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縣級機關幼兒園 薛婷
設計意圖:本次活動內容來源于班級建構區,在觀察幼兒建構游戲的過程中,我發現個體差異較明顯,特別是對架空、穿插等建構技能的掌握。在幼兒充分自主、持續探索的基礎上,我借助建構“立交橋”幫助幼兒提升建構經驗,激發更多幼兒參與到建構活動中,讓幼兒感受不同立交橋的搭建、體會立交橋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真正了解立交橋的含義和特征。
活動目標:1.感受立交橋的形態,進一步了解立交橋的功能。
2.能針對不同層次的橋選擇合適的橋墩進行搭建。
3.掌握架空、穿插等搭建技能,搭出不同層次的立交橋,并運用斜坡和轉向進行合理連接。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不同橋的設計圖,不同類型積木、小汽車、收納籃,不同立交橋的照片和視頻。
經驗準備:建構經驗基礎。

活動方案[活動時長]20~30分鐘[活動過程]一、創設游戲情境1.幫助奇奇師:小朋友們,你們認識他嗎?奇奇遇到了什么麻煩?你能幫幫他嗎?搭一座橋,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2.回顧積木師:看,這兒有三種不同長度的積木,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積木來搭橋。3.認識設計圖師:你能根據這張設計圖搭建橋嗎?豎著的是橋墩,有幾個橋墩呀?橋墩之間是什么樣的?橋墩上面是橋面,旁邊是斜坡,原來這座橋是由橋墩、橋面、斜坡組成的。二、第一次搭建1.提出要求師:接下來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籃子,用自己籃子里的積木搭建一座橋。注意哦,橋要搭建在墊子的中間,你們要站在墊子外面。播放音樂,幼兒自由搭建。2.觀察作品,解決問題師:我們來看看大家為奇奇搭的橋吧!這張圖片上是用幾塊積木做成橋面的呀?你搭的橋和它一樣嗎?用一塊長積木或者兩塊短一點的積木都可以作為橋面。師:有了這座橋,奇奇能夠順利過河嗎?沒有斜坡,奇奇上不了橋了,如何增加斜坡呢?第一步:將橋墩往兩邊挪動,這樣斜坡就能鋪在橋面兩邊了。第二步:增加橋墩數量,變成雙倍的橋墩,這樣斜坡就能穩固了。三、第二次搭建1.奇奇堵車了師:瞧,在小朋友們的幫助下,奇奇終于順利過河了。他來到了十字路口,

可是路口擠了好多車,奇奇過不去了,你們能再幫他嗎?師:其實在生活中有人設計出了雙層的橋面,也就是(立交橋)。下面的橋能通車,上面的橋也能通車,這樣就能緩解交通堵塞的問題了。2.展示立交橋設計圖師:第二層的橋墩要高一點,這樣兩層橋面上的車輛就都能通行了??梢杂脝蝹€橋墩支撐,也可以用雙倍的橋墩支撐。3.提出要求師:小朋友們,你們有信心幫助奇奇搭建一座兩層交叉的立交橋嗎?這次兩個小朋友一個籃子,請大家在第一層搭建的基礎上,繼續搭建第二層,變成真正的立交橋。搭好了以后你們還可以用小汽車在上面走一走哦!幼兒搭建立交橋,教師拍照、指導。4.觀察作品,解決問題師:這座立交橋是用什么積木搭橋墩的?這座立交橋汽車能順利上橋嗎?斜坡太陡了,那該怎么辦?幼:把斜坡抬高,加上一個稍微矮一點的橋墩,再接上一段斜坡。師:現在汽車能上橋了嗎?另外一邊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調整。四、第三次搭建1.小汽車通行師:你們的立交橋都搭建好了嗎?現在來試試看小汽車能不能從下面一層直接開到上面一層?2.欣賞生活中的立交橋教師出示多層立交橋的視頻和圖片。師:瞧,這兒還有更加復雜的立交橋,他們是怎樣把高低不同的橋面連在一起讓汽車通行的呢?幼:利用彎道和斜坡使橋的不同層面之間連接起來。3.介紹新積木師:看,更多的積木朋友來幫忙了,有空心半圓積木和扇形積木。4.提出要求師:接下來4個小朋友一個籃子,請利用籃子里的積木把自己搭建的雙層立交橋的橋面連在一起。[活動延伸]提出要求時,教師語速放慢,根據幼兒的反應,判斷是否需要再次說明要求。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斜坡特別陡會有什么影響?增加幼兒對坡度與車輛安全穩定方面的了解。借助視頻、圖片,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立交橋為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也可以讓幼兒說一說自己見過的立交橋,有什么樣的感受。在介紹新積木時,注意引導幼兒觀察積木的特征。師:孩子們,我們和奇奇一起來參觀一下大家搭建的立交橋吧!教師將每組幼兒的搭建作品投屏到大屏幕上。師:這組的立交橋小車可以從哪里出發呢?哇,你們不僅完成了自己組的立交橋,還和其他組的立交橋連接起來,變成了一座超大的立交橋。等會兒回到教室,你們還可以搭建更多層數的立交橋,沒有成功的小組也可以繼續嘗試。
反思:
本節活動來源于對區域中幼兒建構水平的觀察與思考,巧借“幫助奇奇過河”引發幼兒搭建橋的興趣。橋設計圖的出現讓幼兒對原有搭建經驗進行了回顧,在提供有限積木的情況下,幼兒基本都能獨立完成一座橋的搭建,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增強了幼兒的成功感。
隨著環節的層次推進,我以情境“奇奇遇到了堵車”將問題拋給幼兒,引發幼兒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思考辦法,引出搭建立交橋的內容。我利用兩層立交橋的設計圖喚起幼兒現實經驗,讓幼兒能自主高效地搭建出兩層立交橋。
從一座普通橋、立交橋到環形立交橋,再到多個組合復雜的立交橋,幼兒較順利地完成搭建任務,獲得成功感;架空、穿插技能逐步積累并反復使用與提煉。活動中參與人數和形式多樣化,從個人探索、同伴探索到多人探索,從自主探索、相互學習到共同完成,幼兒搭建技能與社會性發展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