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摘要:近年來,隨著環境的惡化,畜牧業的發展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病害和傳染病。隨著醫學的發展,逐步完善了控制羊小反芻獸疫病的措施。分析了羊小反芻獸疫病的臨床癥狀和診斷,并提出了預防措施。
關鍵詞:羊;羊小反芻獸疫病;有效性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生活各個領域的發展,生態環境的惡化,尤其是對畜牧業的影響。近年來,羊小反芻獸疫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嚴重威脅著動物的安全。此外,該病對綿羊具有高度傳染性,對綿羊繁殖有許多不利影響,因此,羊小反芻獸疫病的防治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羊小反芻獸疫病控制措施的完善對畜牧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羊小反芻獸疫病的流行特征
羊小反芻獸疫病的發病率全年穩定,但在雨季或冷旱季有較高的趨勢。不同地區養羊的種類不同,受羊小反芻獸疫病干預的臨床癥狀也有很大不同。例如,中國貴州六盤水地區的主要受感染的羊為本地羊,臨床癥狀明顯,綿羊癥狀較輕。呼吸道感染是主要傳播途徑,其次為污水傳播,大多數感染是由病羊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引起的。一些含有細菌的動物食物、水和飼料也可能對綿羊造成威脅,最長不超過21天,感染羊群的發病率超過75%,直接死亡率超過60%[1]。
二、羊小反芻獸疫病的病理特征
(一)特別急性病癥
本文以貴州黑山羊為例,兩天后,病羊體表迅速增加到41度,出現感冒、腫脹、缺食、流鼻血等癥狀。病羊口腔有炎癥,粘膜衰竭,最后眼睛發黑;最后病羊腹瀉,懷孕綿羊在體溫急劇下降,最終死亡,周期為5 ~6天,發病率為100%。羊羔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二)急性型
患病4 d后出現特別急性病癥,但病程較長,血清鼻粘液變成鼻粘液,堵塞鼻孔,黏膜潰瘍可發生在羊的舌頭、臉頰和咽炎,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惡化,最后變成粉紅色;病羊口渴不吃東西,持續的水樣腹瀉,久而久之會引起嚴重脫水,綿羊體重會逐漸減少,呼吸道感染會增加;該病的總病程約為8至10天,身體弱的羊可能會出現并發癥和死亡,而身體強壯的羊可能會在治療后康復,有可能成為慢性疾病。
(三)慢性型
慢性型的發病癥狀與上述兩種大致一樣,鼻、口、頸周圍的膿腫是該病的晚期表現,與感染性膿腫具有相同的特征,這種病會持續10到15天,治療后,綿羊可能出現亞急性癥狀或無特殊癥狀。
三、病癥診斷
1、初步診斷
根據感染動物的臨床癥狀進行初步診斷,并采集樣本進行進一步實驗室檢測,以確定動物是否感染了小反芻獸疫病毒。
2、采取樣品
首先采集感染動物的鼻腔、纖毛、口腔和直腸分泌物,然后送往實驗室檢查。需要用濃度為百分之十的福爾馬林液體進行保存之后再送到實驗室里。然后通過血常規、血清檢測和病毒分離分離血清。
3、檢測血清
采用競爭酶免疫法(ELISA)和間接ELISA法檢測抗體。
4、檢測病原
病毒檢測方法有多種,包括實時熒光聚合物逆轉錄鏈反應、普通熒光聚合物逆轉錄鏈反應、抗原捕獲ELISA檢測和瓊脂凝膠免疫擴散試驗,最后對PCR產物進行測序。
四、羊小反芻獸疫病的綜合防治
(一)加強羊群引種的檢疫和監督的工作
羊小反芻獸疫病的主要原因是由檢疫不合格的羊的引進的,可能導致疾病的大規模傳播,這對綿羊的健康危害極大,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引種羊的檢疫和監測。引種前應進行現場調查,以確保該地區沒有疫情爆發,并將引種綿羊隔離半個月左右。經檢疫觀察,引種羊必須接種疫苗,臨床及血清檢測結果顯示引進羊是健康的,才可以與健康羊共同飼養[2]。
(二)飼養人員加強對羊群周圍環境的管理
飼養人員必須對羊群經常食用的食物進行全面檢查,防止食物變質,危害羊的健康。飼養人員可以通過在他們的飲食中添加維生素和健康的礦物質來增加羊的抵抗力。此外,飼養人員必須完全隔離圍欄,避免與野生羊直接接觸,還必須保持羊舍通風,以便空氣快速流通,定期對羊舍及羊用餐具進行消毒,羊的排泄物和其他廢物需要定期清理,糞便和排泄物可以通過焚燒進行無害化處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羊的健康環境,避免了細菌的繁殖。
(三)飼養者需要加大觀察力度和及時注射疫苗
作為一名羊飼養員,在合理管理羊的同時,必須更加關注羊的健康狀況。如果發現羊生病了,必須及時隔離。此外,飼養者需要建立良好的免疫記錄,及時更新免疫信息,以保證羊的健康生長。
(四)管理者需要對養殖場進行嚴格的消毒
嚴格的消毒可以使羊的生活環境更健康,管理者的衣服、鞋、帽必須每天消毒,常規消毒,監管機構必須增加基礎設施投資,以便在農場安裝消毒設備,例如,可以在農場的入口處安裝消毒盒,可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消毒劑。消毒劑的種類必須定期更換,以確保其充分有效。
(五)羊群的飼養者需要轉變養殖觀念
目前,我國大部分羊群飼養者缺乏良好的畜牧觀念,飼養人員養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而不是提高他們對生物安全的認識。沒有專門的隔離區和農場,沒有對新羊的引進進行徹底的調查。羊群飼養者必須改變傳統的畜牧業觀念,放棄利益最大化的觀念,更好地了解畜牧業知識,如引進科學隔離農場、對農場進行消毒。只有羊群飼養者觀念的轉變,才能使畜牧業管理更有利于畜牧業的發展。
(六)強化疫情監測工作
動物疫病防控機構應加強畜禽養殖中小反芻獸疫病的監測,特別是要加強對轄區內羊群的監測,研究易感動物在周邊地區的分布情況,嚴格監測其影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野羊與圈養的羊接觸,各地要定期通報相關信息,采取快速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好畜牧機構腹瀉、口蹄疫、發熱等癥狀和病綿羊、病山羊的防控工作。
(七)加強飼養管理工作力度
飼養者必須合理地組合羊群的飼料,除了綠色食品、干草堆外,還必須根據每一步的營養需求,合理組合精制粗糧,合理添加蛋白質和能量食品可提高綿羊的免疫力。將畜禽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加強畜禽通風,改善空氣質量,保持畜禽干燥,降低綿羊壓力,也要有足夠的操場供羊玩耍,以保證羊做足夠的運動[3]。
結束語
考慮到羊小反芻獸疫病的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預防和控制羊小反芻獸疫病十分重要。飼養人員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綜合防控措施,遵守疾病預防控制原則,參照有關規定,及時采取隔離、快速使用適當藥物等措施,確保羊的生命安全,促進羊產業持續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瑾瑾,馬愛華. 綜合防治在羊小反芻獸疫病中的應用研究[J]. 獸醫導刊,2020(12):98.
[2] 馬國平. 羊小反芻獸疫病的綜合防治方法研究[J]. 農業與技術,2017,37(6):141.
[3] 木哈買提汗·夏依克. 探析羊小反芻獸疫病的綜合防治方法[J]. 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7(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