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東方音樂文化認同*

2021-11-19 13:34:41朱玉江
音樂文化研究 2021年2期
關鍵詞:一帶一路音樂文化

朱 葉 朱玉江

內容提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標志和生命力的源泉。每個民族的發展都依存于本民族文化的內聚力,都源自于本民族對文化的認同感。在我國著眼長遠提出的“一帶一路”背景下探討東方音樂的文化認同,對于重新認知、理解、建構東方音樂文化價值觀,明晰發展走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絲綢之路的音樂文化遺產是東方音樂文化認同的基礎,文化認同是推動東方音樂的文化對話與理解的基礎。東方音樂文化認同需要從東方音樂文化自身所固有的價值觀、美學觀、文化哲學觀等東方文化中探尋,其基本路徑是返本開新,它需要重新厘清和構建基于東方文化中的東方音樂觀,并將東方各民族音樂作為主體進行認知,同時還需在與西方音樂文化的主體間性對話與理解中重新發現和闡釋東方音樂,以此增強對東方音樂的文化認同。

關于絲綢之路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之前數千年,張騫到達西域后發現那里大量地使用中國傳過去的竹制品和紡織品,西漢使團打通了亞歐非的通道,這被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稱為“絲綢之路”。當時“絲綢之路”的原本意思是以絲綢貿易為主的商業之路。絲綢之路上不同國家、民族、地區交流打破了各自封閉的發展之路,帶來了互通有無與友好往來的開放之路。絲綢之路沿線的人們將各自的文化觀念、宗教信仰、科學技術及其物質上的表現等文化像種子一樣沿途傳播,書寫了人類歷史上的文明穿行與交流之路。“絲綢之路的開通對于推動我國歷史、宗教、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給音樂藝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①

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3年9月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2017年10月,習近平又提出了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共同構成了“一帶一路”倡議。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成千上萬的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項目見證了人類文化交流與互鑒從全球化傳播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的必然性。

我們知道,近代以來,東方文化在其發展中深受西方現代化影響,東方國家在各自的現代化道路上形成了不同的現代化模式,如日本的“脫亞入歐”使得東亞文化圈遭到解體,土耳其投入歐盟懷抱使得西亞北非文化圈遭到解體。西方對東方國家的分而治之的殖民主義政策推動了東方國家的“西化”,這帶來了東方國家文化認同的危機,并成為學界有學者試圖解構“東方”的主要理由之一。因此,增強、建構東方文化認同是應對“解構”東方文化的理想方式。

作為絲綢之路文化組成部分的東方音樂文化是一種“境域性”和“文化性”的地方性音樂,是當地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發展中形成的自主享用和傳遞的音樂,對當地人具有廣泛而持久的教化功能。面對著西方現代化的浪潮,東方音樂文化發展需要思考其存在的文化認同問題。

一、推動文化對話:“一帶一路”背景下東方音樂文化認同的基本意義

所謂“文化認同”就是指“對人們之間或個人同群體之間的共同文化的確認。使用相同的文化符號、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同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規范,是文化認同的依據。認同是文化固有的功能之一”。②我們知道,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標志,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命力的源泉。每個民族的發展都依存于本民族文化的內聚力,都源自于本民族生生不息的家園意識以及本民族對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歷史上的“東方音樂”概念曾經是西方人眼中“非我族群”的“他者”的概括。他們以西方音樂文化的眼光而不是從東方音樂文化內部持有者的眼光來看待東方文化,如柏遼茲于1851年聽了一首中國歌曲之后,在《樂隊的晚會》一書中寫道:“東方人稱作音樂的東西我們最多稱作是貓的音樂,對他們來說,或更確切地說,是對麥克佩斯的女巫來說,奇形怪狀就是美。……中國人唱歌就像狗吠,就像貓吐出卡在嗓子里的一根魚刺。”③這種對音樂文化的理解是以單一的音樂觀為前提的,即用西方音樂的標準去衡量、詮釋非西方音樂,這種單一音樂觀必然會造成不同文化背景中音樂之間的對話與理解的缺失。

