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梅
摘要:任務型閱讀是一種相對穩定的教學程序,用具體的閱讀任務引導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任務的引導下,利用相應的學習資源,通過課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并高效地達成三維目標的一種教學學習的方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應該加強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語文老師針對初中學生著手閱讀教學時,應該歸納出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他們的閱讀學習能力,還要定期更新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模式,從而達到進一步加強學生們學習閱讀綜合實力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任務型;閱讀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任務型閱讀是通過完成與閱讀內容有關的任務,最終達到閱讀目標的一種教和學的方式。是根據學生閱讀任務的需要,通過閱讀訓練來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任務型閱讀教學活動中,布置具體的閱讀任務,學生在學習任務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達成三維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閱讀是學生的個人行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學習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些主張與任務型閱讀教學所倡導的理念相契合。任務型閱讀教學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角,教師是閱讀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在閱讀教學中起主導作用。
本人在進行初步的任務型閱讀教學實踐:
(一)以生為本的任務型閱讀教學
任務型閱讀教育理念的是“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完成閱讀教學的任務。在任務型閱讀的教學中,教師除了精心準備上課的內容,還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可操作的教學任務,學生自主閱讀,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有任務的閱讀課堂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收者,他們有任務,有目標,需要去思考,如何有效地完成任務,用什么形式來完成,于是他們互相傳遞和交換信息,不同學生的思想碰撞,百花齊放,各抒己見,產生不同的任務成果,主體作用,個體差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新課改理念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把課堂交給學生。以學生的學情為基礎,學生為課堂主體進行閱讀教學。首先,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便是從教學方法上實現轉變。比如閱讀教學:理解句子的含義。《秋天的懷念》文中兩次出現“好好兒活”請談談你的理解。這個題目是記敘文閱讀中經常考的一個題型,教師在進行這個題型的閱讀教學時,讓學生再自主閱讀課文,根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這個句子的上下文進行討論,由單一的教師講解變為學生自學,討論探究合作,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閱讀水平差異,設計有層次感的閱讀任務,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平時閱讀水平,將學生暫時進行不同的分類,課堂上設計不同梯度的閱讀任務,引導學生分層次進行閱讀,完成各自的任務。如以上這個題目,C段的學生引導回答“寄予母親對兒子最純粹的愛與期望”.B段的學生進一步引導回答“1.堅強起來,珍惜生命2.母親的牽掛”A段的學生則精確引導,除了前面的回答,還需補充完整“對兒女未來生活的期望”。如此,在這個任務教學中,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僅體現在課堂,還體現在學生的學情,是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本的閱讀教學。
(二)融入學科核心素養的任務型閱讀教學
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指“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 “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課程改革的明確要求注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語文課堂是落實這個要求的主要陣地。因此,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講,將核心素養培養融入閱讀課堂,是新的教學發展方向。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這是重要的前提。在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應該在各個教學環節,設立相應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不同的語文素養。如閱讀教學之一:詞語的含義和作用。《阿長與<山海經>》中“但我憎惡她的時候,—如知道了謀死我那隱鼠的卻是她的時候,就叫她阿長”,這里為什么要用“憎惡”“謀死”?這個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相關的問題情境,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下一步的課堂閱讀環節中,設計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這一系列操作,有邏輯思維方面的思考,有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閱讀思維之后,學生合作探究,總結:詞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分析:詞性,感情色彩,修辭手法,描寫方法等。然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給出相關的閱讀訓練,讓學生在思考總結之后實踐操練,拓展延伸。在任務型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明確把核心素養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思維,理解,創造,有針對性地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三)運用知識提高能力的任務型閱讀教學
語文任務型教學的關鍵在于拓展,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擴大教學范圍,滿足初中生的語文知識學習需求,為此,教師時刻以任務型作為教學實踐的創新點,尋找提高學生運用能力的方法,希望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拓展深化教學任務,以促進學生以點帶面的全面發展。如議論文閱讀教學中的題型:提煉文章的信息觀點,《短文兩篇》的核心觀點各是什么?在閱讀指導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求學生結合課文,找出核心觀點,教師以2020福建中考16題,“文中第三段闡述了中華傳統文化哪兩個方面的內容?”為例,讓學生帶著“任務”深入思考,合作探究,最終得出答案。這時,教師及時總結,在學生掌握了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適時地給出相似的題型進行訓練,然后再進行能力的提升拓展。從課內到課外,到中考題型的這種任務型的閱讀教學實踐,實踐證明,效果十分的顯著。
總之,任務型閱讀教學不同于普通閱讀教學,它是基于各種教學任務展開教學過程,并實現了對教學任務的設計、拓展和評價。對于初中生而言,這種基于任務優化的教學過程確保了閱讀教學的豐富多元化發展,也讓初中生真正感受到閱讀教學的魅力所在。它是任務、教師、學生三位一體的有機融合,是“自主—合作—探究”新課改理念的體現。任務型閱讀是一種學習方法,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練習學生的技能;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主體地位得到體現。任務型閱讀教學是一種的新教學方法,是建構主義提倡的一種新嘗試,它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側重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課內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多種綜合途徑完成閱讀活動,建構自己對文本的獨到理解,從而達到能力的提升。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推進“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任務型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降低學生閱讀題的失分率,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積極探索把這種教學方法更好地運用到語文教學過程中來,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11
[2]史龍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7(17):67.
[3]高本安.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文教資料,2017(17):42-43.
[4]宋連軍.任務型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華夏教師,2019(0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