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制品需求量隨之提高,并且對肉制品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重視健康。自我國2018年出現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后,生豬養殖業受到重創,政府與各級部門十分重視非洲豬瘟防控工作,針對此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與治理方案。但是,非洲豬瘟疫情沒有就此消失,生豬養殖期間,一旦管理不當則容易滋生細菌,給非洲豬瘟發展帶來條件。經過實踐調查與相關資料分析了解到,由于生豬調運過程中監管不當而引發的非洲豬瘟感染事件時常發生,不僅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還容易產生不好的社會輿論,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因此,本文將分析非洲豬瘟后,生豬調運監管要點,嘗試提出監管對策,進而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非洲豬瘟;疫情;生豬調運;監管對策
非洲豬瘟后,各地區防疫部門都能夠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構建了一系列防范制度。尤其在檢疫方面,力度不斷加強,檢疫申報實名制在多地執行,也就是說,生豬出欄直至離開養殖場前,養殖者需持本人身份證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實名申報檢疫,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非貨主其他人員不得代替申報檢疫。生豬收購者、販運范圍或個人等需提供養殖場或養殖者委托書,才能代為申報檢疫,同時確保所有申報材料真實、客觀、齊全。調運生豬出省的話,需要向相關部門提供所在地《外調出省生豬(不含仔豬、種豬)養殖場登記表》,經過檢疫合格后方可放行,若調運省份發生變更也要及時辦理新的等級手續,這是為了全方面保衛生豬調運期間的安全,以防將感染非洲豬瘟的病豬與其他豬混養或流入市場。
1當前生豬產地檢疫規定分析
1.1檢疫申報所需材料
一般情況下,種豬調運出省,需要提供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動物常見疫病評估報告,同時提交疾病擴散傳播風險評估報告。近年來,又新加了非洲豬瘟實驗室病原學監測報告,其他檢測報告沒有問題的情況下,也必須遞交非洲豬瘟實驗室病原學監測報告,這如以看出對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的重視。風險評估報告有效期為3個月,超過3個月則視為無效,非洲豬瘟檢測報告則更為嚴格,自采樣起超過3日則視為不合格,這里需要注意,非洲豬瘟檢測報告以省級動物疫病防控機構、省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出具的為準。一旦發現存在疫病的生豬,則立即執行隔離處理[1]。
1.2現場與臨床檢查內容
針對諸多的生豬身體狀況及產地等各項資料,需要派遣專業獸醫檢驗,檢查養殖戶防疫檔案與生豬養殖場養殖檔案時要尤為注意,其是否按照規定及時注射國家批準的獸用疫苗,并且與養殖戶進行溝通,或者進行實地勘察,確保其規范化養殖,沒有違反國家規定,使用餐廚剩余食物喂養生豬。臨床檢查是生豬調運期間,防范非洲豬瘟的關鍵環節,檢查內容包括:生豬是否存在食欲不振、高熱、倦怠、精神萎靡、便秘或糞便上有血跡、粘液的情況,上述情況是非洲豬瘟感染典型病癥,一旦發現則不得懈怠,要嚴格處理。同時,觀察生豬外表是否存在皮膚、四肢、耳朵上有血點的情況,眼膜有沒有發紅,如果生豬已經出現步伐僵硬、呼吸困難的情況,那么可能已經進入了疫情晚期[2]。妊娠母豬感染非洲豬瘟后,極易發生流產癥狀,其他生豬感染非洲豬瘟,也可能無癥狀突然死亡,這些都是臨床檢查中要注意的。
2生豬調運出省的相關規定
2.1對于調運出省的生豬進行登記
我國各地面對非洲豬瘟這一嚴峻情況,紛紛展開防治,生豬調運是豬瘟防治的關鍵點和著力點。有些地區規定,養殖場必須符合一年生豬出欄300-500頭以上,并且具備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非洲豬瘟病原學檢驗合格證,才有向其他省或地區出售的基本條件。實際調運過程中,還要做好生豬養殖場所在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審查同意登記工作,獲取相應登記表,這樣才能夠向外省運輸生豬。