文化認同是文化對話與理解的基礎,文化認同有利于推動文化對話。對話是基于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主體之間進行的交往活動,這種活動以探尋共識達成為目的。無論從何種研究視角或何種對話形式來看絲綢之路,絲綢之路都堪稱不同文化對話的標本。文化對話的各種原理機制都可在絲綢之路中管窺出來。歷史上絲路文明的積極擴散與對話推動著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與共同繁榮。

絲綢之路覆蓋整個東方地區,它溝通了東方三大文化圈,即以儒道文化為傳統的東亞文化圈、以印度教和佛教為傳統的南亞文化圈、以伊斯蘭教為傳統的西亞北非文化圈,這三大文化圈都擁有相應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絲綢之路的東方音樂文化的對話交流、融合形成了東方音樂文化三色調和與多元互補的格局。

絲綢之路上的東方音樂文化對話彰顯了包容并蓄的文化內涵。在中國音樂的發展歷史長河中,經由絲綢之路借鑒、吸收而來的外來民族音樂文化對于豐富、滋養、延續、傳承、發展本土的音樂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如歷史上隋唐時期強盛的音樂文化就是基于絲綢之路吸收和融合了印度、波斯和西域等地區的音樂文化,這些音樂文化與本土音樂文化進行對話融合形成了新的音樂文化,而這些成熟的音樂文化又通過絲綢之路傳播于東亞諸國,并對其產生了深刻影響。

文化對話是文化多樣性的體現。文化的認同奠定了文化對話的基礎,而文化差異性則使文化對話成為消除文化對立的必要途徑。文化對話強調文化群體中的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獨特價值與意義,任何一種文化都不能以自己“先進”“高級”“權威”自居而替代、泯滅其他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間唯有在和睦相處、交流互鑒中才能理解和包容與己不同的文化樣式,也因此可能實現費孝通先生所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④的理想世界。

絲綢之路上東方音樂文化的傳播與融匯正是基于文化認同基礎上的平等對話,而這恰恰凸顯了東方音樂文化發展的“無中心論”思維。例如,隋唐時期的天竺樂(古代印度樂舞)、西涼樂(流行于甘肅一帶的音樂)、安國樂(中亞古國的樂舞)、龜茲樂(古龜茲國音樂,位于今新疆庫車一帶)、康國樂(今烏茲別克境內撒馬爾罕一帶)、疏勒樂(古西域國名,維吾爾族聚居之處)都來自絲綢之路。雖然當時的唐朝很繁盛,但在與不同民族音樂文化交往方面并不宣揚中國音樂中心論,而是在對話融合中將外來音樂文化本土化。我國的琵琶、揚琴、嗩吶、篳篥等都是絲綢之路不同音樂文化對話中交流成果,像琵琶自漢末傳入中國以來就經歷了中國化的發展歷程,并成為中國本土化的民族樂器。當下“一帶一路”倡導的多邊主義就是凸顯了絲綢之路的“無中心論”思想,它秉承合作共贏之理念,為各國提供一個包容性的大空間。絲綢之路鏈接了亞歐非各個民族,無中心可言。這樣的無中心其實就是只有節點沒有中心的互聯互通的互聯網,這是文化生態平衡的必然要求。

“和而不同”是絲綢之路東方音樂文化認同與對話的核心思想。文明或文化的沖突在文化對話中是難免的,但“和而不同”是化解沖突更好的途徑。“不同的文化傳統應該而且可以通過文化的交往和對話取得某種共識,這是一種由‘不同’達到某種意義上的‘同’的過程。這種‘同’不是一方消滅一方,也不是一方‘同化’另一方,而是在兩種不同文化中尋找交匯點,并在此基礎上推動雙方文化的發展,這正是‘和’的作用。”⑤歷史上絲綢之路的音樂文化在文化認同與文化對話中正是秉承著“和而不同”而走向共同繁榮發展之路。

二、立足東方文化:“一帶一路”背景下東方音樂文化認同的基本內容

“絲綢之路”作為東方國家的共同文化遺產,它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及其文化特征是東方文化認同的基礎之一,因此,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探討東方音樂文化認同需要從東方音樂文化自身所固有的文化傳統中尋找認同基礎,即東方音樂文化所固有的價值觀、美學觀、文化哲學觀等東方文化精神是東方音樂文化認同的基礎。

