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附紅細胞體病屬于人畜共患疾病之一,該疾病主要由于附紅細胞感染所致,具有一定的傳染性,為了更好的控制豬附紅細胞體病,還需要認真分析附紅細胞體病的病理、癥狀、流行病學,然后制定針對性的防治策略,更好的預防和治療豬附紅細胞體病。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附紅細胞體病診斷,然后對我國豬附紅細胞體病防治方法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豬附紅細胞體病;防治方法;疾病防治
我國人口眾多,對豬肉的需求量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豬養殖是我國養殖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更好的保證豬養殖質量,保證豬肉的產出量,還需要在豬養殖期間,做好疾病預防和治療,以免因為疾病影響豬養殖質量。豬附紅細胞體病屬于仔豬常見傳染病之一,誘發原因主要是病原體感染,所以豬患病后,主要特征表現為發熱、急性黃疸性貧血等,從而影響豬肉產出。因此,在豬養殖期間,加強豬附紅細胞體病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有效的預防和治療,能夠很好的減少豬附紅細胞體病對豬的危害,保證豬順利生長。
1.豬附紅細胞體病診斷
豬附紅細胞體病是豬養殖期間發生率非常高的一種疾病,該疾病生物學特征主要體現在附紅細胞的特點之上,大多數附紅細胞運動的時候,不會受到紅細胞溶解的影響,活力非常足,相關研究表示,將新鮮血液中滴入0.19%的稀鹽酸,能夠有效的破壞紅細胞,但是附紅細胞的活力并不會減弱,但是換成0.19%的碘液之后,能夠有效減弱附紅細胞的活性,因此在鑒別當中可以采取這種方式進行鑒別診斷[1]。想要更好的診斷豬附紅細胞體病,還需要了解該疾病的流行特點,相關研究表示,豬附紅細胞體病可以發生在一年的各個時間段,但是在濕度大的季節發病率會有所提升,同時豬的品種和年齡對于疾病的易感性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影響不大,各個年齡段的豬發病率都比較高[2]。該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散養的時候,發病率相對較低,當進行集中飼養時,發病率會大大的提升。豬附紅細胞體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消化道傳播、垂直傳播、血源性傳播、媒介昆蟲傳播、觸摸傳播等,在感染病毒后,通常會有6天到10天的潛伏期,疾病發病之初,病豬的食欲會大大降低,嚴重者會出現行走不穩、全身發抖的情況,體溫也會大大提升,同時在病豬的大腿內側、腹下、兩耳等部位會出現紅紫色皮膚和散狀出血點,隨著疾病的發展,還可能誘發腸炎下痢等。在診斷和鑒別豬附紅細胞體病的時候,通常選擇實驗室檢查和病理剖檢兩種,在鑒別診斷的時候,主要區分豬附紅細胞體病和溶血性貧血、梨形蟲病、血巴爾通病、豬鏈球菌病、豬呼吸與繁殖障礙綜合征、豬瘟等,通過有效的鑒別診斷,能夠很好的抓住疾病的這怒單和治療時間,保證治療效果[3]。在區分豬附紅細胞體病和豬瘟的時候,可以從發病季節入手,兩種疾病均可以一年四季發病,但是豬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豬附紅細胞體病在夏季和秋季等溫暖、濕度大的季節發病率更高。同時豬附紅細胞體病雖然有發熱癥狀,但是后期豬體位不會很高,豬瘟則表現為高熱不退。豬附紅細胞體病皮膚會出現暗紫紅色淤血和出血點,且病程比較長,而豬瘟則大多是 多發性出血,甚至會表現為敗血癥的癥狀。
2.豬附紅細胞體病防治方法
在診斷和辨別豬附紅細胞體病之后,需要結合疾病的特點制定相應的防治方案,具體包括:
