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波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發展進入平穩期,我國為突破經濟發展瓶頸,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旨在為我國經濟發展找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當前的農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現代化發展水平還需提高。因此,為了改善農業產業結構,需制定有效合理的措施,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經濟;管理;路徑
1 引言
鄉村振興戰略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同時使我國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發展步入新的階段。但是其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其依舊存在很大的不足,這些不足主要表現在農業的機械化和現代化水平都有待提高。
2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價值
第一,有利于確保農業生產及相關經濟活動的有序、規范開展。綜合運用科學創新的管理手段,有效增強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管理效能,為農民的生產經營實踐提供科學的依據和制度遵循。第二,提升農業經濟建設和管理的質量與水平,通過對農業經濟涉及的生產交換、分配與消費等要素的優化配置及科學指導,使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得到提升,促進農業生產的主體與經濟管理的主體實現通力協作,形成共同促進農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合力。第三,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優化農村經濟的產業結構。通過科學的農業經濟管理,將進一步豐富農村基層對農業產業發展的服務功能,調動農村居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發展進程,有利于提升農村人口的文化技術素養,實現城鄉資源的協調共享,并加快城鎮化發展的進程。
3 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3.1 農業技術發展緩慢
發展鄉村農業經濟需要緊密依托先進的農業技術提升生產工藝和效率,提升農產品的持續市場競爭力。我國目前農業技術轉化率較低,推廣進度較慢。對于這一點,我國政府也先后出臺了一些鼓勵農業技術創新發展的優惠政策和制度,并且也提供的一定的資金支持。但一方面缺乏社會競爭機制的引入,缺乏更多社會主體參與,另一方面科技成果受農民自身文化素質影響,推廣難度較高。
3.2 農民素質低下
從現階段來看,大部分農民生產水平低下,阻礙了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首先,互聯網技術使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各種信息化設備被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中,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減少了生產時間,但同時也對工作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農民對信息化設備缺乏足夠的認知和了解,意識落后,不愿接受新技術。其次,缺少專業的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有效的指導,導致生產水平偏低。
3.3 新型的經營主體存在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雖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趨勢向好,但仍然面臨著總量偏少、類型不均衡、運營不規范、效益波動大等問題。受傳統小農思維的束縛,廣大農民群眾對土地流轉帶有抵觸情緒,加之現存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已不能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需求,極大地制約了農業生產的規?;⒓s化和現代化發展。
4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4.1 提升農民綜合素質的發展
為了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和進步,需要針對農民可采取專門性的教育培訓,在建立出相對完善化的教育培訓管理機制的基礎上,借助講座、實地示范等各類模式,提升農民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方面的掌握水平,并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效果。除此之外,針對農民開展教育培訓活動時,還需逐步開展電子商務培訓課程,推動農村青年自主創業,由此培養出新型的職業農民。因此我們在順應鄉村振興的發展背景下也要對這些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也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鄉村的發展和建設。
4.2 優化基礎設施建設
各地政府部門需進一步樹立創新理念,注重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與農業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加大人力、物力及財力的投入。重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并對有關農業發展的相關配套設施進行整合升級。與此同時,經積極推進大型機械設備進農村,提高輔助生產效能,為農業經濟管理夯實基礎保障。
4.3 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工作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提高農業科技水平,需要做好科學研究,增強農產品科技競爭力。要增加對科研經費的投資力度,鼓勵科研人員進行農業技術研究工作,努力提高科技創新發展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對新型農作物的研發力度,優化和改善種植方式。建立環保農業發展體系,宣傳現代化農業技術,優化農業發展現狀,加快農業經濟發展步伐。提升農村經濟發展能力,樹立創新的發展理念和思想意識,貫徹落實生態農業理念。
4.4 農業技術推廣
首先,要積極推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因地制宜地制定推廣策略、優化推廣流程,努力形成“一主多元”的農業技術推廣新格局。其次,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電視、網絡等大力宣傳農業技術的重要性,使廣大農民群眾和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認識到新型農業技術的優越性,樹立自覺學習農業技術的意識。再次,要組建、優化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整體素質,使其有能力因材施教,為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高質量培育儲備綜合素質達標的優秀人力資源,從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效益。
4.5 促進機械化生產
健全現有的農機化實施機制,以此提升農機化整體的生產應用水平。構建完善的章程制度體系時,需關注農業現代化科技的具體情況,確保相關農業機械化手段可以很好地得到應用推廣。構建農業現代機械推廣服務機制,提升整體的宣傳水平,推動農民掌握更好的機械使用知識并應用到農業生產當中,這樣一來能夠很好地推動農業經濟水平的提升,還能夠推動農業產業整體結構的優化調整。舉例來講,湖南省方面關于高速插秧機、水稻烘干機等農業機械的應用推廣,中央方面會直接補貼30%。新產品開發與自主選拔項目方面同樣有相應的補貼,針對購買補貼方面,統一采取的是“三合一”(手機app、手機二維碼、物聯網)模式。這樣能夠進一步提升采購補貼的落實速度,所選補貼辦理與資金兌現耗費的時間。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鄉村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農村居民的收入比較之前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大多數農村生產方式較為傳統,無法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要求,因此,各地需重視并貫徹好鄉村振興政策,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科學解決現存問題,促進農村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沖.鄉村振興下的農業經濟發展機遇和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2):247-248.
[2] 許必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對策[J].農村實用技術,2020(10):45-46.
[3] 周穎.鄉村振興下的農業經濟發展機遇和對策[J].商訊,2020(26):120-121.
[4] 李明峰.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30):16-17.
[5] 何照穩.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對策[J].鄉村科技,2019(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