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的大飛機翱翔藍天!”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百年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如今,在舉國奮進強起來的新時代,航空制造業奮起直追。
一、中國民用飛機制造再起步。
中國民用飛機制造,幾經起伏,走過了艱難困苦的歲月。
新中國成立,航空工業從零開始,先后研制了運五、運七、運八等螺旋槳客機;七十年代末研制的運十,是國產噴氣式客機的杰作。然而,在百廢待興的貧窮年代,運十終因國力不足而下馬。中國民用飛機的研制從此中斷。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的綜合國力極大發展,大國崛起的腳步必須填補航空制造業的空白。一代代航空人在堅守中終于迎來了清新的春風。2002年,ARJ21(21世紀新一代支線客機)立項,2008年,中國商飛成立,C919、CR929先后立項,國產民機邁出了追夢的腳步。
二、成都航空應運而生。
國產民機中斷的三十年,恰好是中國民航快速奔跑的增長期。此間,中國民航運輸總量猛增,CAAC法規體系與國際接軌并健全完善。
新生的國產民機能適應中國民航的運營體系嗎?面對這個疑問,國家科學決策,要有航空公司試點運行。成都航空應運而生,承擔起國產民機試點運行、示范運營、推廣運營的重任。
中國商飛、四川省、成都市,三級國資聯合重組鷹聯航空,改制建立成都航空。成都航空的專業人才隊伍和良好的安全基礎,是承擔國產民機示范運營重任的先決條件。從此,成都航空走上良性發展軌道,與中國首款自主知識產權的ARJ21飛機結下不解之緣,并肩作戰,結伴而行。
三、成都航空承擔民機使命。
2010年,成都航空正式成立,開啟了國產民機示范運營的光榮征程。然而,這條道路荊棘坎坷,但成都航空毫不畏懼。
(一)成立之初,打基礎,練內功。
成都航空改制于民營企業,雖有專業的人才隊伍,但缺乏思想的引領,缺乏精神力量,缺乏擔當的格局。由公司黨委引領 “兩個轉變”:民營企業向國有企業轉變、一般航空公司向承擔國產民機重任的航空企業轉變,迅速將成都航空帶上“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的政治站位,思想統一,方向明確,公司上下果敢行動。
有了精神的引領,成航隊伍的專業素養也很快整合、升華。機務團隊集中了一批理論扎實,功底深厚的工程師,他們在民航業內有理想有抱負,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匯聚到成都航空,民機事業恰好提供了這樣的平臺。飛行團隊,也是一批優秀的飛行員,他們熟悉飛機,精于操作。專業隊伍激發的使命感,很快融入民機事業中。
(二)主動對接,向上級產業鏈延伸,監造、跟飛。
中國首次研發制造民用客機,飛機能否適應民航運營標準?成都航空,運營全新機型,是航空制造與民航運輸產業融合的紐帶。
緊跟試飛:2011年初,成航開始參與ARJ21的研制試飛環節,轉戰閻良、成都、上海,維修工程師和飛行員,迅速熟悉機型特點,與商飛一道解決技術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車間監造:2011年4月,成航技術骨干深入ARJ21的總裝監造,扎根到生產一線。在機身對接-系統裝機-系統測試-生產試飛等各個環節,成航工程師與商飛總裝廠密切配合,把控質量關鍵點,協助商飛建立總裝的標準流程,完善其適航管理要求。
手冊評審:ARJ21最初還還不具備符合民航標準的手冊體系,成都航空利用自身的民航經驗,協助商飛建立手冊框架和體系,并長期動態反饋意見,不斷完善手冊。
(三)飛機交付后,鉆研,適應,熟悉,建議,優化。
2015年底,飛機交付,真正的考驗來臨。全新的國產機型,能否適應商業運行?中國民航的規章體系,是否能支持和包容國產民機?這是相互考驗,雙重考驗。
