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本溪縣,被巨龍般的巍巍長白山余脈環繞。在這座山環水繞的秀美縣城之中,堡壘固、隊伍強、產業興……一陣陣載著滿鄉特色的鄉村振興氣息撲面而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以來,本溪縣堅持黨建引領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注重抓基層、打基礎、出舉措、求實效,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匯聚起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夯實組織建設基礎
筑牢鄉村振興“戰斗堡壘”
近年來,本溪縣牢固樹立強基導向,聚焦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切實在打牢基礎、補齊短板上下功夫,不斷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手段創新,鍛造了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硬核”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推進農村基層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工作中,東營坊鄉宮堡村由“后進”變為“先進”就是一個典型代表。過去的宮堡村是個十里八鄉有名的后進村、空殼村,村部也是破舊不堪。通過扎實有效的整頓,村黨支部將務實肯干、擔當作為的“新鮮血液”納入黨組織,切實優化黨員隊伍結構,提升村黨支部活力;成功申請到省扶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試點村項目扶持資金200萬元,采取“黨建+產業”模式大力發展黑木耳、中草藥種植產業,與大石湖風景區深度合作,實施“村企共建”,村黨支部全面實現了從弱到強的轉變。如今,全縣各村黨支部有力量、群眾有增收、服務有保障,為實現鄉村振興構筑起一座座堅實的“紅色堡壘”。
“清單化”管理強基礎。實現鄉村振興,筑牢“戰斗堡壘”是關鍵。本溪縣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原則,落實書記抓黨建項目責任清單的運用,嚴格落實黨員領導干部黨支部工作聯系點制度,每名縣委常委帶頭確定1個基層黨支部聯系點,實行1名縣級黨員領導干部定點帶抓、1名組工干部跟蹤督抓、1個聯系單位結對協抓、1名鄉鎮班子成員指導包抓、1個駐村干部蹲點幫抓的“五個一”工作責任制,瞄點壓責任、拉鏈抓落實。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實績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大考核結果運用力度,充分發揮考核的激勵鞭策作用。建立《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清單》,緊盯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中的薄弱問題,細化具體措施推進工作落實。
“規范化”建設促提升。把創建精品示范鄉村工作同“530”先鋒培育工程相結合,計劃到2021年年底,重點打造市、縣兩級黨建引領精品示范鄉村30個。落實村級黨群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要求,推動政治功能、規劃建設、服務內容、設施配置、管理運行、基本保障“六個規范化”,努力打造人氣旺、服務好的“紅色陣地”。實行“黨員崗位認領工程”,積極設立致富幫帶崗、志愿服務崗、急難險重崗、技術咨詢崗等崗位,搭建無職黨員發揮專長和作用的平臺。堅持以“四議一審兩公開”“村級組織管理17條規定”工作法進行實際操作,讓村民加入到村級集體事務的決策和監管中來,以確保村級集體重大事務的公開、透明。
選優配強頭雁
打造鄉村振興“精兵強將”
支部強不強,關鍵靠“頭雁”。本溪縣深入實施“頭雁”工程,堅持引育并重,選好用好基層組織帶頭人,不斷激發基層組織活力。今年年初,范海猛在村(社區)“兩委”換屆中成功當選小市鎮譚家堡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從一名“歸雁”變成了“領頭雁”。在他的眼里,村民的“小事”,件件都是“大事”。他爭取到縣交通局的扶持,解決了困擾村民多年的“出行難”問題;他帶領村里的黨員發揮先鋒作用,成立合作社,發展草莓種植采摘產業,實現了產銷融合,村集體經濟有了起色,年收入比去年增加10余萬元。正是因為有了像范海猛一樣的“領頭雁”,本溪縣的許多村,先后完成了從后進到先進的蛻變,成功摘掉了貧困、落后的帽子,在鄉村振興道路上闊步前行。
選優配強,注入優質“活水”。“群雁高飛頭雁領?!北鞠h堅持把培養選拔會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隊伍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中之重。結合縣鄉換屆工作,及早著手、提前謀劃,對縣鄉領導班子進行分析研判,選優配強善于領導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骨干隊伍。全縣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46.6歲,較上屆下降6.6歲;大專及以上學歷92人,占75.4%,較上屆提升13.9%。實現了年齡、學歷“一降一升”的換屆目標。為進一步拓寬選人視野,縣委組織部深入實施“歸雁行動”,分2批次面向全縣選拔98名素質高、能力強,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返鄉創業工作者及脫貧致富帶頭人進入村級后備干部隊伍。村(社區)“兩委”換屆后,46名“歸雁”進入“兩委”班子,其中2名實現“一肩挑”,激活了“頭雁”隊伍的“一池活水”。
提質蓄能,補足精神“鈣源”。采取走出去、請進來、面對面相結合的方式,定期對基層“領頭雁”開展內容豐富的政治理論及常規業務等方面的培訓。通過舉辦“楓鄉大講堂”,與焦裕祿干部學院、農村黨支部書記學院、林州市委黨校等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每年舉辦高質量的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示范培訓班,立足實際需求,聘請省、市、縣各領域專家學者、業務骨干和先進人物,分類開展農村黨建、鄉村振興等業務知識的集中培訓,全面提升村干部、選派干部帶領致富、帶頭致富的能力。今年啟動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培訓計劃,縣鄉分期分批次舉辦新一屆村干部任職培訓暨鄉村振興能力提升培訓班,累計培訓村“兩委”干部520余名,著力打造“懂經濟、會管理、善經營”的鄉村振興帶頭人隊伍。
創新融合模式
因地制宜壯大集體經濟
鄉村要振興,產業當先行。本溪縣積極探索“合作經濟”“鄉村旅游”“集體股本”等多元化發展途徑,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行動,鼓勵村級組織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促進產業與發展深度融合。
走“產業發展型”道路?!敖陙?,中草藥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可觀,現在已經成為鎮里的重點產業之一。下一步,鎮里將繼續夯實‘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擴大中草藥種植面積,帶動群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小市鎮黨委書記任海說。
本溪縣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通過建立“企業+黨組織”“支部+合作社+農戶”等多種模式,根據氣候和地域特點,大力發展中藥材、食用菌和黑木耳等種植產業;借助全域的山水、溫泉等生態資源和滿族文化,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游項目。同時,探索“支部攜手、互聯互促”模式,推動產業聯合促抱團發展,打破村域壁壘,跳出慣性思維約束,實現優勢互補,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小市鎮同江峪村與小市一莊、逸園農場等企業合作,打造滿族村寨,帶動周邊村民1000余人就業,年預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
走“村企共建型”道路。引導經濟薄弱村以集體“三資”為依托,利用土地、固定資產等積極招商引資,對接產業轉移,以出租入股或自辦實體企業等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構建“以企帶村、以村托企、村企共建”格局。有效發揮87個中央和省級財政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試點村示范帶動作用,通過組織開展基層黨建拉練觀摩,為各鄉鎮(街道)、村提供學習、交流平臺,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鄉村振興才是啟航的新目標。下一步,本溪縣委將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關于鄉村振興工作的部署要求,為加快推進本溪縣鄉村發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