東方文化包含著東方音樂,東方音樂是東方文化的組成部分,東方音樂之于東方文化就如同鹽溶于水,飲者知其味。我們所研究的東方音樂其實正切中了東方文化之本義。東方音樂的美學思想、文化哲學、音樂語言等都具有典型的東方文化意蘊,而這些構成了東方音樂文化認同的基本內容。

從美學角度來說,東方美學的體驗性、模糊性與多義性、非人工性和非體系性等都可作為東方音樂文化認同的基本內容之一。中國乃至東方民族的哲學范疇更多是主體體驗過程的總結與表達,對揭示外在客觀事物性質方面很少用范疇形式直接揭示和概括意義,更多的是從人的內心感受與體驗出發來感知外物,以主體心性的感性方式表達出來。像中國的“味”“滋味”“韻味”“興”“感興”“氣韻”“意會”等,日本的“物哀”“幽玄”“花姿風韻”等。印度的《舞論》中將戲劇審美情感的基調歸納為八種“味”,即“艷情、滑稽、悲憫、暴戾、英勇、恐怖、厭惡、奇異”。⑥這八種“味”又可分為49種“情”,每一種“情”“味”都在表達人內心深處的情感沖動,這種情感沖破了任何理性、道德和宗教信仰的限制,給人一種純粹、熱烈、自由之感。東方各民族在對藝術理論的解釋中習慣于運用詩化語言,這便產生了詩化理論與詩化批評,如形象化的比喻,個人感性的描述方式,詩化語言生成了東方文化藝術審美感知的模糊性及其藝術概念的多義性等特征。如印度古代美學名著《舞論》中從生理維度對口味的快感感覺進行了分析,并對藝術審美中的“味”進行了詮釋:“味如何被嘗?正如有正常心理的人們吃著由一些不同佐料所烹調的事物,就嘗到一些味,而且獲得快樂等等。同樣,有正常心理的觀眾嘗到一些不同的情的表演所顯現的,具備語言、形體和內心的常情,就獲得了快樂等。”⑦泰國音樂的美學追求“風味”,“一位表演者要想獲得成功,則必須熟悉并掌握很多種不同的風味,從而開始探索自發產生風味的世界。”⑧日本和中國的美學理論中也有代表性的詩化理論,如日本美學中所強調的“物哀”“空寂”“閑寂”等,中國《典論·論文》中所言的“時有齊氣”“和而不壯”“氣體高妙”等。但這種詩化理論與詩化批評在持有“西方文化中心論”觀念的學者看來是低級的,因為“東方藝術的審美意識還沒有達到上升為思辨理論的地步”。⑨東方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其文化哲學、美學思想中有著各自的術語、概念、范疇,如中國文化的“天人合一”、印度文化的“梵我合一”等。東方藝術中,天地宇宙與生命感悟是相通相容的,東方的藝術文本總給人一種流蕩廣遠而又包含廣遠的整體性感覺。“東方哲學、美學范疇沒有人工的、邏輯的虛構的框架,也就沒有理性邏輯的‘一元化中心’,沒有西方理性主義哲學所追求的那種‘確定性’和‘精確性’。東方哲學、美學范疇就永遠處于‘成為’的過程之中,永遠處于‘可能’的狀態之中。”⑩可見,東方文化哲學、美學范疇形式具有非人工性和非體系性特征。

從文化哲學角度來說,東方音樂是建立在主客合一的哲學基礎上,強調整體性思維。“東方音樂的哲學美學是以主體性直覺整體經驗為基礎的音樂實踐,西方音樂及音樂實踐則反映了主客觀認識論哲學的實踐。”?東方文明中的藝術強調和追求“主客合一”的整體性思維。像中國的“天人合一”、印度的“梵我如一”、日本的“神人一統”、古埃及的“生命輪回”等思想都直接或間接地將天地自然界視作相互融通的有機整體。東西方美學都追求和諧,西方美學重視形式性和諧,這種理念使得西方藝術重在模仿或寫實,而東方美學關注和強調天人合一的生態美景,自然和諧是東方文化哲學的重要主題。中國道家提出的“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儒家提出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都說明了人與自然的和合美境。阿拉伯的詩歌中常以擬人化手法展現人與大自然之間神我合一的和諧之美。東方藝術追求一種抒情與言志的融合,它不重視對客觀事物的描摹,它從根本上是整體性的。譬如,東方舞蹈常以簡約和樸素的動作來表現蘊含著動態的精神性節奏,像印度舞蹈中為了表現充滿包羅萬象的韻味習慣于運用以生命肢體作為軸心的向內圓弧動作,日本的能樂表演中為了能夠表達充滿著巨大震撼力量的意境常常以小幅度的簡約動作為主。

