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田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進一步深入,人們對城市市區內橋梁道路通行的舒適性要求也進一步提高,根據本人多年來的工作經驗,結合當前我市市區內橋梁道路通行舒適性存在的相關問題,針對市民對市區道路通行狀況的反映,從橋梁道路設計標準、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加強建設管養部門之間的協調,以及各過程各節段各責任主體的責任等內容開展調研活動,基本達到了摸實清、找癥結、解難題的目的。
關鍵詞:橋梁道路,設計標準,施工,整改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隨著鄭州市城市框架的不斷加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城市新建、改建道路里程不斷加大,給廣大市民的交通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鄭州市城區內部分道路,在設計的使用年限內產生了多種形式的問題,如路面沉陷、裂縫、坑槽,面層脫落、行車噪聲、跳車等現象,大大降低了城市交通的舒適感。
為了保證我市城市橋梁、道路通行質量,增加行車舒適感,推進暢通鄭州工程,提高我市國家中心城市整體形象,結合在市政橋梁道路建設、管理的實際經驗,經過充分的調查和研究,認為我市橋梁道路還存在諸多問題,并對這些問題結合實際和我日常工作經驗談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目前,我市橋梁道路設計標準相對比較保守,結構質量安全系數較小。要要是部分道路結構層厚度、基層強度、路基材料、瀝青面層質量不能滿足通行要求。
(二)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質量自控不嚴,管理層與一線工人脫節;監理單位履職盡責不到位,現場監理人員素質不高,不能起到真正的質量管控的效果。
(三)前期規劃時各種管線不能及時跟進,規劃跟不上社會發展;后期管養單位在管養過程中對道路面層破壞嚴重,特別是冬季灑水車作業對路面造成的水損對道路的壽命和使用舒適性影響很大。雨污水、管線、通信等單位后期作業對道路破壞后恢復不到位。
三、原因分析及整改建議
(一)提高城市橋梁道路設計標準
1.適當增加或調整結構層厚度,目前鄭州市主、次干道道路基層結構,快車道大多設計為一層18cm厚水泥石灰土或級配碎石+兩層18cm厚水泥粉煤灰穩定碎石,非機動車道大多設計為一層18cm厚水泥石灰土+一層18cm厚水泥粉煤灰穩定碎石。建議適當增加道路基層結構厚度,同時將18cm厚底基層水泥石灰土調整為同厚度水泥粉煤灰穩定碎石或者級配碎石。
2.適當提高道路基層設計強度。目前,鄭州市主、次干道道路基層結構,大多設計為水泥粉煤灰穩定碎石,七天設計無側限抗壓強度為2.5——3.5MPa,建議調整為水泥穩定碎石,適當增大水泥用量,七天設計無側限抗壓強度可適當提高到4.5——5.0MPa左右。達到整體提高道路使用年限的效果。
3.對于道路路基基礎是沙基礎的,建議對路基進行加8-10%石灰進行處理,整體提高基層的承載力。
4.橋梁道路設計采用優質、耐久性好的道路面層材料。如道路面層優先采用SMA瀝青面層、骨料采用玄武巖,增加瀝青面層耐磨性,延長道路的使用年限。
5.快速公交車道地段,建議在BRT車道范圍,除去正常的路基、基層結構增加厚度、強度外,道路面層應優先采用(鋼筋)混凝土路面,避免在車道內出現(固定停車位置)的車轍、輪痕跡現象。
(二)加強橋梁道路施工質量過程控制
1.道路內污水管道必須進行功能性的閉水試驗檢測,防止污水滲漏,侵蝕路基,影響道路質量。
2.道路基層、面層施工,嚴格確保結構層的厚度、平整度、壓實度。必須執行功能性試驗檢測,如道路路基的彎沉試驗檢測、強度檢測。道路面層的平整度檢測、瀝青面層的車轍試驗檢測。
