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理工職業學院 于雪麗
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五大領域之一,是幼兒園保教的基礎,也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家長應當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提供正確的健康教育內容,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促進幼兒和諧、健康成長。
本調查選取鄭州市二七區三所民辦幼兒園和一所公辦幼兒園的126名幼兒家長為研究對象,以電子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
本次調查共發放電子問卷126份,收回有效問卷121份,回收問卷有效率為96%。
1.居家生活習慣
如圖1所示,幼兒在居家期間的起床時間比上學期間要晚,78%的幼兒起床時間在8點以后,少數幼兒起床時間呈現無規律狀態。除此之外,大部分幼兒居家沒有午休環節,晚上睡覺時間也比較晚。

圖1.幼兒起床時間分布圖
如圖2所示,需要家長督促盥洗的幼兒占13%,會主動洗手的幼兒占57%,偶爾會忘記洗手的幼兒占30%。

圖2.幼兒洗手習慣
如圖3所示,居家期間幼兒在刷牙習慣的堅持上表現不夠好,能堅持刷牙的幼兒只占30%,不能堅持刷牙的幼兒占20%,偶爾會忘記刷牙的幼兒占50%。

圖3.幼兒刷牙習慣
2.零食攝入
我們通過統計幼兒的飲食是否規律、零食的攝入量是否有變化以及家長對幼兒吃零食的態度,發現幼兒居家一日三餐呈現不規律狀態,零食攝入量較上學期間大。如圖4所示,家長對幼兒攝入零食所持態度不統一,31%的家長認為不能讓幼兒隨便吃零食,因為零食不利于健康;47%的家長認為可以偶爾吃一些;22%的家長認為可根據孩子的需要選擇攝入零食的量。

圖4.家長對孩子吃零食的態度
3.居家活動
如圖5所示,幼兒居家主要從事的親子活動中,親子閱讀占56%,親子游戲占17%,親子體育占12%,親子家務占8%,親子制作占7%。幼兒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明顯比上學期間長。

圖5.幼兒居家活動類型
4.幼兒情緒
幼兒居家期間,大部分家長都能做到積極關注幼兒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尤其幼兒出現咳嗽、發熱等癥狀時。家長也會根據幼兒的表現,判斷幼兒的心理狀態。從我們的調查可以看出,居家期間幼兒情緒穩定,但偶爾也會有煩躁情緒。
5.居家教育的困惑
幼兒居家期間,家長的教育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何更好地教育幼兒、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何組織豐富的游戲活動以減少幼兒電子屏幕的接觸時間等方面。
1.生活習慣不良
個別幼兒睡覺時間無規律,白天任意時間都能睡覺,以致于正常的作息被打亂,起床時間時早時晚。
2.飲食不規律
家長的一日三餐不規律,導致幼兒飲食也不規律。居家期間家長為了打發閑暇時光,會在網上搜索一些在家能實現的食品制作方法,為幼兒制作好吃的食物,導致幼兒攝入量較多且不規律。
3.活動較少,電子屏幕接觸時間較長
由于無法進行室外活動,室內活動空間有限,導致幼兒在家活動空間和活動類型受到限制。我們調查發現有這些問題:家庭內沒有屬于孩子的游戲場地;家長因為沒有時間陪伴就讓孩子單獨玩游戲;每天重復幾種簡單的游戲,如“藏貓兒”的游戲,親子游戲的變化少;家長僅關注游戲的娛樂性,忽視了教育性,使親子游戲成了溺愛孩子的游戲。
4.幼兒情緒略有波動
居家期間,家長十分關注幼兒的健康,尤其是身體健康。在父母的陪伴下幼兒情緒基本穩定,但偶爾會出現感覺無聊、哭鬧,想外出活動的狀況。

1.家長學習必要的育兒知識和方法
家長需要學習幼兒成長和保育方面的知識,了解、把握幼兒的成長規律和行為特點,掌握基本的教育方法和策略,發現幼兒在生活中的特長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指導和教育。
2.健康教育內容生活化,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好比幼苗,必須培養得宜,方能發榮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庇變浩谑桥囵B良好行為習慣、性格的關鍵時期,寓行為習慣于生活和游戲中,讓幼兒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和性格。
3.家長做榜樣,讓幼兒飲食有規律
家長應學習營養學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的養育水平,確保日常飲食多樣化,均衡幼兒膳食營養;家長應做好孩子的榜樣,做到三餐有規律,不能在孩子面前出現暴飲暴食、飲食不集中、挑食等不良行為,和孩子共同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4.居家活動多樣化,減少幼兒屏幕接觸時間
在居家的一日生活中,家長可以在有限的空間里將居家活動多樣化,以減少幼兒與電子屏幕的接觸時長,不同的時間段給幼兒安排不同的活動。
親子家務:包括起床后的疊被、打掃時的灑水、做飯時的摘菜等。
親子游戲:根據游戲的性質可分為建構游戲、角色游戲、表演游戲和幼兒手工、折紙和畫畫等。
親子美食:從簡單的食物做起,讓幼兒一起動手操作,比如榨橙汁、包餃子等,既可以增加幼兒的參與度和勞動后的成就感,又能提升幼兒食欲。
親子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養、品行端正、值得信賴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出自對書籍有著熱忱的愛心的家庭?!碑敯职謰寢尯秃⒆庸沧x一本書時,孩子會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快樂事情,進而更愿意自發地去閱讀。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一同成長;通過共讀,父母有了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共讀,圖書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5.積極關注和穩定幼兒情緒
對于幼兒來說,情緒不僅影響幼兒的認知過程,更會影響幼兒積極、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長要通過觀察幼兒的表情、語言和動作來判斷幼兒的情緒。此外,家長應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能把壞情緒暴露在幼兒面前;合理滿足幼兒的需求,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幼兒會出現煩躁情緒;若幼兒出現了負面情緒,家長需要巧妙引導并幫助其調整情緒。
幼兒居家過程中,父母需要以身作則,規范飲食起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育兒知識和親子游戲,寓教于每日生活當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在家接受正確的健康教育內容,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