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蘇州科技城西渚實驗幼兒園 吳慧君
“十一”長假結束后,新小班的家長都很關心孩子們在幼兒園的表現。節后第一天上班,心急的家長紛紛發來短信詢問孩子們在園的情況。浩浩的媽媽也發來消息:“老師,浩浩今天表現怎么樣?”當我準備回復時,卻始終回想不起浩浩今天的表現,甚至有些懷疑他今天有沒有來幼兒園。于是我找來了配班老師和保育老師,問她們今天浩浩的表現。她們的第一反應跟我一樣,對浩浩的印象是空白的。還是保育老師想起一些關于浩浩的零星片斷——好像午飯吃光了,午覺好像也睡著了……我就將這些零碎的表現整理后告訴了浩浩的媽媽。
接下來的幾天,我特別注意觀察了浩浩在幼兒園的表現。發現浩浩是一個比較內向懂事的孩子,會自己一個人去區角玩玩具,會自己吃飯,也會自己穿脫衣服。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浩浩是一個“省心”的“乖”孩子。我還發現,放學的時候,他看到家人時非常興奮,常常是飛奔到他們身邊,有說有笑地回家。放學之后,我與浩浩家長交流他在幼兒園的情況,家長表示浩浩在家里和在幼兒園完全不一樣,在家里非常活潑,也很喜歡跟別人聊天,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有說不完的話,完全是個“小話嘮”。
為什么浩浩在家里和幼兒園表現完全不一樣呢?針對這個情況,我召集配班和保育老師開了一個班級會議。我們分析出,在帶班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把更多注意力的放在聰明能干的小朋友或者分離焦慮強烈的小朋友身上,但是對于安靜聽話的孩子關注較少,所以在一日生活中忽略了這些孩子的存在。這些孩子在家里都是幾個大人圍著,眾星捧月般地對待,但是在幼兒園里卻沒有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愛,難免會失落難過,漸漸變得越來越內向。這也是浩浩在幼兒園和家里完全不一樣最重要的原因了。
這次會后我們一致認為——必須給予班級孩子同等的關注。為了不遺漏對孩子的關注,我們每人都準備一個筆記本,今天跟哪個小朋友交流互動了就在他們名字的后面打個鉤;如果沒有,第二天就要增加與這些孩子的互動。剛開始,有些孩子還有點不習慣,看到老師熱情地問好,只會躲到奶奶的身后向我們招招手。經過我們一段時間的努力,那些內向的孩子慢慢變得開朗起來。有一次放學的時候,我還聽到浩浩高興地對來接他的奶奶說:“奶奶,幼兒園里真好玩,我喜歡幼兒園?!?/p>
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因為幼兒不善于表達而忽視“懂事”的他(她)們,應該給予每個幼兒同等的關注和機會?!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老師在與幼兒相處的過程中,也應做到眼中有幼兒、心中有發展,對班級里的每個孩子一視同仁,這樣才能體現教育的公平。


教育感言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這是我對老師的印象。高中時期,我就立志做一名教師,于是在高考填報志愿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學前教育專業。2015年從杭州師范大學畢業后,我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如今我已工作六年,漸漸明白了教師身上的擔子有多么重。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在孩子們今后的人生中潛移默化地產生巨大的影響。我會努力讓每位孩子快樂成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