道塌方不僅會造成施工項目經濟效益的降低,還會威脅到施工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我們必須要在塌方之后做出最快的處理行動,以緩解塌方現象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且還要做出相應的預防,防止二次塌方。為了保證整體的施工質量,我們必須要落實團隊的管理制度,加強監理力度。
參考文獻:
[1]歐陽達,車京日. 隧道塌方處理的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J]. 居舍,2019(20):78-79.
[2]申會,劉剛. 公路隧道施工中的防塌方處理技術措施總結[J]. 中國水運月刊,2011,11(z1):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