從音樂與語言角度來說,東方音樂風格與地方語言是密不可分的。“語言的背后是思想,思想的背后是靈魂”。?東方音樂語言與西方音樂語言存有差異,“西方音樂體系客觀音高組織自律封閉的結構與語言相脫離。再者,西方音樂符號的數學化成為邏輯化的前提,由此,基本樂理、和聲、曲式、復調等形成了音樂的人工語言表達體系。而東方卻始終保留了音樂的日常語言表達體系,它更傾向于直覺經驗與神學的語言體系。”?中國音樂風格是以地區性方言為基礎,正所謂“一地一方言,一地一聲腔,一地一音調,十里不同鄉,五里不同俗”。阿拉伯的《古蘭經》吟誦同樣是與語言的一體性。可以說,東方音樂與地區性語言同源,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都是如此。東方音樂與文學的關聯性正凸顯了音樂與語言的同源性。中國的唐詩詠誦,印度的《梨俱吠陀》與《耶柔吠陀》吟誦,阿拉伯伊斯蘭的《古蘭經》吟誦等都凸顯了東方音樂與語言的不可分割性。

當然,東方音樂文化認同的內容還有很多,如音樂類型、音樂價值觀、音樂本體觀、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等諸多方面內容。東方音樂文化具有多元性,東方三大文化圈(東亞文化圈、南亞文化圈、西亞北非文化圈)孕育著不同的音樂文化,每個文化圈都有各自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都具有鮮明的特征。各個文化圈之間的音樂文化存有差異,即便是同一文化圈內部音樂文化也具有多元多重的特點。因此,構建東方音樂文化認同需要進行比較研究,不僅是東西方音樂文化比較,還需要進行東方各文明中的音樂比較,東方各民族中的音樂比較,以此探尋東方音樂文化的相通相近性,在“和而不同”理念指引下構建東方音樂文化認同。

三、倡導返本開新:“一帶一路”背景下東方音樂文化認同的基本路徑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為一種“話語”的全球化日益滲透于各個領域,如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已成為當下研究的熱門。在全球化浪潮中,具有濃厚的東方地域性文化的東方音樂如何正確審思自身,構建一個全球化話語的東方音樂文化是全球化時代東方音樂文化發展面臨的問題。

從共時性角度來看東方音樂,它是東方各個國家、民族、地區在獨自存在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所產生與生成的音樂文化思想。從歷時性角度來說,東方音樂是一個開放性的概念,它歷經了軸心時代、中心時代、全球化時代,這是一個延續、割裂、融合、重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東方音樂話語經歷了本土化到殖民化再到全球化的轉化過程。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最早提出了“軸心時代”這個概念,他認為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東方誕生了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四大文明古國,這四個文明古國具有各自特色和各自獨立的四大文化模式。“軸心時代”的東方各民族在各自獨立自存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形成和發展了各自的音樂文化思想。它充分凸顯了東方文化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相和諧的“和合”精神,以及在音樂活動中所呈現的文化性格,因此,這一時期東方音樂文化保持著各自的相對獨立性,固守著自己的文化傳統。

“中心時代”是16世紀早期資本主義對外擴張所形成的資本主義為中心的時代。距今已有近五百年歷史。“中心時代”的基本特征是“西方中心論”,它走出了“軸心時代”彼此隔離的社會狀態的藩籬,走向了“世界歷史”的新時期和現代化的歷程。作為一種思維和理論范式的“西方文化中心論”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西方學者對東方音樂文化的正確理解,同時也使得東方音樂學者以西方音樂文化范式作為坐標來理解和構建自己的音樂文化范式,以至于容易滋生音樂文化的殖民化。