2.1預防措施。通常來說,豬附紅細胞體病的預防措施主要以綜合性預防為主,包括減少或者消除應激因素、做好預防投藥、杜絕器械傳播途徑、制蟲媒傳播等。其中,減少或者消除應激因素主要是從疾病的應激因素方面入手,在進豬的時候,需要避免疫情區域,運輸的過程中,需要清洗消毒運輸車,等到運輸車干燥之后,再投入使用[4]。運輸生豬的時候,要注意控制好密度,如果密度過大,會導致擁擠過熱,從而引發感冒。而豬廄在進豬前,需要提前一周進行徹底消毒,然后再放入生豬,養殖過程中,需要做好豬廄的衛生,調節好豬廄的溫度,尤其是在冬季的時候,需要適當的提高環境溫度,減少冷應激。做好預防投藥主要是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藥物預防,在進豬后,飼養過程中可以將四環素或者土霉素拌入到豬飼料中,初始劑量可以每噸1千克或者2千克,連讀喂養五天之后,劑量減半再喂養一周,等到新進的生豬適應了豬圈環境之后,再進行常規防疫疫苗注射[5]。杜絕器械傳播途徑則主要是注射藥物的時候,做好針頭、注射器的消毒處理,尤其是在生豬接種疫苗或者進行疾病治療的時候,需要盡可能一豬一針,以免由于器械感染導致的疾病傳播。此外,在進行外科手術和閹割的時候,醫生也需要提前將手術器械進行徹底消毒,以免手術器械出現感染,從而杜絕器械傳播途徑,做好豬附紅細胞體病的預防。控制蟲媒傳播則主要是針對蚊蟲傳播途徑的一種預防措施,養殖人員需要在夏季、秋季等蚊蟲比較多的季節做好豬舍的殺蟲工作,盡可能減少豬舍的蚊蟲。除此之外,養殖人員還需要定期對生豬進行驅蟲,包括體內驅蟲和體外驅蟲,減少寄生蟲的危害。
2.2治療方法。當已經出現豬附紅細胞體病之后,需要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更好的干預疾病。一般來說,國內外比較常見的治療藥物是九一四、四環素、血蟲凈等,在治療過程中,可以選擇血病康粉針進行肌肉注射治療,用量為10mg/kg,每天一次,連續治療三天。或者選擇毫升與5%的葡萄糖注射液與血病康粉針進行混合,然后進行耳靜脈推注,每天一次,連續治療兩天,完成治療后,將土霉素或者四環素拌入到日常喂養的飼料中進行治療,連續治療5天[6]。如果生豬的病情危重,則需要選擇%的碳酸氫鈉注射液進行靜脈注射,注射前需要先進行稀釋,用量為5ml/kg,糾正生豬的酸中毒情況,之后再由高到低進行張力液體補充,充分維持生豬的水電解質平衡,同時快速滴注100毫升5%的葡萄糖注射液和維生素C混合液,其中維生素C用量為0.1g/kg,更好的修復紅細胞損傷。在對癥治療的時候,為了更好的解熱止痛,可以選擇魚腥草、柴胡注射液等進行治療,幫助消退高熱,如果存在呼吸困難,則可以在選擇氫化可的松滴注治療,用量為10mg/kg,幫助消除生豬的炎癥和肺水腫,保護紅細胞膜。
結語
綜上所述,在生豬養殖中做好豬附紅細胞體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養殖戶應該重視豬附紅細胞體病,深入的研究豬附紅細胞體病相關情況,然后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做好豬附紅細胞體病的預防和治療,減少豬附紅細胞體病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姚金水.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剖檢變化,診斷與防治[J]. 現代畜牧科技,2020,71(11):163-164.
[2] 赫志敏.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實驗室診斷及防治措施[J]. 現代畜牧科技,2019,53(05):113-114.
[3] 梁春雷.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臨床癥狀,實驗室診斷及防治措施[J]. 養殖技術顧問,2019,033(012):106-107.
[4] 赫志敏.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實驗室診斷及防治措施[J]. 養殖技術顧問,2019,014(005):113-114.
[5] 梁建軍、甄江、李橋、張開樓. 豬附紅細胞體病診斷與治療[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0,527(11):164-164.
[6] 吳炳浩、葛紹全、施仁波.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診斷與防治[J]. 今日畜牧獸醫,2020,434(11):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