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電子商務是電子工具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結合下產生的商務活動,是一種全新的購銷產品模式。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迅速,各地“淘寶村”為當地村民帶來便利。金融支持是當前農村電商想要獲得更進一步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本文就農村電商各階段金融支持情況進行調研,闡述金融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特征,針對當前金融支持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金融支持;農村;電子商務;農產品銷售;問題與建議
本文索引:周軒正.<標題>[J].商展經濟,2021(21):-067.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1.19
當前,國家大力開展農村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村網絡覆蓋率,促使越來越多的鄉村地區和當地村民使用互聯網技術,電視、手機、電腦等電子工具逐漸走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農村電子商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得以發展。農村電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縮小城鄉差距,減少由于地理因素和交通不便帶來的農產品滯銷問題,推動農產品的進一步銷售,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同時,農村電商的發展,可以吸引當地外出務工的青壯年返鄉創業,減少聘請人工的成本,農村地區店鋪租費低廉,供貨商和賣家租費成本減少,實際收入增加。因此,各地政府在農村電商發展各階段投入金融支持,助推其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金融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特征
為了解當前金融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山東省為主,對各地區各鄉鎮“淘寶村”進行調研考察。考察結果顯示,金融本身的趨利性,使得金融支持農村電子商務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形式也會有所不同,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在淘寶賣家創業前期,淘寶店鋪普遍具有開店門檻低、初始資金少等特點,因此,淘寶電商創業初期并不需要對外籌資,只需要自有資金就可以滿足日常的經營所需。根據相關數據可知,60%左右的淘寶電商表示,在創業前期自有資金比重可超過75%。
其次,隨著店鋪規模的逐漸擴大,淘寶電商開始獲得一定的店鋪收益,同時店鋪所需的資金也在持續增加,自有資金的減少迫使淘寶電商開始對外籌集資金。過去幾年,農村地區正規信貸渠道與機構數量不足,很多電商企業在申請信用貸款時因資料不全而無法通過金融機構的許可,導致融資籌資方式主要依靠親戚、朋友以及熟人等,僅有極少數農村電商可以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獲取小額貸款給予的支持。
最后,“淘寶村”的規模壯大和蓬勃發展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因此獲取了更多的社會資源。以棗莊市為例,2015年,當地政府要求相關部門加大對農村電商的支持力度,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進程。菏澤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正式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12月正式啟動阿里巴巴菏澤產業帶項目。隨著阿里巴巴在2014年推出“千村萬縣”計劃后,京東也提出了工業品進農村、農村金融、生鮮電商的3F戰略,在這個戰略中,電商無疑被視為核心,京東希望通過電商強勁的分銷能力打造生態鏈,形成全產業鏈的農村金融模式(見圖1)。隨著相關政策的有力推動,各地區商業銀行、農商銀行、村鎮銀行也開始介入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為農村電子商務提供資金支持,也為產業化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2 金融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村電子商務在政府的扶持下,得到了充分發展,但由于很多地區及鄉鎮的金融機構和體系制度尚不成熟,導致金融在支持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具體展開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大型金融機構服務農村電子商務理念薄弱
一方面,當前很多市區或鄉鎮可以辦理農村電商信貸業務的大型金融機構數量十分有限。以棗莊市為例,該地區可向農村電商發放特色貸款的金融機構僅占全市金融機構的1/3,由此可見,很多金融機構缺乏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服務理念,對農村電商貸款的投放力度也十分有限。除此之外,目前我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都在建立相應的電商平臺,但并沒有將自身優勢充分地運用于平臺管理中,運作模式、風格定位和傳統的銀行管理方式區別不大,并不能和市場上成熟的電商平臺形成正面競爭關系,因此無法對客戶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導致商業銀行電商交易量平平。
2.2 傳統信貸模式制約農村電商的融資能力
2.2.1 不動產抵押物不足制約農村電商承貸能力
以往正規渠道的金融機構在辦理相關貸款業務時,通常本著重抵押、輕信用的理念,而農村電商和相關企業則很難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物品。近幾年,棗莊市農村電商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大多是以擔保貸款為主,抵押貸款僅占25%左右。由此可見,不動產抵押物不足成為制約農村電商融資能力的一大重要因素。
2.2.2 農村電商聯保空間不大
根據上文所述,很多農村電商的籌資方式主要依靠親戚、朋友以及熟人等,借錢不還的情況會對村民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而逐漸解體的相互監督社會也使得農民的誠信意識大大降低,很多聯保貸款戶出現集體逃債、相互掩護的現象,導致金融機構清收難度加大的同時,發放聯保貸款的積極性也受到了嚴重抑制,農村電商聯保空間愈發縮小。
2.2.3 銀行與企業信息不對稱