3.道路基層、面層施工必須使用與工程規模、設計標準相配套的工程機械,做好后勤保障,實現連續施工作業。最大程度實現雙機、多機聯合作業,減少施工冷接縫。
4.嚴格執行道路施工、質量驗收規范,道路基層施工應分層攤鋪施工,為保證各路基結構層的質量,無特殊情況,不得雙層、多層連續攤鋪,避免上基層碾壓施工對下基層結構產生破壞效應。瀝青面層施工,嚴格控制施工過程的攤鋪溫度、碾壓溫度。盡量減少或者避免冬期施工的作業面。
5.做好道路成品的養生、保護。在施工過程中,做好道路水泥類基層、混凝土路面的養生措施。保證科學的養護周期,尤其是特殊時期如冬季養生措施,保證適宜的溫度、濕度,有利于提高道路成品質量。
6.加強橋梁伸縮縫施工質量控制。橋梁伸縮縫是影響高架橋通行舒適性的關鍵因素,首先應嚴格控制伸縮縫鋼纖維混凝土的配合比,對其和易性、塌落度等指標及時檢測,出現問題立即更換處理;加強對成品混凝土的養生,尤其在高溫、低溫條件下,避免出現溫度收縮裂縫,減少其使用壽命。
其次,伸縮縫預埋鋼筋要嚴格執行設計圖、規范的要求,做好成品保護,不得隨意破壞預埋鋼筋,確保預埋鋼筋與伸縮縫的焊接質量。
最后,根據歷年伸縮縫管理、養護經驗,優先設計使用型鋼伸縮縫。管養單位及時對伸縮縫內垃圾定期清理,及時更換橡膠止水材料,保證其使用功能正常。
(三)統籌協調,合理規劃,措施得力
1.加強綜合管廊、地下空間建設,合理規劃,市政管網集中建設。
2.加強城區內道路破路手續的審批控制,不得隨意破壞城區的市政道路。
3.道路行車道內盡量避免設計多種管線,減少因管線檢查井而出現的質量隱患,既增加了行車的舒適感,又提高了道路整體美觀形象。
4.對道路行車道內設計的各種管線檢查井,必須優先使用預制混凝土檢查井,它整體穩固性能好、混凝土強度高、閉水性能好,便于路面施工和整體質量控制;檢查井蓋采用國家標準井蓋,優先使用三防(防噪、防盜、防沉降)國標井蓋,井蓋應具備有效的合格證明文件。
5.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檢查井井周防沉降構造圖集的施工工藝,有效預防后期檢查井井周路面質量問題(井周路面沉降、裂縫、井口跳車)的出現。
6.隨著城市車輛數量的急劇增多,城市道路面臨著嚴峻的交通壓力,橋梁、道路交通負荷量已經超出設計指標。建議執法單位加大對超限車輛的查處力度,在適當位置設立限高、限載措施。
(四)加強橋梁道路養護措施
1.改變養護觀念與模式,早接收、早養護、強問責。改變現在工程驗收合格,管養單位不接收局面;改變以養護面積定花費模式(小坑維護花費管養單位經費,大的坑槽政府拿錢,小坑往往變大坑)。調動管養單位養護積極性,在道路出現質量問題前養護措施要到位,延緩質量問題的出現。同時加大問責力度,道路出現病害處理到位率,及時率,對管養行政主管部門考核。
2.質量問題早期處置。如道路出現的基層反射裂縫,及時早期處理養護,避免雨水進入裂縫,侵蝕路基,形成更大質量病害。對橋梁伸縮縫鋼纖維混凝土養生裂縫,及時進行灌漿封堵,若出現嚴重的跳車、混凝土破壞現象,及時進行伸縮縫的更換處理。
(五)加強質量責任制建設
目前的建設程序中,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道路檢測單位和施工圖審查機構,都簽訂了質量終身承諾書。建議道路管養單位,建立道路質量責任制度,分批、分級、分項目簽訂質量終身承諾書。
參考文獻:
1:曹陽,呂嫚妮.淺談鄭州市道路交通管理問題及建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05):1-4
2:苗紅亞,以道路交通事故預防為重心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規劃討論 [J].河南科技,2014(1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