20世紀80年代,隨著文化觀念上的整體性改變,消解基礎、解構本質、倡導多元,西方文化中心論遭到反思與批判,西方文化界開始意識到并承認和肯定了民族文化的各自獨特性和對話交流與融合互補的和“多元共生”觀念,西方后現代文化粉墨登場。當今的全球化時代可謂是第二個軸心時代,我們要在歷史長河中認識東方音樂文化發展軌跡,開拓其發展未來,在返本開新中實現東方音樂文化的認同。

在當下被雅思貝爾斯所說的第二個軸心時代的全球化語境下,文化需要在各文明之間的對話、交流、融合中發展,同時也將在各自文明的返本開新中貢獻各自文明的智慧。“一帶一路”背景下東方音樂文化認同之路就是各自音樂文化返本開新之路,可以說,返本開新是東方音樂文化認同的基本路徑。

返本開新不是復古,而是要回到東方各民族音樂文化本體中進行發展。首先是重新厘清和構建基于東方文化中的東方音樂觀,因為并非所有文化都有“Music”這個詞,一種音樂文化最終依據于該民族自身的音聲、概念、行為。像中國古代的“樂”實際上包含音樂、歌舞、詩賦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內容。不同文明中的音聲、概念理解不盡相同,即音樂能指與所指在不同文化中存有差異。在西方認識論哲學中,音樂的音聲與概念是固定的,即音樂的能指與所指是一一對應的,如西方樂理中的“樂音”界定為“音高、音值、音強、音色”,這是音樂的科學性顯現。但隨著文化哲學的“語言學轉向”及其在音樂人類學的運用,音樂的語言概念對于理解一種文化中的音樂顯得尤為重要。從現象學哲學來看,音樂人類學主張“直接面向事情本身”,即將“音樂”本質“懸置”起來直接深入音樂本體進行現象學的考察,即放棄“先入為主”的原先固定的具有普遍性、客觀性、科學性的音樂實體或本質觀,而從音樂自身的文化性、境域性、價值性中認知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中的音樂,“原來人類音樂的多樣性首先體現在‘聲音’與‘概念’的多以對應和多多對應上,以一一對應的音樂認知和音樂教育,遮蔽、排斥了音樂世界的差異性、多樣性及其豐富性。”?所以說,東方音樂觀構建不能用西方音樂觀來規范和界定,因為東方音樂觀有其自身文化性、境域性,如東方音樂與語言的同源性,東方音樂哲學本體的主客不分性,東方音樂的即興、口傳心授與演創的合一性,等等。探尋東方音樂自身音樂觀,重新理解和構建東方音樂觀是實現東方音樂認同的基本條件。

其次是要將東方各民族音樂作為主體進行認知,即強調東方音樂文化的主體性,不能“以西釋東”。現代性對第三世界的滲透使得東方學者慣于到西方文化中尋找闡釋東方音樂文化的方法,東方音樂僅僅作為客觀化存在的研究對象,這極易造成東西方音樂文化對話不平等性及東方音樂文化話語缺失。在“以西釋東”的文化理解中,由于是從西方音樂文化出發來論衡東方音樂文化,很容易造成以西方音樂文化之長論東方音樂之短之現象,從而得出東方音樂文化是“初級”的或“樸素”的結論。這必將遮蔽東方音樂文化的“本真面目”,也遮蓋了東方音樂文化中所蘊含的能貢獻于當代人類社會的智慧與文明精神。如今,四大文明音樂教育體系主要呈現三種狀況:“西方是主體型,印度也是主體型,阿拉伯伊斯蘭是西方外來體系與主體的分離分立型,中國是移植西方外來主體融合依附型。”?這三種狀況在東方文明中的音樂教育體系都有,其中,完全以西方音樂作為主體構建的音樂教育體系在中國音樂教育中做得相對徹底。在當今全球化的多元文化語境中,這種將客觀對象存在的東方音樂作為以驗證西方音樂理論或者以西方音樂為主體認知作為客體存在的東方音樂的做法已然過時,從東方音樂文化主體中構建東方音樂文化觀、價值觀、本體觀等已是東方音樂自身發展趨勢,構建以東方音樂作為文化主體的音樂認知和音樂教育體系是實現東方音樂認同的基本保障。