很多處于創業前期的農村電商企業普遍具有店鋪規模小、資金少、收益小、擔保能力低、風險控制力弱等特點,再加上目前農村電商數量逐漸增多,金融機構逐戶了解客戶信息成本過高,現存的信用體系并不完善,使得金融機構無法便捷準確地掌握電商客戶信息,進一步導致銀行與企業信息不對稱,無法全面掌握真實經營狀況,難以對盈利能力和實際還款能力進行準確評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對金融機構自身的成本收益造成損失。
2.3 金融產品創新性低,難以滿足農村電商融資需求
農村電子商務主要有創業成本低、資金額度小、周轉快等特點,和商業銀行的普通信貸需求有所不同,需要根據電商企業的實際情況推行相應的貸款模式,開通專門的農村電商審批通道,滿足電商客戶的融資需求。但當前大多數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依然遵循傳統的管理觀念,缺乏電商服務理念和創新能力,再加上很多銀行基層缺乏自主權,即使掌握了當地農村電商客戶的基本信息,也不具備對產品進行創新研發的權限,從而造成金融支持能力不足。
2.4 農村電商自身因素制約其承貸能力
農村電子商務主要通過網絡進行產品的銷售經營,所需人工數量和管理成本較低,一間辦公室只需要3~4個人就可以完成下單銷售工作,也和正規金融機構重資產抵押的傳統信貸管理觀念形成沖突。同時,由于多數的農村電商是以家庭為主的經營管理模式,缺乏專業的財務賬目管理人員,財務管理體系不合理,在貸款融資時無法提供全面且完善的財務資料,從而很難得到正規金融機構的認可和批準。很多電商企業只能以法人的個人名義進行貸款,由此可見,農村電商的自身因素也在一定程度加大了融資難度。
3 金融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改善建議
3.1 政府應充分發揮政策扶持作用
為了幫助農村電商更好地獲取金融支持,政府應提高對政策扶持的針對性。首先,應擴大貼息貸款支持面,針對資金緊張的農村電商群體,相關部門應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并通過設立還貸周轉金等措施,為農村電商貸款提供幫助。其次,完善信用制度建設,為了打造良好的農村電商信貸環境,政府部門需建立健全農村電子商務信用管理制度,針對農村電商企業和村民出現的借貸不還、集體逃債現象,制定相應的農村電商領域失信行為懲戒體系,消除金融機構和電商企業的雙重信用負擔。最后,拓寬農村電商融資渠道,通過引入VC/PE等股權投資,大力發展產業投資基金的方式,吸引民間資本,為農村電商提供更好的資金支持,改善企業和農民借貸難、渠道少的困境。
3.2 正規金融機構應加快轉型創新步伐
銀行應該針對當前農村電商的主要經營特點,及時改善管理理念和信貸模式。一方面,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應完善網絡信貸管理系統,健全貸款審核機制,將網絡貸款風險充分降低。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對自身金融、信貸產品進行創新研發。通過關注農村電商金融融資需求變化,充分使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工具,創設以農村電商經營專業化、產業化、集群化為主要發展趨勢的創新型金融產品。同時,根據自身優勢,推動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網絡業務的發展,開設“網上預約”“網上申貸”等服務平臺,使電商企業足不出戶就可以申請融資籌資業務,簡化貸款業務流程,提高業務辦理效率,給村民和電商企業最大程度上帶來便利。
3.3 提高金融服務意識,培養農村電商借貸意識
為了拓寬農村電商群體的融資渠道,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應不斷創新服務形式、加強服務理念,根據農村電商的融資需求,發放特色貸款,加大對農村電商貸款的投放力度。此外,各金融機構應大力開展農村地區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宣傳農村特色貸款融資業務,銀行和金融機構員工可以通過定期前往農村地區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有獎問答、發放宣傳手冊等活動,向村民和電商企業推廣信貸產品,提高對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了解,信任度和借貸意識得到有效提高。
3.4 農村電商應加強自身建設
當前,很多村民和電商企業依然本著自給自足、小富即安的傳統經營觀念,缺乏對銀行的信心和依賴度,在與銀行少有交流的情況下,對相關的信貸產品和貸款政策了解不夠充分。針對這一現象,農村電商應該及時扭轉自身經營模式,調整思路,將做大做強、加快發展作為主要的營銷理念,同時,在具備充足資金能力的基礎上,聘請專業的財務管理員工,規范財務管理體系,獲取正規金融機構的認可,提高承貸融資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能夠更好地引導農村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村民實際收入,減小城鄉差距。當前,“淘寶村”的興起和發展使得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村電商的支持力度,并投入了更多的金融支持與資源供給。針對金融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相關部門應及時采取合理舉措,通過政府扶持、金融機構轉型創新、培養村民借貸意識、電商企業加強自身建設等措施,為農村電商發展道路掃清障礙,助推農村電商發展能力,實現鄉村產業振興。
參考文獻
楊杰.金融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問題分析[J].商展經濟,2020(4):53-55.
楊玲莉.普惠金融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商展經濟,2020(3):85-88.
底晶.金融支持農村電商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金融電子化,2018(2):87-88.
姚躍華.金融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調查與思考——以湖南省桃江縣為例[J].武漢金融,2017(10):85-87.
傅贊.電子商務發展與融資模式創新探討——以義烏為例[J].浙江金融,2021(11):67-71.
孫書軍,董曉麗.金融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思考與建議——以牡丹江市為例[J].黑龍江金融,2019(2):69-70.
程斌.“一帶一路”視域下全產業鏈跨境電商生態圈構建思路的探析——以義烏市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5).
段麗娜,謝宏武.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電商的發展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為例[J].營銷界,2020(38):54-56.
胡卉然,朱舒依,李碩,等.關于淘寶村網商發展策略的研究——以中國“網店第一村”浙江義烏青巖劉村為例[J].營銷界,2015(45):93-94.
王惠清.基于電商平臺的農業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研究[J].營銷界,2021(11):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