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寨
摘要:農業作為社會經濟的重要支撐,在其發展的過程對經濟增長有著重要作用。這主要是因為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一定的產品剩余,而這些又能為其他部門提供幫助。農業發展以投入大量物力和人力為標志,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是保證我國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徑,能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農村經濟;發展
引言:相對于我國的工業和服務業的發達,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速度緩慢,若要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提高生產質量,做到因地制宜。除了對農業經濟管理制定科學的資源管理體系外,更要重視農村經濟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創新農村經濟體制,真正意義上滿足農村經濟的管理和發展目標。我國當前農村經濟結構還需向科學化發展,因此要切實加強對農業經濟的管理,從真正意義上提高我國農村經濟的質量,能更好解決農村經濟現實存在的問題。
一、現代農村經濟發展趨勢
(1)大力促進生態農業發展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經濟文化發展存在著較大差距,所以結合各地優勢,充分吸收傳統農業精華再結合現代科學以多種農業生產方式、多種技術裝備充分發揮地區優勢,是作為我國現代農村經濟主要發展趨勢之一 。其他各產業也都根據社會實際需求協調農業生產,科學調整農業生態系統整體功能。根據“全面、協調、可持續、循環”的原則,全面優化產業結構,農業經濟與我國其他產業相互適應發展,大力提高生產能力。
(2)重視市場發展,培養專業人才
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農村城鎮化的建設首先要運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優勢,聘請高端技術人員組建人才培養機構,為以后農村經濟可持續化發展儲備人才。其次在我國發展新形勢下努力構建農村集體經濟開放共享理念,結合和利用自身優勢與外來資本實現合作共贏。
(一)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改善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模式
現代農業生產不僅要轉變生產結構,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實現增效為主體,農民增收為根本目的。全面改善農業生產結構以及優化農產品的種類,實現農產品加工朝產業化發展。有效增強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保障我國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
(4)完善農村服務體系
最近幾年我國的農業產品出現了供不應求和供大于求的兩個現象,這從側面反映出我國農村服務機制仍不夠完善,信息流通慢。而政府相關部門也并未對地區農業的發展方向予以及時指導和幫助。因此要不斷完善農村服務體系,政府部門更要及時對市場變動作出應對措施。當地政府也要結合地區優勢因地制宜的開展農業生產活動,切實為農民帶來經濟效益,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好發展。
二、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有效途徑
1.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急需農村農業人才,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走出屬于中國獨有的農村經濟發展道路。我國農村扶貧治理方式從以前的“救助式扶貧”轉向現在的“開發式扶貧”,再通過大力培養現代化農業技術和產業技術人才為農村貧困地區輸送高質量管理人才。向農村貧困地區輸血到現在支持鼓勵農村貧困地區自主造血的轉變,特別是在過去六年中的精準扶貧階段,許多基層管理人才深入到農村第一線,保障了我國農村地區減貧工作任務的按時完成。但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加快,對于農村人才的根本需求從人才數量上轉變成為人才質量。雖然我國農村人才數量上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是當中真正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素質,能夠對國家農業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管理人才還是略有不足。
中國從農業大國再到農業強國,不僅要求我們要盡快加強對農村人才隊伍的建設,還要厘清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養與農村管理發展新機制之間的關系,使它們相互融合促進。一方面,對于高層次的農業管理人才的培養實質是在于創新驅動與管理專業的深度融合,積極引導高校高層次人才的服務農村的意識。另一方面,要努力構建農村經濟管理教學協同培養機制,突破科研的單一性、技術人才教育理念和商業型農業崗位人才的局限性。優化高層次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個人能力,用管理機制創新、模式集成順應農村管理人才培養的需求。
(2)改善農村經濟產業結構
我國的農村經濟產業結構還還需不斷進行調整,造成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緩慢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國仍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小農經濟。所以,想要發展我國的農業經濟,首先就要改革經濟發展模式,把各個地區的農業發展整合起來,結合本地農業優勢因地制宜,使其產業結構更加科學化。例如,我國的山東省份,相較于其他地區的生產種植條件要更加優越,山東地區自然資源豐富,氣候優良,如果將這些自身優勢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一定可以促進該地區的農業發展。此外,山東地區還有非常著名的旅游點,透過這點嘗試將旅游與農業相結合,形成其特色產業,除了大力發展旅游業外還能提高農業的發展模式,為當地創造出新的產業結構。
(3)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培養干部創新意識
針對農村文化對于農村發展的重要性,有關部門在開展管理工作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下進行工作,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和工作態度。第一,在重視農村文化建設同時,也要重視部門內部的文化作風建設。在部門內營造出和諧美好的工作環境。第二,主管對遇到困難的員工要多加鼓勵,給予能力不足的工作人員幫助,充分發揮模范干部的帶頭引領作用,引導工作人員積極服務農村、服務大眾。
結束語:如上所述,農業經濟管理作為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除了在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向上進行改革外,更需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科學化。根據實際深入當前經濟管理現狀作出改善措施,只有不斷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切實保障各項農村經濟管理條例的實施,有效規范農村經濟管理體制,提高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質量,最終實現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梁筱聃.優化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04):174-175.
[2]李品娜.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探析[J].科技經濟導刊,2021,29(03):203-204.
[3]林萬利.探究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0):207-208.
[4]張國芝.農業經濟管理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