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洋
摘 要:作為衡量政府信用狀況與政府在普通民眾心目中權威地位的重要標準,政府公信力一直都是政府在執政過程中比較重視的一項內容,而政府的公信力也能夠對社會信用體系起到保障和支撐的作用,直接體現了在普通民眾心目中國家信用環境的情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于政府政務信息披露狀況不實而造成公眾利益受損的情況屢見不鮮,也讓國家開始從政務公開的角度來采取各項舉措提升政府在普通民眾心目中的公信力,本文也將圍繞這一議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政務公開;政府公信力;人民群眾;影響
前言:政務公開有利于讓普通辦事群眾能夠清楚的了解政府各項舉措的實施情況和開展進度,對于普通民眾來說,通過政府的政務公開信息可以更好的行使對政府行為的監督權力和建議權,能夠很好提升民眾對于政府事務的參與度和了解程度。所以我國在近年來一直都在加大力度推行政務公開制度,及時的對政府各項政策的實施規劃以及實施進度依法在政務服務網進行公開不僅可以進一步規范政府行為,也是進一步提升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公信力的有效手段。
1 政務公開及政府公信力的概念
1.1政務公開
政務公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依法行使各項行政權力進行政策決策以及實施的過程中,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以及其他委托的組織的要求,將政府的政務信息直接向公眾進行公開的制度。政務公開側重于對政府執法行為以及依法辦事制度的公開,涉及到了執法依據、過程、結果等多項涉及到民眾根本利益的內容。
1.2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的主體是政府,主要的目的和內容是政府的誠信和口碑。主要是指政府在和普通民眾的溝通和交流過程中所展現出的責任心以及公平,公正,民主的態度。政府公信力取決于普通民眾對于政府的信任程度和心理認同感,也是政府具備號召力和影響力的基本前提,還是衡量社會制度和社會信任程度的重要標準。
2 政務公開與政府公信力的內在聯系
第一,政務公開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途徑。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政府只是受人民的委托代為行使對國家的管理權和決策權。而政府在具體的履職過程中,人民群眾享有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而承擔服務職能的政府在行使各項權力的時候如果不能及時向公眾披露這些權力的使用過程,依據和結果,就會導致公眾因為知情權受到影響,喪失對政府的信任。而進行政務公開有利于塑造政府形象,讓民眾更好的參與到政府的各項決策和規劃中,對政府辦事過程進行監督,從而提升政府在普通民眾心目中的公信力。第二,政府公信力是政務公開的保障。充分完全透明的政務信息公開可以讓政府的工作贏得普通民眾的認可和支持,也有利于普通民眾更好的配合政府開展各項工作。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則意味著政務公開的程度正在逐步的改善,從而也能保障政務公開向規范化、制度化方面逐漸轉變。第三,政務不公開直接影響政府的合法行政基礎以及和民眾的互動。
3 政府公信力建設現狀分析
3.1政務公開提升了民眾對于政府事務的參與度
政務公開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將政府辦理具體事項的法律依據,辦事流程,辦理結果和政務信息內容進行詳細的披露,可以讓人民群眾更好的理解那些和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辦理事項的具體情況,然后根據政務公開的信息來行使自己的監督權,從而提升了民眾對于政府事務的參與度。
3.2政務公開提升了民眾對于政府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在中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而政府職能部門只是受人民群眾的委托代為管理國家。進行政務工作的公開,可以讓民眾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政府的執政情況和執法行為,也能夠使公眾及時的了解到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各種辦事項目的執行情況。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與執法透明,也能夠很好的提升民眾對于政府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3.3依然存在公開信息不準確不全面的問題
雖然政務公開在我國已經推行了很多年,而且隨著“互聯網+”電子政務系統的普及與運用,政務公開工作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依然會存在由于政務信息公開不及時不準確,而導致政府公信力在民眾心目中受損的事件,嚴重影響了政府在普通民眾心目中的形象,也不利于引導民眾更好的配合政府開展工作。
3.4政務公開制度不健全
由于政府在行使職權的時候,往往涉及到了不同行業的監管部門,這也導致了由于部門之間不能協調配合導致了溝通不暢的問題。雖然也通過建立政務公開制度的方法對政務公開工作進行了規范,但是由于很多職能部門在工作的時候采用的往往是內部專網,想要進行政務信息公開,就必須將專網上辦結的信息進行匯總之后,再進入政務服務網的公網進行公示,這就導致了政務公開存在信息滯后的現象。這都是因為政務公開制度在制定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實際情況而導致的監管空白,制度的不健全和信息的滯后影響了政府在普通民眾心目中的公信力。
4 基于政務公開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方法
4.1加大政務公開力度
普通民眾對于政府公信力的認可程度取決于政務信息對于民眾的公開程度。因為當前我國很多職能部門,尤其是基層職能部門辦理的很多業務都涉及到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而開展政務公開則有利于辦事群眾能夠對自己辦事的法律依據、具體流程、辦事結果有更加直觀的了解。通過這種公開透明的了解所建立起來的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也有利于人民群眾更好的配合職能部門開展工作。所以,要想通過政務公開來提升政府公信力,就必須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尤其是對滿足《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政務信息一定要及時詳細的公開。
4.2健全政務公開制度
政務信息公開需要多個政府職能部門進行協調和配合,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對于政務公開的認識程度,工作人員對于具體業務的熟練程度都會直接影響政務公開的效果。而要想對這些重點進行規范,就必須健全政務公開制度。尤其是政務服務的辦理流程,法律依據和辦理結果等老百姓比較關心的問題,更要通過健全的制度來進行管理。而且在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制度的時候,也要充分的了解不同職能部門的實際工作情況,盡可能的健全制度,不留死角,確保政務公開的效果。
4.3提高政務公開的認識和站位
加強政務公開,政府職能部門轉變提高認識和站位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保障,因為只有思想上重視了,才能夠在行動上加大力度,才能夠不斷的創新工作方法,明確政府職能部門和普通民眾的內在聯系。提高政務公開的認識和站位,尤其需要在政府工作人員心目中樹立對于人民群眾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避免在行使政務權力的時候出現官僚主義,以及腐敗現象,尤其要避免在政務公開過程中弄虛作假,欺騙群眾。
4.4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的宣傳
雖然我國的政務公開已經推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在很多民眾心目中依然會對政府的公信力存在一定的質疑,甚至認為政務公開只是政府為了籠絡民心而搞的形式主義,比較容易產生對政府的失望情緒。這就需要政府加強對于普通民眾政務公開知識和意識的宣傳,讓民眾更好的了解政務公開的標準、方法以及實際的意義,確保民眾對政務公開工作的知情權和建議權,從而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心目中政府的公信力。
結束語: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不斷的加強政府職能轉變工作的探索和實踐,而政府在普通民眾心目中的公信力,將直接影響到政府的工作能否贏得普通民眾的支持和理解。所以國家一直在通過“互聯網+”政務系統進行政務公開的探索,及時的找出政務公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且進行改正,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政府在普通民眾心目中公信力,政務公開也贏得了民眾的肯定與支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新華網,2017-12-11.
[2]季燕霞:《政府公信力的生產邏輯》,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