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俊
青春期屬于兒童發育成長到成人的重要轉折階段,此時樹立良好的心靈健康對于培養兒童的獨立人格及自信、自強等優秀精神品質等都十分重要。近年來,青少年情緒健康問題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多數青少年心理情緒因未得到有效的疏解,時常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對其日常生活及學業造成巨大影響,個別兒童情緒未得到有效舒緩,逐漸發展成精神疾病。
一、什么是情緒障礙?
情緒是指七情六欲,屬于人們的本能。情緒障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主要以情感的過度反應進行展現,例如異常的低落,整體人處于悶悶不樂甚至背痛欲絕的狀態下。
情緒障礙的出現說明情緒已經在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學習等方面逐漸產生影響。如處于工作階段的人群因過于悲傷而無法持續工作,持續時長一般為1.5周,這種情況就可判定為情緒障礙。情緒異常活躍也是不正常的,每天話多、精神過于充盈,被稱為躁狂狀態,此種情況持續1周左右,可被判定為情緒障礙。
二、什么是青少年情緒障礙?
兒童情緒障礙是指發生在兒童階段以焦慮、恐怖、抑郁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疾病情況,之前被人們稱為兒童神經癥。受兒童心理、生理及環境不同的影響,其病情表現與成人也有所不同。青少年情緒障礙的病癥特點與壓力適應癥侯群相類似,可分為警戒期、抵抗期、衰竭期。
三、如何面臨兒童的警戒期?
警戒期:青少年患者會出現身體機能退化,持續性的情感低落,快速喪失活力,被判定為抑郁癥,時常出現焦慮、失眠、不快樂等情況。病情嚴重時,兒童的內心十分痛苦、絕望,對生活喪失信心,出現自殺等想法。
針對此類情況的患者,建議其多做一些自身感興趣的事情,或者多參與跑步、打球等體育活動,釋放出自身的負面心理。樹立良好的生活作息時間,碰到困難時可尋求家屬及朋友的幫助,或者向其情緒自身的煩惱確保內心的平衡。
對于家屬,根據醫生的囑咐監督患者按時用量,避免出現私下停藥或者增減藥物的情況。同時,多和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變化狀況,根據其心理狀況進行針對性的干預,避免患者做出自殺、自殘等行為。
對于朋友而言,我們可以多和患者交流、溝通。若患者出現退縮,經常性發呆、沒有耐心等情況時,常喜歡呆在一個空間時,不要去過多的干預患者,給其營造私密的環境及氛圍。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愛護患者,叮囑其喝水、吃飯等日常行為,充分尊重其隱私,在其愿意的情況下,可建議其一同參加娛樂活動。
四、如何面臨兒童的抵抗期?
抵抗期:因身體的自我調節技能,及服用了抗抑郁或者抗焦慮藥物,青少年患者易出現不通風程度的抑郁情況的緩解及反彈現象,甚至出現異常興奮的情況,被判定為“躁狂”、“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時常出現心境高漲、思維奔逸,精力十分旺盛,大腦反應迅速,思維跳脫等情況。
對于患者而言,學會調節自身的情緒,建立良好、積極向上的心態,私下學習心理健康知識,適當的自我減壓及放松。在醫生的指導及家屬的叮囑下按時服用藥物,并進行相應的心理治療,效果更為理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多食用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等食物,禁止使用咖啡因等飲料。
對于家屬而言,在照顧患者時充滿耐心,讓其感受到家的溫暖及關愛。勤打掃房間,定時打開門窗,確保室內干凈、整潔,光線充足,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修養環境。可患者播放音樂時,盡量選擇抒情、柔和的小夜曲或者輕音樂,利于患者身心平和。
五、如何面臨兒童的衰減期?
衰減期:隨著患者的病情進一步發展,其會出現抑郁、躁狂交替出現的混合狀態,而情緒障礙發作更加頻發。此時,被評定為雙向情感障礙。處于這一階段的患者,自我情緒調控能力基本喪失,意志力及注意力受到消減,存在嚴重的自殘、自毀傾向。
對于此階段的患者因適當的隔絕社會活動,防止因外界影響出現災難性的后果,同時增強對患者的藥物治療。對于此階段的患者,家屬需盡量滿足患者沒能實現的想法,打消其心結,排除其內心的不良情緒炸彈。同時,給予患者足夠的耐性及信任,讓其擁有足夠的隱秘空間,維護其隱私。
結論:
青少年情緒障礙并非不治之癥,需走進青少年的內心,傾聽其真實想法,根據其心理變化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青少年的成長不能只關注其身體健康問題,還需共同注重其心理健康。讓我們一同關注青少年情緒問題,推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