2.2生豬調出養殖場需與調入地區部門做好對接
無論是調運育肥豬,還是種豬、商品仔豬,養豬場負責人員或販運經紀人需與調入地區相關部門做好溝通和對接,尤其是出現過非洲豬瘟疫情的地區,如果沒有提前對接調運方案,運到地方時容易被拒接,所以生豬養殖場負責人應提前了解調入地相關要求,并且在輸出低養殖場所在地區做好省級、市級、縣級部門備案,嚴格遵照相關規定實施調運工作,確保所有程序符合擬調入省規定,調入省(區、市)同意調入的,生豬經產地檢疫合格,附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非洲豬瘟檢測報告調運出省。
2.3風險評估制度的落實與相應管控方案
根據調查發現,不同地區推行的動物疫病防控風險等級沒有達成統一,而生豬調運期間,必須明確動物疫病風險等級,當前相關部門通常采取評估方式推斷,進而將風險控制在調運標準范圍內。高風險則被評估為一級風險,養殖場只能在本地進行調運,中等風險被評估為二級風險,養殖場能夠實施省內調運,低風險被評估為三級風險,養殖場可以在全國范圍內調運,為了進一步控制非洲豬瘟傳播風險,針對一級風險和二級風險的養殖場,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要求其出具豬瘟陰性檢測報告,進而進行限定區域調運[3]。
3非洲豬瘟后生豬調運監管對策與建議
3.1生豬販運經紀人管理
生豬販運經紀人須到所在地區畜牧獸醫主管部門進行登記備案,未經登記備案的,不得從事生豬收購、運銷等經紀活動。縣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及時將未登記備案、不履行質量安全承諾、不規范建立購銷臺賬,販賣、運輸、拋棄疑似染疫或染疫生豬、逃避檢疫、違規調運等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行為的生豬販運經紀人列入“ 黑名單”,實行依法查處和重點監管。
3.2生豬調運車輛與承運人管理
生豬運輸車輛須在承運人所在地縣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備案,通過“ 牧運通”信息系統登記,取得《生豬運輸車輛備案表》后方可從事生豬運輸活動。跨縣運輸生豬的車輛必須配備一體化車輛定位跟蹤系統,車輛定位跟蹤系統的相關信息記錄必須保存半年以上。《生豬運輸車輛備案表》有效期截止之日 前15天內承運人應向原發證機關重新辦理備案手續。未備案的車輛一律不得運輸生豬。生豬調出大縣必須建設洗消中心,屠宰廠、無害化處理廠運輸生豬車輛必須達到洗消標準。車主或承運人在裝載生豬前、卸載生豬后按規定對車輛進行清洗消毒。運輸疑似染疫或染疫生豬、車輛達不到洗消標準、不接受監督檢查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取消備案,視情節輕重確定再次申請備案的時間限制,造成疫情擴散蔓延的直接取消備案資格[4]。
3.3生豬調運監督檢查管理
凡輸入省內運載動物、動物產品的車輛須經指定通道檢查站,自覺接受監督檢查,檢查合格后簽章進入。輸入省內的生豬所在養殖場須經山東省動物衛生技術中心備案,并在網站公布的企業名單內,未經備案的生豬養殖場,其生豬不準輸入省內。
總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非洲豬瘟流入中國,剛開始很多個體養殖戶因為不了解非洲豬瘟,導致豬瘟肆意蔓延,其中生豬調運期間感染病例較多,所以必須加強生豬調運期間的管理,生豬調出大縣必須建設洗消中心,屠宰廠、無害化處理廠運輸生豬車輛必須達到洗消標準。此外,還要針對調運參與者實施管理,確保調運證件齊全,以防非洲豬瘟給養殖戶及市場帶來危害。
參考文獻:
[1]胡浩,戈陽. 非洲豬瘟疫情對我國生豬生產與市場的影響[J]. 中國畜牧雜志,2020,056(001):168-172.
[2]周文仙,酈勝威,范映春. 非洲豬瘟疫情形勢下對婺城區生豬產業的建議與思考[J]. 浙江畜牧獸醫,2019,044(004):11-13.
[3]瞿躍輝,張海鵬,張為賢,等. 淺析非洲豬瘟疫情沖擊下規模化生豬養殖場的消毒關鍵技術[J]. 獸醫導刊,2019,000(014):131-132.
[4]梁健新. 受非洲豬瘟威脅時的生豬增產保供措施[J]. 農家科技,2020,000(00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