成都航空全力以赴,邊運行邊研究,以最犀利的眼光的去發現問題,以最客觀的理念去暴露問題、以最專業素養去解決問題。實事求是,毫無保留,成航推著ARJ21飛機快速適應民航運行。
◆關于設計理念。比如飛行控制系統,計算機集成度很高,但板卡程序紊亂的情況時有發生。成都航空識別出該特點,建議廠家優化計算機的程序邏輯,計算機的穩定性逐漸向好。
◆關于制造工藝。比如艙門與機身的公差配合,實際運營實踐中發生了干涉,成航和廠家共同商量解決問題,并讓后期生產線上的飛機質量大幅提升。
◆關于飛行操作便捷性。飛行員習慣了波音空客的操作方式。而ARJ需要飛行員重新適應;有些設計還不夠人性化。成航飛行員主動熟悉ARJ,關注細節,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在駕駛艙按鈕布局、燈光照明等方面,推動廠家做出重大改裝,使飛機操作的人性化程度大幅前進。
◆關于飛機的可維護性。成航機務團隊,刻苦鉆研機型特點,積極反饋維護性方面的不足,廠家高度重視并改進,使飛機維護性取得長足進步。
◆關于旅客舒適度體驗。機身后部的噪音和振動是尾吊發動機的通病,需要采取特別的舉措來處理。成都航空配合廠家采集數據,實驗分析,并真機驗證,旅客舒適度大幅增加。
以上問題具有代表性,經過成航專業團隊的研究和建議,廠家采納意見,大大優化了飛機的性能,使之迅速適應商業運行,也為其推廣到其他用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示范運行,推廣運行,與商飛和其他用戶協作配合。
成都航空與ARJ21在示范運行中相互適應,深度融合,運行量持續增長,飛機性能持續優化,運行品質也不斷提升。隨著成都航空對國產民機的示范效應,多家公司前來成都航空調研取經。成都航空敞開心扉,真誠的介紹經驗,真摯的反饋飛機性能。多家公司先后引進ARJ21飛機,成都航空都與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成都航空在國產民機運行上深度探索,使成都航空在民航業內贏得了聲譽。
(五)運行規模化,全力以赴保安全。
當前,成都航空正穩步提升運行總量,每天近20架ARJ飛機,擺放七個站點,國產民機規模化運行正堅定前行。每一天,我們都如履薄冰,既確保安全萬無一失,又直面細節,高效解決疑難問題。
四、成都航空助力地方經濟。
成都航空成立之初,僅5架飛機,航班數量屈指可數。經過十一年的砥礪前行,機隊規模已到達60多架,每天航班量達230多個,每天承載2萬多名旅客遨游天空。成都航空,致力于城市品牌文化建設,“成都航空最成都”的成都的空中名片,正陪伴太陽神鳥,飛遍祖國神州。
成都航空在發展,積極融入地區經濟建設;隨著規模增加,為本地稅收、促進就業都做出了積極貢獻。
恰逢成渝經濟圈的融合,成都雙流機場和天府機場,正在為西部航空樞紐的建設不遺余力。成都航空以此為契機,正在努力提質增量,竭盡全力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的出行選擇。在立體交通體系建設的進程上,成都航空正在樹立民機品牌,正在貢獻本土力量。
五、奮進新時代,成航謀發展。
成都航空因國產民機而生,ARJ的示范運行是國產民機研制環節的延伸,幫助國產民機走完了“設計-制造-運行”的全流程,使中國民機制造與民航運營深度融合:協助廠家持續優化飛機性能;推動廠家建立完善手冊體系;攜手國產民機適應民航規章。
成都航空積極融入地方經濟建設,打造本地航空樞紐,建立城市立體交通網絡,傳遞城市品牌文化,點點滴滴都用心而至。
成都航空,新興的國企,是歷史的選擇,是時代的產物。
成都航空,擔當的國企,在民航強國路,肩負民機重任。
成都航空,奮進的國企,助力航空樞紐,承載成都名片。
百年黨史中,成都航空正用行動書寫民航強國和國企發展的成航力量!
作者簡介:
曾家祥(1979-05),男,漢,部門經理,中級政工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飛機維修工程管理及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