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宇
在一個城市中,街道是承載和聯通各個空間的重要元素,反映著人們的日常活動。完整的街道體系不僅僅指城市街道本身,還包含沿線的環境景觀、兩側的建筑和各類公共設施,其中,景觀藝術設施是街道體系中的主要調和要素,具有一定的舒適度和藝術性,對城市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發展歷程
城市景觀藝術設施的發展演變經歷了較長的過程。較早的城市街道景觀藝術設施興起于古希臘羅馬時期,歷史資料記載,當時羅馬城市的城堡、園林建立了城市排水系統、涼亭、花池、坐凳等公共環境景觀藝術設施。公元九世紀,街燈普遍裝置在科爾多瓦的街道兩邊,七百年后用煤氣的街燈出現在了倫敦街道。一直到十八世紀的巴黎大改造時期,現代化、系統化的城市公共景觀藝術設施才正式建立。當時的巴黎在城市規劃設計方面成為了典范,凱旋門、宏偉的協和廣場以及噴水池等公共景觀藝術設施都體現了其規劃設計的整體統一性,對其他國家的城市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十八世紀后期,工業革命也促進了城市及其公共景觀藝術設施的發展,一方面是混凝土、玻璃、鋼鐵等新材料和新興技術的出現,并大量的運用于城市建設中;另一方面,伴隨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轉變,新的景觀藝術設施應運而生,如新型路燈、升降梯、候車亭、高架橋、隧道等,景觀藝術設施系統得到了極大的優化提升。交通工具的變革推動了巴黎和其他城市的現代化發展,城市街道空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景觀藝術設施在城市系統中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中國古代,城市街道公共景觀藝術設施也常??梢?,街道出現的店鋪招牌、幌子、石獅子、水井等均屬于城市街道公共景觀藝術設施的早期形態。由于我國近代工業化起步較晚,城市街道景觀藝術設施的建設發展進程較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改革開放推動了城市街道景觀藝術設施的出現和應用,城市逐漸建立并完善街道公共景觀藝術設施系統。
進入20世紀后,新型交通工具出現,舊時街道影響城市交通效率,城市建設開始對整體城市街道結構功能進行調整。城市公共空間的功能重新被定義,除了基礎的交通景觀藝術設施,還衍生了多元化的公共服務景觀藝術設施,如生活服務景觀藝術設施、信息導向景觀藝術設施、文化景觀藝術設施等。
現狀問題
近年來,受到我國城市建設大規模地進行品質提升和西方優秀街道景觀藝術設施建設的雙重影響,我國的街道景觀藝術設施建設逐步掀起熱潮。但是囿于迫切在現有城市街道景觀藝術設施上做出突破改變,城市街道景觀藝術設施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功能景觀藝術設施不健全,缺乏整體性規劃
我國眾多城市在城市建設初期,為了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城市建設往往只能達到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水平,尤其是街道系統的建設,基本只有疏導通行的作用,對于人在街道空間的安全保障和活動行為幾乎處于零關注狀態。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復蘇,景觀藝術設施建設也逐步加大了更多功能的擴展,但是由于建設基礎不完善,提升空間較大,所以仍然未能全部覆蓋街道空間的其他功能,如街頭燈具、標識系統、公共廁所、電話亭、街頭休憩空間及自行車停車景觀藝術設施等,而正是由于這種不同步不全面的城市更新導致其整個景觀藝術設施系統內部之間缺乏統籌聯系,城市面貌有所失調。
(2)整體水平較低,盲目引進照搬
我國現有城市景觀藝術設施整體水平不高,并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前期的整體規劃不足導致景觀藝術設施的功能、造型、材質等很多方面未能達到統一標準,如,無障礙景觀藝術設施因其低劣的施工質量而無法供人使用;人行道鋪裝老舊,行人步行不通暢,景觀藝術設施未能發揮其作用,形同虛設。中西方的生活習慣和地域文化差異較大,一些照搬作品在我們的城市出現了“消化不良”的現象,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適度并未達到最佳。
(3)漠視人本原則,人性化考量不足
我國當前城市景觀藝術設施建設不夠重視人本原則,缺乏人性關懷,對人的行為和心理的考慮較為欠缺,未能從前期規劃、方案設計以及現場施工的過程中將“人性化”始終如一。在對城市景觀藝術設施進行設計時不僅要考慮普通人的功能需求,也應照顧到一些特殊人群使用便利性,做到景觀藝術設施全民共享。比如,街道照明只能達到機動車道的照明標準,卻忽略了人行道的設置需求;存在人行道盲道缺失和不連貫的現象;缺乏對弱勢群體(殘障人士、老人、兒童、孕婦等)的輔助景觀藝術設施,如城市街道中電話亭的設計,對大部分普通人可以正常使用,但是殘疾人或者兒童不能觸及電話放置的高度,人性化考量不足。
(4)整體千篇一律 ,缺乏地域特色
為了追求城市建設效率,景觀藝術設施建設千篇一律,程式化嚴重,無論是從南到北的不同城市,還是同一城市中不同業態界面的街道,其景觀藝術設施形態樣式、材質色彩雷同單調,無太大差異,城市性格特征較為弱化,城市活力和吸引力不足。相似的內容重復出現,未能融入地域文化特色,識別性不強,文化符號的忽視會導致城市魅力的日漸消退。
案例借鑒
國外經濟較發達的國家,其城市整體建設完善,景觀藝術設施品質較高,強調藝術感和環境協調性,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對國外城市的優秀景觀藝術設施案例進行總結歸納,梳理出對城市景觀藝術設施提升的借鑒經驗,將有助于我國的城市空間建設。
法國巴黎是一座文藝、浪漫又富有風情的歷史古都,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歷史人文,都位于世界一流城市前列,吸引著全球的游客前往。巴黎的城市街道景觀藝術設施優雅精致而又別具特色,如呼應歷史古典街道和建筑的燈具、座椅、商亭,滿足大眾騎行停車需求的自行車停車景觀藝術設施。城市街道景觀藝術設施就像一個藝術品,與巴黎的歷史古典建筑和園林共同融入到巴黎人對于精致藝術的追求中。
德國嚴謹且注重效率,這種態度滲透在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景觀藝術設施也是如此。德國的城市街道景觀藝術設施是在環境意識的基礎上進行統一部署和規劃,系統完整、規格統一、功能齊全,整體布置規范而有秩序,重視功能效應和科技應用。德國的街道景觀藝術設施整體發展較為平衡,這為德國民眾簡潔高效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值得世界各國學習和效仿。
總結
國際上對城市設計的關注度持續提升,國內對街道場所功能回歸的呼聲也越發高漲,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城市群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景觀藝術設施從過去傳統的歷史走向了城市整體建設,走向創新和城市生活,并圍繞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展開,提升城市景觀藝術設施的建設質量,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高度設計思想,建立出有層次、系統性的完整研究體系,并以生活品質、地域文化、公共藝術為導向,打造出城市環境融入式的城市景觀藝術設施。
參考文獻:
周嵐,施嘉泓,丁志剛. 新時代城市治理的實踐路徑探索——以江蘇“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試點”為例[J]. 城市發展研究,2020,v.27;No.223(02):1-7+15.
第四屆“美麗中國”高峰懇談會部分展示項目簡介[J]. 城鄉建設,2016,No.504(09):81.
尹滿新. 實木家具開裂變形原因和改進措施[J]. 遼寧林業科技,2013,No.253(02):33-35.
唐旭軍. 試論商業步行街休息景觀藝術設施的人性化設計[J]. 藝術百家,2012,v.28;No.129(S1):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