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瓊
摘要:在這個知識與經濟全面爆炸的時代,科技創新的力量在如今越發舉足輕重。而目前在教育領域,更注重學生的創造性能力,綜合性能力的培養,這樣教育出來的人才,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對于小學生命科學課程的教育來說,引入Steam項目研究,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前言
21世紀是一個信息紛雜的時代,而在教育領域,對創新型、綜合型人才的培養需求與日俱增、迫在眉睫。與此同時,steam教育在全世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影響。
STEM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后面加入了Arts,變成STEAM,比STEM注重的元素更加多元化,要求的學科能力更豐富多樣。STEAM就是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教育。STEAM講得更多的是合,STEAM真正要做的不是多學科,更多的是在多學科的基礎上將知識融合起來。它更強調主題之下的概念及一些基本技能,也即我們常說的“知識技能”,“整合”是“知識技能”的精髓。
Steam是深入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該項教育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且也能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升。作為一名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師,如今也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核心素養為基準,培養學生適應今后適應社會的應變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將核心素養運用在小學生命科學課程中的意義
STEAM的教育核心是多學科的綜合學習,相較于傳統教育的優勢是非常突出的。
它不像是傳統教育采用分科學習的教育方式,而是將各個學科結合起來,解決各學科孤立缺乏聯系的問題。STEAM教育有一個獨特的教學方法,采用項目式教學。
項目式教核心是給孩子一個項目,讓他們根據實際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動手探索,綜合學習各個學科的知識并整合應用,提交解決方案。在整一個過程中,培養團隊協作和溝通表達能力。
對于小學生命科學課程來說,優勢就體現的更加明顯。由于目前的應試教育,大多數學生其實并不重視科學這一門課的學習,認為這是可有可無的素課,并且深深感受到誰都能去教這門學科。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講,老師需要各個學科的知識儲備,學生需要有科學的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
科學這門課程也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宗旨,回歸教育的初衷,做到了真正的“學以致用”且多學科整合的形式,更好地激發孩子的不同學習特點,通過感興趣的學科,來帶動他們不擅長的領域。比如說,一個不善于抽象思維,而善于感性思維的孩子,如果你用動手實踐的形式來輔助科學教學,孩子可能會更感興趣;如果能進一步引導,把科學和工程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那孩子看到的就不單單是干巴巴的原理知識,而是這些科學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再比如說,把游戲和科學相結合,可以讓游戲零基礎的孩子,更加愿意參與其中。與其說STEAM是課程,不如說它是一種更先進,更能激發孩子想象力和學習的教學方法,而非一門單獨的課程。
二、如何將核心素養運用在課程之中
1.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一般來說,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知識接收的初級階段,灌輸太多的知識,對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說,顯然是有些勉強。如今的學生已經對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產生極大的反感。大部分學生會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太過于枯燥死板,導致產生極大的厭學心理。師生之間簡單的“教與學”的課堂教學,并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需求了。
新課改下,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等。這樣的教學模式,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深入理解和思考的過程中,自發產生求知欲,通過各種渠道,解決自己的疑惑。
2.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運用能力
通過活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倡玩中學,學中玩。游戲、活動在原理教學活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把學生從煩瑣、枯燥的文字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自覺地參與訓練。動手操作,在玩中學。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操作學具無疑是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的有效辦法之一。如在學習一些物理、數學相關的知識原理,可以通過“積木搭建”學習一些物理知識,如搭建蹺蹺板、釣魚桿、電梯等作品,在搭建的過程中既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又可以較快的學習知識。在搭建的過程中還能將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通過作品更直接的感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激發了他們無限的興趣和樂趣。
3.注重學生全面的發展實時跟蹤
核心素養最主要的就是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這不應該被曲解為學生的全優發展,因為這樣無形之中會強加給學生更多的壓力,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在于教會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把學生塑造成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個體。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善于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培養學生勇于承擔家庭與社會責任,這些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生命科學課程就是如此。學生是有個體差異、各有所長的,不能按照統一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所以在上課的過程中要讓每一個學生參與進來,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老師所關注的對象,在課程教學中,應該更加突出人性化,堅持以學生為主,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最佳時期,是每個教師都不容忽視的問題,只要我們全面關心,再用教師的智慧和耐心,用恰當的方式培養學生,讓學生都能在新時期下接受新時期的創新教育。
結語
總而言之,steam教育就是用綜合性的主題來組織教學內容,以實踐的形式來開展課堂教學,用產品化的成果來評價學生學習。而將這種核心綜合的教學素養運用到小學科學課程中,體現出了它的優勢,在課程中,強調動手及思維邏輯能力,是真正做到讓創造力回歸課堂的表現。
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他們需要更多的支持才能擴大steam的能力和素養,作為一名小學科學課程老師,讓學生提高這方面的能力,是我的責任。而在不同的環境之中給予孩子更多學習steam的機會。
參考文獻:
[1]范航宇.“STEAM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青海師范大學(2019)
[2]王艷光.“基于核心素養視角的初中數學教學探究”考試周刊(2018)
[3]劉小輝.“新課程下數學教師發展的調查研究”教育科學版 期刊(2010)
課題編號:2019dywkt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