最后是將東西方音樂文化理解為主體間性的關系,構建平視對話和差異互動模式,即用全球性或世界性的音樂視界而非西方人的音樂視界“重新”發現和闡釋東方音樂,展示給世界一個真實的東方音樂形象。當今的全球化不是全球文化的“同質化”,而是文化差異性存在的多元化,如果說前現代文化倡導一元中心論,現代文化倡導二元對立(傳統與現代、先進與落后),那么,當下的后現代文化則倡導文化多元化。在文化多元化時代實現東方音樂文化認同不是拒斥西方音樂文化。歷史上的絲綢之路盡管主要在東方,但也是連接東西方文化的橋梁。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特點,強調在與西方文化的平等對話基礎上共同走向繁榮。因此,東方音樂文化認同既要將東方音樂文化作為主體進行認知與發展,也要在東西方音樂文化的主體間性中發展自我。所謂主體間性就是主體在面對“物”和“他人”時,都將對方視為與己一樣具有主體的人,而不是把對方當作任意宰割的“對象”或“客體”的“物”進行認知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者,人也”“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體現了主體間性的思想。在主體間性思想中,東西方音樂文化對話不是主客二分關系,而是互為主體的關系,在平等與相互尊重的互為主體對話中既能夠始終保持自身文化的獨特性,又能夠豐富、拓展自身音樂文化,從而使自身音樂文化永葆活力和發展動力,并產生強烈的文化認同感與文化自信。

結 語

“一帶一路”建設既需要經貿合作的硬支撐,也需要人文交流的軟助力,文化交流促進人們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相互尊重。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帶一路”喚起了人們對東方音樂文化的重新發現,也喚起人們重新審視東西方音樂文化的獨特性及地方性,正如王岳川先生所說:“‘發現’是重新探索和重新解釋,是對歷史塵埃的拂去,是對被遮蔽的形象的重新清理,是對歪曲的文化身份的重新恢復。”?因此,發現東方音樂,增強和構建東方音樂文化認同,在新的絲綢之路上與西方音樂文化平等對話,共同走向江河入海式的文化融合,是“一帶一路”背景下東方音樂文化發展的應然之路。

注釋:

①趙維平:《絲綢之路上的音樂及其傳來樂器研究》,載《音樂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

②崔新建:《文化認同及其根源》,載《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③轉引自[法]A.達尼埃盧著,俞人豪譯:《對亞洲音樂是輕視還是尊重》,載《外國音樂參考資料》,1981年第1期。

④費孝通:《反思·對話·文化自覺》,載《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⑤湯一介:《“和而不同”原則的價值資源》,載《學術月刊》,1997年第10期。

⑥邱紫華 王文革:《東方美學范疇論》,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第128頁。

⑦同⑥,第7頁。

⑧鄭雋逸:《泰國傳統音樂的“風味”的探究》,載《音樂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

⑨同⑥,第12頁。

⑩同⑥,第9頁。

?管建華:《東西方音樂的差異性及文明對話》,載《音樂藝術》,2014年第1期。

?王岳川:《書法文化精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第58頁。

?同?。

?管建華:《中國音樂教育與國際音樂教育》,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第284頁。

?管建華:《生態社會音樂教育實踐哲學的文明歸復——禮樂文明實踐哲學與希臘文明實踐哲學的返本開新》,載《中國音樂學》,2015年第1期。

?王岳川:《“發現東方”與中西“互體互用”》,載《文藝研究》,2004年第2期。

猜你喜歡
一帶一路音樂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誰遠誰近?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樂
印媒:“一帶一路”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環球時報(2014-12-10)2014-12-10 08:51:32
音樂
秋夜的音樂
文化之間的搖擺
雕塑(2000年1期)2000-06-21 15:13: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成人第一页|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日本日韩欧美|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亚洲天堂区| 97久久精品人人| 久草性视频|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欧美日韩综合网|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极品|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欧美不卡二区|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97se亚洲|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免费高清毛片|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自拍欧美亚洲|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国产丝袜精品|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国产在线专区|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视频一区亚洲| 国产不卡网|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久久综合激情网|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 亚洲视频三级| 国产天天射|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午夜丁香婷婷| 久久精品电影| 2020国产精品视频| 视频一区亚洲|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无码国产伊人| 日本午夜影院| 青青草综合网|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爽妇精品|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